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柴守玺教授:立志旱农,矢志不移

学术   2024-11-15 22:24   广东  
编者按: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全校师生精诚团结、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和追逐理想、实现梦想的创业激情,党委宣传部将持续开展身边的榜样寻访活动和甘农人物典型事迹宣传报道,深度挖掘学校不同时期名师大家、杰出校友和在校师生感人故事和工作成就,深入阐释“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甘农精神和情系稼穑、强农报国、富民安民等价值追求,强化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讲出有思想、有温度的甘农故事,传播好有品质、有能量的甘农声音,营造正能量充沛的校园氛围,全力构建“大思政”“大宣传”工作格局。
作为一名教师,他身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一边认真地做实验、记录数据,一边指导着学生。他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经常带着团队和学生在试验田亲身实践。从播种到收获,任何一个环节都不马虎。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长期工作在试验基地和农民的田间地头,科研攻关粮食增产问题。试验地里见到的他,喜欢穿着宽松耐脏的便服,草帽比别人的更大。每次去试验地前,总要多喝几杯水,减轻带水的负荷。
作为一名育种专家,他将小麦作为主攻对象,科研攻关粮食增产问题,40余年埋头于农业生产一线,让土地生金,把收获的喜悦带到黄土地上的千家万户,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他就是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组成员、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柴守玺教授。

柴守玺指导学生实验

立志旱农,矢志不移
出生在甘肃会宁的柴守玺,对于贫困和干旱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1979年,他参加高考,如愿考入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开启农学生涯。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会宁县农科所从事小麦抗旱育种工作,也就是从这时起,柴守玺决心将研究目标定位在旱地小麦育种和栽培上,40余年矢志不移。
梦想有温度,追求有情怀,成就才有厚度。“处于旱作农业区的甘肃是旱作农业技术最理想、最具挑战性的地方”。柴守玺说,“如果能在甘肃搞出大幅度增产的旱作技术,对全国其他地方的辐射带动效应将更大。”
柴守玺一直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夺取小麦丰收为己任,常常把课堂搬到试验田,一边讲授育种的各个知识点,一边带着团队和学生亲身实践,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和甘肃省科研项目30多项,主持选育出4个旱地小麦品种,其中2个通过国家审定,实现了甘肃省小麦国审品种“零”的突破,及时解决了西北旱地春小麦优良品种严重短缺的难题。主持研发成功2项农业农村部旱地小麦高产高效方面的主推技术,主持制(修)订和颁布地方标准13项,获得新型实用专利8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著)200多篇,先后培养硕、博士研究生80多名。

柴守玺在田间指导学生

薪火相传科技兴农
柴守玺团队的常磊是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的教授,也是国家现代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站长,目前担任着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通渭县科技特派团团长的工作。他们围绕帮扶县产业科技需求,开展优良品种引进和示范,高产高效栽培、病虫草绿色防控、产业技术指导服务、本土人才培养工作。
通渭县平襄镇店子村的试验田里,柴守玺和常磊带领科研人员仔细观察作物生长情况。这片试验田不仅是他们科研工作的主战场之一,更是科技兴农、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
“众所周知,通渭县农业生态生产条件差,寒旱共存,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低,也是规模性返贫的高风险区。”常磊说到,“柴老师总是强调,特派团的工作不像在课堂授课,要因地制宜,用最直观的方法让农户增产增效。因此,我们会手把手给当地农户讲解小麦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技术、讲解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户们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陈倩是常磊的博士研究生,也是柴守玺团队中的一员。五年的田间实验使她收获很多。她说:“柴老师不仅是我们学业的导师,更是人生的导师,在他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敬业奉献精神,也让我觉得自己的科研很有价值,科研数据来自于田地,又能有益于田地,我感到很自豪。”
履职尽责,服务三农
“今天我也带来了自己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良种很重要,优良的栽培方法也很重要,只有良种良法结合,才能够大幅地提高我们国家的耕地产能。”2024年9月30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中国梦·家国情”2024国庆特别节目》正式播出,柴守玺作为中国小麦育种团队特邀嘉宾参加这次盛会,并将自己选育的旱地小麦优良品种作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
节目一经播出,在学校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难掩自豪与骄傲。“瞧!这是我的导师!”“柴老师是我们的榜样,向柴老师致敬!”诸如此类的评论不绝于耳。
柴守玺说,作为农业科研人员,必须心怀“国之大者”,从农业产业体系角度,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结合,提高耕地质量,让沃野千里麦浪万重,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针对西北干旱瘠薄、水热不足等瓶颈限制,柴守玺带领科研团队研发出秸秆带状覆盖还田绿色生产技术,不仅实现增产保墒,而且有效改良土壤结构,优化耕层水肥气热状况,这一技术较传统无覆盖露地栽培大幅度增产增收,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国家粮油作物重点绿色生产技术。
2008年至今,作为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小麦生产技术培训、抗灾应急技术服务、难点技术攻关、决策咨询等工作。针对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每年为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提出小麦生产管理建议5条以上。
“好的农业技术,沾泥土、接地气,能让群众把饭碗稳稳端在自己手里。”由于工作成效出色,农业农村部曾先后三次发来感谢信,感谢他为我国小麦连年丰收做出的突出贡献。

柴守玺应邀参加《“中国梦·家国情”2024国庆特别节目》

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始终将履职的方向锁定在农业领域,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柴守玺提交个人提案4件、个人联名提案2件均经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每一份建议报告都是他深入田间地头考察调研的结晶。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指出,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总书记的嘱托,让我深感责任重大,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是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柴守玺心怀这个“国之大者”,努力探索着、实践着。
柴守玺在2001年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2005年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2017年被授予甘肃省第五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称号,2019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个人事迹曾在人民日报、新华网、CCTV、甘肃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广泛报道。
这些都是柴守玺获得的荣誉,但是他在意的并不是这些称号。“我在这片黄土地上长大,要实实在在地为这片土地、这里的父老乡亲做些事情”,这才是柴守玺的心声。
柴守玺是无数科技工作者为祖国建设默默奉献的缩影。在广袤的陇原大地,甘肃农业大学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都在各自的领域里默默耕耘奉献,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来源:甘肃农业大学


植物研究进展
关注植物领域最新研究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