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李楠楠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在植物根系与内生菌相互作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学术   2024-11-15 22:24   广东  

许多植物与内生微生物联系在一起,促进根系磷(P)的吸收。了解根系与内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磷的利用率。
11月10日,西南大学李楠楠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Multiomics dissection of Brassica napus L. lateral roots and endophytes interactions under phosphorus starvation》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表明,调节内生菌组成可以调节甘蓝型油菜对磷的吸收,为开发农业微生物制剂提供依据。
研究团队对50个对低磷条件具有不同敏感性的基因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内生植物侧根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表征。根据油菜细菌丰度与植物生理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结合平板和土壤接种试验,鉴定出一株能显著缓解油菜缺磷表型的黄杆菌(C2)。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利用黄杆菌丰度作为数量性状来探索其潜在机制。在p限制条件下,C2调节脂肪酸和脂质代谢途径。例如,C2可促进亚油酸的代谢,介导根木质素的生物合成,提高对磷的吸收效率。此外,C2抑制了依赖于α-亚麻酸代谢的根茉莉酸生物合成,促进了C2定植,激活了P的吸收。
磷(P)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常量营养素,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繁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几十年的研究表明,缺磷会延缓原生根的伸长,影响根毛的生长。尽管许多土壤中磷含量丰富,但由于根际可溶性无机磷酸盐(Pi)含量低,土壤有效缺磷对全球30-40%耕地上种植的作物产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土壤中施用磷肥可以支持植物生长,但这种策略并不一定能促进植物对磷素的吸收,而且可能对作物产量和环境有害。
植物对缺磷的生理代谢过程依赖于复杂的磷信号调控网络。目前,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和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已经克隆并分离到了大量参与磷酸化信号调控途径的转录因子(TFs)、P饥饿诱导基因(PSIs)、microrna等功能基因,如MYB根皮质细胞定位的Pi转运蛋白(PHRs)。coil -coil超家族、SPX亚家族、SPX- exs (PHO亚家族)和SPX- major Facilitator超家族(SPX- mfs)是全球转录调控子超家族(SPX)的成员,极大地促进了研究者对磷信号网络的认识。

黄杆菌 C2 介导的植物生长和土壤改良的拟议模型

油菜籽是优质油料高产的主要经济作物,占世界植物油总产量的50% ~ 30%。因此,油菜籽品质性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和选择性扫描(如Fst)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种不同材料(春化条件不同的三种生态类型-春(S)、半冬(SW)和冬(W))进行了研究,在遗传信息水平上发现了许多与开花时间、非生物胁迫反应、油脂含量和品质调控相关的基因。油菜籽的生长对缺磷等几种关键化学元素的有效性敏感,施磷肥能有效促进植物生长、产量、油酸含量和成熟期种子中磷的积累。总的来说,油菜籽因其种质资源丰富、地理分布广泛、对磷敏感等特点,已成为基础研究的最佳材料之一。
内生菌可以生活在植物细胞或细胞间隙中,与寄主植物建立共生关系。根据其在寄主植物中的作用,内生菌可分为互生内生菌(支持寄主生长发育)、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使其植物寄主发病)和共生内生菌(内生菌的生存依赖寄主代谢物而不影响寄主生长发育)。在自然条件下,共生内生菌可以与许多植物形成有益的共生关系,并在营养限制下帮助宿主响应胁迫和生长。因此,研究如何通过合理配置内生菌,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植物生长,对实现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探索磷限制胁迫下油菜籽根系与内生菌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该研究筛选了50份天然油菜核心材料,包括3种不同生态型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的油菜。收集50颗油菜的地下部分,分别在施磷肥(对照、CK)和未施磷肥(低磷、LP)的土壤上进行转录组和扩增子测序。通过细菌丰度与植物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菌株分离和功能验证,鉴定出一株具有缓解油菜植物磷限制能力的黄杆菌。作者认为,在限磷条件下,可以通过改变共生菌株的组成来调节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从而减少磷肥的施用,缓解磷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来源:西南大学

植物研究进展
关注植物领域最新研究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