【青学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我们的好校长习近平同志(二)

教育   2024-10-18 21:10   山西  

采访组:陈其淦书记,您好!听说习近平同志多次到学校现场办公解决难题,请介绍一下习校长主持解决的几件大事。

陈其淦:习校长主持和实施学校发展大计,经常到校现场办公和指导办学工作。他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勇于担起闽大的担子,待全面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后,便开始着手解决四件大事。

第一件是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1988年12月,分管党务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林弼亨调走了,行政副校长佘智春长期卧病在家,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一直未配齐,长期依托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州大学派来的两位教授协助管理。习校长看到闽大这样一个残缺的班子,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着手整顿班子。党委副书记没有了,补一个党委副书记;行政副校长病了,就批准提前退休去休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不能单靠别人。他说:“学校创办,非常辛苦,应该就地提拔,不要引进。”同时,他要求学校尽快拿出具体方案名单上报给福州市委。后来,学校将时任教务处处长的我作为校党委副书记人选、办公室主任严孟海作为行政副校长人选、公共基础部主任苏希鲁作为教学副校长人选的方案名单上报给他。1990年10月,我被任命为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党务工作;1990年11月,严孟海同志、苏希鲁同志被任命为副校长,分别分管行政和教学工作。

第二件是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习校长经常强调,要把闽大建成一所“政治方向正确、规模达标、独具福州特色的地方高等学府”。习校长多次强调,闽大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教育师生,培养具有正确思想观念、健康人格、很强社会责任感,能为社会有所贡献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要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军民共建,聘请校外辅导机构,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深入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993年,共青团福建省委授予闽大团委“首届‘支部节’最佳组织单位”称号,共青团福州市委授予闽大团委“1992—1993年学雷锋先进集体”称号。

第三件是完善学校和系部教学建设。一是根据当时国家教委“不得异地办学”的要求,在1990年9月22日第一次现场办公会时,习校长明确指示撤销闽大马江分校,并入总校。1991年7月,闽大马江分校正式撤销,并入总校。9月28日,闽大通过了国家教委关于“充实整顿”情况的检查验收。二是系部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在文史学系、技术工程系、财经系、公共基础部的基础上,新增旅游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社会工程系,根据福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所设置的专业均为社会急需,所培养的人才受到社会欢迎。三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新盖教师宿舍楼,引进优秀骨干教师,对教师实行全面评估考核,建立了一支专职教师为主,兼职和聘用教师为辅的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1994年11月,学校对中层干部进行年终考核,这是学校首次对中层干部进行全面大范围的考核。习校长对闽大的发展和改革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四件是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习校长到任时,学校面积还只有建校之初的35亩,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差得不行,全校只有三栋楼,距离当时国家教委关于“充实整顿”情况检查验收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习校长亲自谋划,主持校园基础设施建设。1991年,学校制订了《闽江大学1992—1995年发展规划》和《闽江大学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建议》,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对闽江大学的发展规划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1995年校园面积将达100亩,2000年校园面积可达200亩。1991年10月28日,闽大隆重举行总建筑面积为六千多平方米的“毓英楼”落成典礼。1993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将“筹建闽大学生公寓、教工宿舍、理工大楼”作为当年“为民办二十件实事”之一。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十分关心毕业生,1991年7月出席闽大1991届毕业典礼并发表讲话,1992年6月27日为毕业生作形势政策报告。请您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孙芳仲:1991年7月,我们将毕业典礼方案上报给习校长,邀请他参加当年的学生毕业典礼。他欣然答应,明确批示,由我主持,他来讲话。当年,学生的去向都很好,接近百分之百就业,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远远超过毕业生数,不少毕业生有几个岗位可挑选。当时我们办学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培养的都是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我们与福州晚报社合办新闻专业,与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合办法律专业,与福州市土地局合办土地管理专业,与福州市外经贸委合办外贸专业,与原南京军区卫校合办医学专业,与原福建省旅游局合办旅游管理专业,等等,这些毕业生后来都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在毕业典礼上,习近平校长向毕业生颁发自己签章的毕业证书,并勉励毕业生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 1991年7月,习近平在闽江职业大学1991届学生毕业典礼上致辞。

※ 1992年6月28日,《福州晚报》刊发报道《习近平与闽大毕业生一席谈,希望同学们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

任涛:1992年6月27日,习校长为我们即将毕业的1992届全体学生作了题为《福州改革开放形势和发展战略》的形势政策报告,《福州晚报》还进行过专门报道。这样的报告后来成为一种惯例。虽然我们长期在福州学习和生活,但对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知之甚少。他在报告一开始就对同学们说,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福州是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大家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参加福州各条战线的建设,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一下福州改革开放的形势和福州市今后的发展设想。接着,他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当时的国际经济形势、福州的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潜力及今后福州发展的远景。最后,习校长勉励我们:“我很高兴你们即将进入福州建设的主战场,希望你们马到成功,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和人民对你们多年的养育之恩,我相信闽江大学的学生走上社会后,一定能发挥出色的作用。”报告结束后,不少同学表示对当时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纷纷表示一定要为福州建设大展宏图、奉献青春。

采访组:1993年5月15日下午,习近平同志与闽大师生亲切座谈,鼓励学生“敢闯新路、敢创新业”。请谈谈当时座谈会的情景。

孙芳仲:1993年5月15日下午,习校长来到闽大校园,与师生就当时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气氛活跃。习校长在听取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后,指出:“福州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最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今后将围绕实施‘3820’工程和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构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习校长指出:“当代大学生面对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要把自己置身于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和完善,大学生要有紧迫感,树立竞争意识,发扬创业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闯新路,敢创新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也将引起大学校园内‘经商热’,一些师生想‘下海’,这是一种新的情况。我们首先要在商品经济的海洋里学会游泳。需要下海,但不要盲目下海。对此,大学生要有思想准备,从自身来说,就是要求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素养。”

在谈到加强教育和教育改革时,习校长强调,教育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和综合改革相结合,福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科教兴市”的战略口号,提高科技水平的基础和关键在于教育。近年来,福州市的教育投资逐年增加,教育呈现出全方位发展的趋势,社会集资办学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绩。闽江大学作为福州市教育改革的产物,在今后的发展中还要继续起带头作用。

最后,习校长勉励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一位任务是搞好学习,学好本领,提高自身素质。要讲求实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有实践的能力和勇气,在实践中提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万柏林青年
服务青年 引导青年 维护青少年权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