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倒放的“懆称冯”,诞生了传说中的文明古国“阿米诺斯”

体娱   2024-07-17 23:01   日本  
当人们不再好好说话,“阿米诺斯国”便诞生了


说实话,Bilibili入驻各种官方账号已经不算一件新鲜事了。但是,我把这个当作文章的第一句话,你就应该明白:我肯定要给你说点不一样的。
就在一个多月以前,Bilibilii入驻了一个名叫“阿米诺斯”的国家驻华领事馆的官方账号。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么一个看起来非常陌生的国家,评论区的B友们一个个却有种“你终于来了”的亲切感,随后熟练运用“阿米诺斯国”的礼貌用语,逢人便说一句:“阿米诺斯”。

而“阿米诺斯国”也感受到了B友们的热情。随后,关于“阿米诺斯”的各种账号,在领事馆的带领下陆陆续续开始入驻Bilibilii。

听说第一个是阿米诺斯国的首领,名字叫哈基米
但老实说,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忽然冒出来的“阿米诺斯国”到底是何方神圣?它有什么历史?干了什么事儿?

于是,在“阿米诺斯”领事馆的账号开始了一系列的文化历史常识的科普,洋洋洒洒、浩浩荡荡写了两万多字:相传古阿米人和古诺斯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最后矛盾不断凸显,双方开始内战,最后民族融合形成“阿米诺斯国”。而为了纪念那位带领人民走向和平统一的首领哈基米,所以,人们把国内所有小猫改名为“哈基米”。
“阿米诺斯国”有两种稀有资源,一种是叫“欧金金”的矿产,另一种是叫“欧芒果”的水果,而“阿米诺斯国”旁边的拜占庭帝国对“欧金金”和“欧芒果”产生了贪欲,于是,两国进行了一场“阿拜百年战争”。但“阿米诺斯国”在第一大将军“伊巴什”带领下殊死抵抗,最后战胜了拜占庭帝国,成了“中土大陆”最大的国家。
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为一次族内叛乱,“阿米诺斯国”再次四分五裂,从此销声匿迹——但万幸,继承了“伊巴什”名号的我们嘴里喊着“阿米诺斯”,身上披着“一德阁拉米”斗篷,兜兜转转在“阿哔”再次相遇。

那说了这么多,“阿米诺斯”到底是什么?
好吧,不扯淡地说,“阿米诺斯aminoac”其实是“ca……ma”的倒放 “一德阁拉米idegelam”是“nm……gb”的倒放,而“伊巴什ibahs”是“sb”的倒放——我很想把他完全拼出来给你看,但碍于审核的缘故只能靠各位自己想象。

你知道的,要论我国的国骂,那一定得是“CnM”。可在这个“讲文明树新风,兄弟姐妹冲冲冲”的时代,上网还像个泼妇一样骂街,显然不太合适。于是,那些被管理员一次次Ban掉的骂街视频,以及某些低素质主播直播骂人的片段被倒放后,高频率出现的“阿米诺斯”,成了人们印象里挥之不去的台词。
而“阿米诺斯”这个万物的起源,也渐渐成了一个ICON——如此经典的“阿米诺斯”,总得有人为它做点什么吧?

“达列特哈那汗”是第一个开始的,他的影响也是最广泛的。
那天,达列特哈那汗灵机一动,随后把“阿米诺斯”写成了一首歌——经典的中古调式有着浓浓的史诗感,不断强调重复的#4音更像是一种离开故土后的哀号,一句都听不懂的歌词,更为《阿米诺斯之歌》增添了一丝神秘,让人不免猜测“阿米诺斯”是否是某个被历史掩埋的文明古国?
而“达列特哈那汗”是第一个,但不是唯一一个挖掘“阿米诺斯”文化的人。

事实上,一个热门梗的诞生,往往是无数人的灵感交汇到了一起。于是,喜欢“整个好活”的网友们分工明确,你做史官、我搞外交、他当外宣……然后,一个看起来还很挺像那么回事的国家便诞生了——你可以是一名朴素的“阿米诺斯人”也可以是充满了勇气的“伊巴什”,还可以是传说中“阿比加德abijad”,只要你掌握了倒放的艺术,便是我们“阿米诺斯国”的荣誉臣子。

随后,越来越多关于“阿米诺斯”的文化二创相继涌现。在网络上,你可以检索到“阿米诺斯国”的官方网站,并且在这里看到“阿米诺斯政府工作人员”记录下的各种“阿米诺斯史料”和文化宣传。

值得一提的是,在“剪映”和“PS”等成员的帮助下,“阿米诺斯国”于近日正式加入了“WTO”组织。

此外,如果你已经站在马路上大喊了入籍宣言:“全体目光看我看我,我是伊巴什”。那么你就可以到“阿米诺斯政府”指定的淘宝店铺申请一张“阿米诺斯国”的护照——当然,运费到付。

如果你已经成功入籍,并且是一名老实本分、心地善良的纳税好市民,那你还可以拥有自己的“阿米诺斯”货币。(注:纸币上的人物是“阿米诺斯国”的第一位宰相,名叫那托安natoan)

你看,在多方的努力下,一个看起来那么真实,实际上却又那么扯淡的国家便诞生了。假如到了千年万年之后,考古学家在这片土地出土了“阿米诺斯国”的相关文物后,会不会又展开一种全新的猜测,让“阿米诺斯国”真的成为一种现实——希望那会儿我的重重重重孙子能把最终结论烧给我就好了。

但归根结底,“阿米诺斯”只是因为一句脏话而诞生。它原本是为了能贱兮兮、贼兮兮地骂街还能不被平台管理员封禁,而如今无数的二次创作为“阿米诺斯”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但也弱化了它原本的攻击性。
放在以前有人对你说:“阿米诺斯”,你一定会愤怒地反击,用更脏的语言回敬。可如今再有人对你说“阿米诺斯”,你一定会认为:原来你也是“阿米诺斯国”的兄弟,我“阿比加德”见到同袍可太高兴了。
“阿米诺斯”失去了它最初的模样,但人们对输出国骂的需求不会改变。没错,爱要大声讲出来,骂也得大声喊出来。

噢,别忘了,我们如今使用的方块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即使音不像,但能保证形像且方便辨认,又何尝不是一种进步的演化方式。
于是,互联网骂街再一次进化,类似“懆称冯”和“称冯了个福”“我懆称冯了个福”的变种也随之诞生。

对那些不常在互联网冲浪的人,“阿米诺斯”真不是一句让人能直接反应过来的脏话,但“懆称冯了个福”可不一样,只要对面识字,那就一定知道你在说什么。
因此,你可以在任何不开心不顺心、发泄吐槽下看见“懆称冯”。

也可以在那些审查机制较为严格的短视频平台看到它的身影。

曾经得用各种拐弯抹角方式去骂街的视频,如今也可以直截了当地输出自己的愤怒。而这种似像非像、用途明确,还可以完美避开各种审查机制的语言,成了替代“阿米诺斯”最好使的粗口方式。

以前经常能看到一种论调:随着互联网进步,我们会逐渐丧失对语言的创造能力。但如今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人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就像“C……M”不会永远停留在谐音和倒放上。在这个“阿米诺斯国”已死的当下,再看看“称冯了个福”这句话,又有“福”又有“冯”——你就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创造力依然是一流水平。起码……在骂街这方面我们从没停止过。

好优美的中国话,多动听的中国话。

3DM游戏网
游戏媒体。但聚焦互联网文化与青年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