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跟孩子聊聊“死亡”?

文摘   2024-07-31 23:59   湖南  
今天在谷里电影群,观看了沈翔老师推荐的微电影《来信》,影片不到10分钟,却让大家为之动容。
这是一部关于亲情的影片。老人养育一儿一女,忙于工作,疏于回家。周末到来,他自己为老伴庆祝生日,结局却让人意想不到。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观看
看完微电影,我想到了亲情,想到了珍惜,更想到了死亡
死,死亡。一个受国人忌讳的字,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感到沉痛的词,灰暗又带着恐怖气息。

由于缺乏对死亡的了解,人们面对亲人的离世时常常感到无助和迷茫,甚至可能引发心理疾病。
白岩松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01

什么是“死亡教育”
那么,什么是“死亡教育”?百度百科解释为:死亡教育是一个探讨生死关系的教学历程,这个历程包含了文化、宗教对死亡及濒死的看法与态度,希望借着对死亡课题的讨论,使学习者更加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并将这种态度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02
为什么要谈“死亡教育”

史铁生说:“死亡是一个必将到来的盛大节日。它终将到来,我们无从躲避。”

面对死亡与生命,祖庆老师在研习营讲座中提到“消极想象”,这是斯多葛主义的一个心理技巧。把生命中最珍贵的十样东西写下来,然后划掉,现在讲过的话都会成为遗言,用过的物品都成了遗物,这是生命的真相。

讲座现场老师们听后缄默不语,颇为震撼。其实祖庆老师想引出的是:当你在前期有过这些消极想象,那么你就可能免于过度悲伤。

这里涉及到两个心理学的概念,一是预期性消极想象,即我们设想失去了目前所拥有的事物,比如事先想过亲人死亡;二是回顾性消极想象,即我们想象着从未拥有过那些失去了的东西,例如如果没有和他们经历快乐时光,岂不会更加糟糕?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消极想象”唤起对已有的珍视,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能够拥有日常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由于死亡教育的缺失,也让一些孩子失去了对于生命的敬畏。

所以,我们要谈“死亡教育”,只有当你真正了解了死亡,那么你才更有可能向死而生,珍惜当下。

“学会死亡,才学会活着。”

03

怎么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首先,我们自己要摆脱原本固有的观念不要让死亡成为一个不能提及的话题。尊重孩子的想法和疑问。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带着孩子走进自然,看春花开、听秋叶落,认识生命的始终。
告诉孩子:你养的小宠物,因为生命有限,所以会先你而去往另外一个世界。

即便是老师、你的爸爸妈妈和家里的所有亲戚,因为比你来这个世界更早,所以也会先你一步离开这个世界。

但是正因生命有限,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更应该让它发光发热。

其次,给孩子提及死亡时,我们可以采取更多样的方式。

孩子年龄小,那么我们可以给孩子感性陪伴,比如结合干国祥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亲近母语”。孩子小,可能只是害怕失去你,不想离开你。
那么,真诚地给孩子讲故事,耐心地给孩子保证和安慰,以比较亲近的切身的方式来创建一个世界,这是给他们最大的礼物。

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偏理性引导,开始讲解生命的科学知识。利用网络课堂、科普类书籍、科学知识动画片、死亡教育绘本、电影等让孩子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认识自己的身体。
比如绘本《哭吧,但不要心碎》《爷爷变成了幽灵》《也许死亡就像毛毛虫变成蝴蝶》,电影《相约星期二》,书籍《天蓝色的彼岸》等等。

电影《寻梦环游记》截图
亲子可以一起看电影《寻梦环游记》,落魄歌手埃克托害怕面对灰飞烟灭的终极死亡,为了不让年迈、逐渐失忆的女儿COCO忘记自己,他一直怀揣着家庭合影照片。
他绞尽脑汁地希望回到生者世界把照片放到家族祭坛上,让后人永远记住他,使自己能在亡灵世界继续生存,也能在亡灵节这一天回到生者世界与亲人团聚。

COCO一直记得爸爸埃克托小时候唱的歌曲《remember me》,埃克托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其实,可以说,死亡也不是真正的永别,遗忘才是。爱的记忆永不消失,生命生生不息的传承,其实就是生命的意义。

叔本华认为“对死亡的认识所带来的反省”会成为“对死亡观念的解毒剂”,不被忘却的爱。
我特别怀念那种感觉。风吹在脸上。也许你还活着,根本没把这当回事。但我真的很想那种感觉。——《天蓝色的彼岸》
所以,好好珍惜眼前人,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这一生吧,“做一个好玩的人”。


英姿老师成长说
00后青年教师的成长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