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 | 向着明亮的那方

文摘   2025-01-09 12:55   宁夏  

向着明亮的那方






秦榕婕









因为心里有光,

就不怕身在暗处。





   昆明的东方书店,创办于1926年,历经近百年风雨,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店内古雅静谧,陈列着各类经典好书。它见证了昆明文化变迁,曾是诸多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如今依旧散发书香魅力,吸引着爱书人前来探寻书中美好。



有人说,一家优质书店,就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我倒觉得,一个人与一家书店的缘分,就像人与人的缘分一样,大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2021年夏天,我旅居昆明,有一天专程去瞻仰闻一多先生故居,顺便寻访了同在五华区的东方书店。

那是8月的一个下午,骤雨初歇,从五华区西仓坡8号穿过钱局街,沿着人民中路向南,转向文庙街后不久便踏上了文明街的青石板路面。这里店铺林立,老树参天。古色古香的东方书店闹中取静,坐落在中段路西的52号。

书店有三间铺面大小,三扇雕花木门两边挂有一副楷书对联:“古来最长久人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此联笔力苍劲饱满,淳厚潇洒,出自晚清同治、光绪两代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先生,当初是为张静江故居所题。对联正中便是烫金的“东方书店”牌匾,由昆明现代著名诗人于坚书写。

店门口立有一块石板,记载着书店的来历。这座春城近现代最古老的独立书店,全名是“东方书店1926”。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胡适先生的学生、北京大学外语系的王嗣顺深受民主、科学等进步思潮影响,萌生了用书籍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念头。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昆明,于1926年,选址文明街,创立了这家书店。彼时,东方书店除收售古旧图书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专售进步书籍。2018年6月16日,知名媒体人李国豪在原址复建并正式开业。

东方书店的选书是出了名的严格,因为这里有一个“八不卖”的规矩:心灵鸡汤不卖、成功励志不卖、成仙修道不卖、禁闻野史不卖、厚黑谋略不卖、发财宝典不卖、养生保健不卖、算命卜卦不卖。这些规矩就写在店门口最显眼的告示牌上,显得颇为特立独行。

迈进门槛,一股浓郁的书香扑面而来:一楼不大的空间里摆满了书,像自家书房摆放的书架以及码放整齐的书垛,并不让人感觉拥挤局促。右手边是一个几乎被书本堆满了的吧台,菜单上写着西南联大下午茶“汪曾祺版”“钱穆版”,宣示着与西南联大不浅的历史渊源。

往里走便是通向二楼的木质螺旋楼梯,转角处有真正的旧书古籍垒砌的“书山”。

由于一楼空间略显狭小,待上到二楼,便有一种豁然开朗、别具洞天的感觉。这里的空间相对宽敞许多:到顶的实木书架一排排靠墙而立,旧书本、老物件、小摆设等看似随意却又别具匠心地置于柜内桌头;墙壁上挂有文人书画、原版摄影作品和签名艺术照,闻一多、林语堂、钱钟书、胡适、朱自清、林徽因、周璇等名家的黑白照片依次排开。这里展示的不仅有作家签名本和私人收藏,也有孤本旧书和书友代售,种类涵盖人文、历史、社会、美学、本土文化等诸多方面,待售书籍的扉页细心地用铅笔手写了编号和售价等信息。

书籍的摆放陈列和装饰布置似随意却又别出心裁,处处透露着店主不凡而精致的生活美学。盒式卡带录放机、手拨轮盘电话机、英文机械打字机、手摇喇叭留声机、14寸黑白电视、仿真花欧式花瓶、民国琉璃灯台……书架一隅,一件老式的皮质旅行箱打开着,里面的图书随意摊开,仿佛昨天才跟随主人从外地归来,旅途的风尘尚未拂去。

书堆旁红纸上一行行黑色墨笔的手写字:“请勿从下层抽书,否则倒多少都要买哦”的温柔提示,“非卖品,阅后请放回原处”的个性便签,“永远喜欢简单又真诚的人,我的爱从不和差点意思的人周旋”的福袋寄语,连书籍推荐和内容介绍也都是手写文字和手绘涂鸦,显得格外温馨又独具特色。

屋内书香柔雅,窗外红墙黛瓦,疏影横斜。一面是人来人往,一面是蝉鸣阵阵、白鸽飞舞。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进来,斑驳的桌子静对着同样斑驳的椅子。当指尖轻触过一本本厚薄不一、新旧各异的书脊,在光影交错和复古的书卷气息中仿佛穿越了百年:要是把这里衣着时尚的爱书人换成身着宽袖襻鞋、为求学连冬衣都典当了的学生和面容清瘦的教授,那便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场景了。

彼时的中国,人民无畏炮火纷飞,英勇抗战。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的师生们胸怀满腔豪情,高唱“辞却五朝宫阙”的革命战歌,一路辗转,徒步两千余公里,会师于昆明西南联大,打破了这座边陲小城的宁静,掀起了一股读书好学之风。

虽然彼时图书资源被严密封锁,甚至一度断绝,但是汪曾祺、朱德熙、闻一多、李公朴等学者到此处互换旧书,交流分享。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东方书店的门前高悬起大瓦数的灯泡。寒风中,连冬衣都典当出去的联大学生,捧书夜读。寻求真理成了呼吸一样自由的事情,而这里,就是他们最好的精神栖息地。

尽管山河泣血,硝烟弥漫,但是革命、斗争、创新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却从未断绝。往往越是艰难困苦,联大师生们的心越为纯粹坚定。他们心怀“担负起国家兴亡”的坚定信念。或许,这就是那一代读书人挺起的文化脊梁!

时至今日,虽历经时代变迁,东方书店依然屹立不倒,每天迎接着初升的第一缕阳光,而其口号也是“向着明亮的那方”。一间穿越百年时光的小书店,并没有在岁月的长河中消逝。除了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延续百年的精神风貌之外,还在于它能够为真正的爱书人搭建一个阅读、品鉴、交流的平台。线下沙龙、图书签售、文化论坛等活动唤醒了大家深度阅读的习惯,秉持着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精神空间的理念。“看一个独立书店好不好,不是看它卖什么书,而是看它不卖什么书”。东方书店以它独特的姿态和格调,诠释着当今时代实体书店依然存在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向着明亮的那方——因为心里有光,就不怕身在暗处。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如今,在这个倡导全民阅读、人人皆可读书的新时代,愿每一个爱书人都能“向着明亮的那方”,手不释卷,沉心静气,滋养灵魂,全身心地投入到实体阅读之中,氤氲纸质书香,积极面对人生。

 (作者单位:天津盘山电厂)



 更多好文




•  珍惜大地万物           ◎薛晓燕

•  繁华背后的孤独灵魂   ◎周   瑞

•  生命虽小 光芒万丈     刘   颍

(详情请扫二维码)


END

编辑丨张雨婷

审核丨李   娟

监制丨葛   蓝



神华能源报
传递能源行业声音 讲好能源报国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