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梦缘
清晨,戈壁滩上的太阳从天边升起,晨光仿佛大自然细腻的笔触,在空中勾勒出一幅光与影的画卷。
新疆军区某边防连的哨楼上寒意十足。下哨后,中士刘夏边走边搓手,快步到了饭堂。牛肉面香气四溢,让他的肚子不自觉地叫了起来。盛上满满一碗面,刘夏迫不及待地挖上一勺红辣椒面撒进碗里。鲜红的辣椒让他胃口大开。
红辣椒面是刘夏母亲寄来的,特意选用每年8、9月份的甘谷辣椒磨制而成,颜色鲜艳,香而不辣。这辣椒面已经陪伴了刘夏近8年的戍边生活。
2017年,刘夏从甘肃天水入伍。送别的车站,刘夏不敢看向母亲。火车缓缓开动,母亲跟随列车走出站台百米远。直到她的身影随着火车疾驰渐渐浓缩成一个小点,刘夏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
下连没多久,刘夏便担负起巡逻任务。他第一次巡逻的前一天下了一夜雪,大地被白雪覆盖,宛如童话世界。刘夏的班长周帅华眉头紧锁,因为他知道,山里的雪一定更大,上山更加困难了。刚成为上等兵的刘夏没想那么多,他只想着到了山上的界碑处一定要拍两张照片,洗出来邮寄给母亲。
巡逻车行驶在厚厚的积雪上,车辆左右轻微摇摆着,到了乘车转徒步的点位。刘夏背上巡逻物资,被安排在队伍中间。巡逻队伍很快到了山坳处,积雪足足有1米深。刘夏戴着防寒面罩有些呼吸困难,身材瘦小的他逐渐抬不起腿来。刘夏在心里反复鼓励自己,再迈一步,再一步……沿着战友的脚印走了一段山路,他终于坚持不住了,一下子晕倒在雪地里。
醒来时,洁白的墙面映入刘夏眼帘,温暖的感觉包裹全身。周帅华告诉刘夏,他是被战友们轮流背回车里的。刘夏惭愧地低下了头,山路那样难走,风雪那样大,战友们一定是拼尽全力才把自己背回来的。
身体恢复后,刘夏给母亲打了个电话,他苦涩地说:“妈,我好像成了拖大家后腿的那个人。”
“你怎么突然这样想?发生什么事了?”母亲记忆里的儿子一直很坚强,做什么事都有信心。
刘夏不敢让母亲担心,他擦干眼泪说:“没事儿,妈,这里的冬天有点冷,天冷容易想家。”
母亲又安慰了刘夏几句才依依不舍地挂断电话。放下电话,她心中依旧惦念着远方的儿子。
没多久,刘夏收到了母亲的快递,是一大盒红辣椒面,还有一张纸条:“1936年,甘谷辣椒送红军,帮助他们御寒,今日我将甘谷辣椒面送儿子,希望儿子能像这辣椒一般充满热情、活力和勇气。”
抚摸着火红的辣椒面,读着母亲的字条,刘夏的眼眶逐渐湿润。他将字条放进口袋里,好像突然拥有了强大的力量。
那天后,清晨的露水,落日的晚霞,无不见证着刘夏在跑道上挥汗如雨的样子。他决心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不再给战友添麻烦。
没过多久,刘夏开始担负观察哨哨兵的任务。漫天飞雪,寒风凛冽,班长聂治勇带着刘夏前往山顶上的哨楼。风雪阻挡着视线,刘夏仿佛看到哨楼在风雪中闪动,似乎遥不可及。
“跟紧我!”刘夏赶紧集中注意力,不去想哨楼还有多远,只是紧紧跟随着班长。
不知过了多久,刘夏和班长终于来到哨楼脚下。哨楼有3层,顶部是六边形的,外墙在长年风吹日晒中略显斑驳。刘夏从哨楼1层开始往上爬,登顶时,雪停了。他第一次站在如此高的地方俯瞰边关风景,不禁被那壮丽的美深深震撼。天边乌云压着霞光,只露出一条金色的缝隙,远处雪山氤氲着雾气,眼底尽是苍茫白雪。
“界碑就在那个方位……”刘夏顺着聂治勇指的方向看去,防区的情况一览无余,视线也很清晰。聂治勇一边介绍防区的情况,一边描述边境线的走向。
不久后的一次巡逻,刘夏终于如愿看到了界碑。战友们展开国旗,刘夏举起右拳对着国旗和界碑宣誓。空旷的山顶,他的声音雄壮且坚定。一种独属于边防军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回到连队,熟悉的香味萦绕鼻尖,刘夏大口吃着撒满辣椒面的牛肉面,巡逻的疲惫一扫而空。
刘夏的母亲每年都会给他邮寄两次辣椒面,甘谷辣椒鲜红的底色,陪伴着刘夏度过了在边疆的日日夜夜,陪伴着他一天天成长。辣椒面承载着刘夏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也赋予了他面对困难的勇气。
来源:解放军报
微信值班:刘璟然、马义曼
审核:孙伟帅、赵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