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军营 | “以过硬能力守护好祖国和人民安宁”

文摘   2025-02-05 09:38   北京  

新春时节,空军航空兵某旅开展飞行训练。图为战机滑出。王国云摄


春节期间,记者旁听陆军某合成营官兵研讨交流——



训练课题对接联合作战



佟海正、刘仁浩 、陈  利


室外,爆竹声声;室内,研讨热烈。


“1号机群,监侦战场态势;2号机群,伴随右翼突击队发起冲击……”春节期间,记者到东部战区陆军某旅采访,正好碰上某合成营官兵围绕对接联合作战的训练课题展开研讨交流。


“时间紧迫,我们只有利用假期,带领干部骨干对这些课题逐一把脉会诊。”该营袁营长告诉记者。


该营指挥作业室内,正播放某联合作战课题演练录像。画面中,多型无人机同时升空并按任务分工编队,飞向目标空域。“营里配备了多型无人机,着眼使命任务,我们要围绕‘有人+无人’课题展开攻关。”袁营长告诉记者。


随着合成营作战编组不断融入联合体系,该营训练课题攻关也在加速对接联合轨道。从集团军机关作训参谋到合成营营长的任职经历,让袁营长深刻认识到,未来战场上的任何一支力量,都可能成为合成营遂行作战任务的重要支撑。


置身联合“棋局”,合成营官兵既是“棋子”也是“棋手”。然而,胜任“棋手”并不容易。交谈中,袁营长向记者讲起一段经历——


那次,他带领官兵担负主攻任务。进攻至一坚固工事时,某连向上级申请跨军种火力打击支援。由于不熟悉跨军种临机协同流程,火力支援未能及时到位,导致任务失败。


战场失利,催生主动求变。新年度训练一展开,袁营长就动员官兵“跳”出本级本岗局限,思考联合作战背景下任务拓展和兵力运用,进一步挖掘合成营新的战斗力增长点。


经过一次次“头脑风暴”,该营确定了10余个对接联合作战的训练攻关课题。袁营长介绍:“这些课题,打破的是单兵惯性思维,唤醒的是官兵联合素养。”


此言不虚。某连邬连长结合近年来的典型战例,深入研究“某型突击车在联合作战中火力单元与侦察单元的角色转换”课题;火炮技师邹俊着眼实战需求,钻研“利用空军某型无人机引导炮兵火力对运动目标追踪打击”课题……置身研讨交流现场,记者越听越佩服。


“空域规划图”课题研讨结束,侦察班班长王云台汇报“某型无人机引导联合火力打击”课题的攻关进展情况。王云台介绍,他们通过充分发掘无人机抵近侦察和空中视角优势,研究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向联合作战平台发送即时信息,引导联合火力进行精准攻击。


“我们和其他军兵种有哪些沟通不畅的地方?”“无人机抵近侦察的最佳距离是多少”……集体研讨交流环节,官兵畅所欲言。


一上午时间很快过去。走出该营指挥作业室,袁营长告诉记者,春节假期一过,全营官兵将继续围绕这些训练课题,边研究论证,边融入训练探索,尽快补齐战斗力短板,切实提升战斗本领!


新春佳节,记者走进空军某部战备值班对抗训练现场——




多方联动锤炼攻防本领



 | 徐秋实、陈典宏


满城飘扬“国旗红”,与花团锦簇的南国美景交相辉映,烘托着新春佳节的喜庆祥和。走进南部战区空军某部,记者感受到的却是弓满弦张的战斗状态——该部战备值班分队组织的多兵种空地模拟对抗训练激战正酣。

记者看到,同一战术背景和地域条件下,数辆导弹发射车迅速完成起竖,各席位号手紧密配合,快速处置,静待“敌”机入网。

“发现‘敌’机!”友邻雷达部队率先出手,第一时间将空情信息回传至该部地导任务分队指挥方舱。雷达操纵员何浩铭迅速报告目标属性……精准将其锁定。

航空兵、雷达、地导等作战单元梯次搭配,构建起一张高中低空紧密衔接、远中近程相互补充的防空火力网……面对高速来袭的多批“敌”机,官兵沉着应对,依托多方提供的空情信息实施精准打击。

“从‘一对一’单打独斗,到多兵种‘肩并肩’协同攻防,探索的不仅是武器系统极限值,更是战术战法最优解。”训练间隙,该部领导告诉记者,万家团圆时,官兵备战忙,“硝烟味”是军人特有的年味。

走进指挥所,记者在该部新年度军事训练计划表上看到,体系化训练成为重头戏。他们依托战区空军探索推开的训练协作区机制,充分盘活训练资源,积极与各兵种部队携手开展课题研究,统筹融合各自训练内容,常态开展对抗训练,确保部队始终保持“箭在弦上”的状态。

“立即引入友邻单位空情信息!”记者步入方舱,战味扑面而来,指令声接连不断,气氛愈发紧张。训练场上,地导、雷达等作战单元,以航空兵为对手,实打实练对抗。

面对“敌”机电磁干扰,各席位官兵沉着冷静、见招拆招。多方配合下,目标再度出现在屏幕中,拦截席号手听令按下发射键。

一番激烈较量,官兵各自拿出“看家本领”,共同探索验证多型号武器系统攥指成拳的最优解,努力释放“1+1>2”的作战效能。该部领导告诉记者,战备训练硬碰硬,才能确保部队任何情况下都临危不乱、快速反应,履行好担负的使命任务。

“没有体系思维,就打不赢现代战争。只有深度融入体系‘棋局’,才能不断提升应急应战能力,制胜未来战场。”记者发现,此次训练,流程一步不落、过程一路硝烟、问题一抓到底,部队精细化战备水平和体系化训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我们结合节日战备值班任务,加紧练兵备战,加速新装备战斗力生成,以过硬能力守护好祖国和人民安宁。”现场指挥员告诉记者,大家在训练中进一步验证多兵种武器系统兼容度,在融入体系练兵中不断提高战斗本领。

举国欢庆佳节,军人枕戈待旦。记者看到,多种进攻战术轮番上阵,多兵种部队既在“背靠背”互为对手中淬炼剑锋,又在“一体化”互为队友中协同制胜,以期最大限度提升体系练兵“含战量”。



▽本文刊于2月5日《解放军报》01



来源:解放军报
微信值班:刘璟然、马义曼、邓亚奇
审核:孙伟帅、赵振学

中国军号
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