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中的沉思
文/Danny
我只是想把想你的梦
沉浸在这柔软的夜里
此刻,我捋开散在额前的发丝
认风吹息我乱了又乱的心绪
搅成一片溟濠而灰暗的景幻
形象在一点点的痛
从未有过的清晰却刻着熠熠的伤
小心地叠在最软的地方
让悲悯远远而来
心啊!
恍如隔世
似乎一瞬间化成尘埃
又似乎一切都从此结成万年菩提
从此老去
变一束不明不暗的光
照着点点尘埃
透明而刺亮的光
总以为人生从此不再苍老
于是一切都会纷纷扬扬
2024年6月24日于河北燕郊
赏析
这首《微光中的沉思》是诗人繁杂心绪的写照。在夜色中,诗人因为想念而内心涌起波澜,心里似乎有暗暗地伤感,整首诗的情绪有种灰暗,或许是因为某些事情还不太明朗,心上蒙尘,内心显得也不够开朗。一种明明灭灭的感觉由文字而生,诗人的情绪有一种缥缈之感,这种朦胧的感觉,带给读者一丝痛感。诗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时难以走出,在无尽的思虑里,反而让心绪混乱了。这首诗从多个角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这一切的源起或许与想你的梦有直接关系。接下来,进入诗歌体会下诗人矛盾的心情。
在第一节中,诗人提到了想你的梦,说明一切念想皆因情而起,而这也让诗人难以琢磨,没有人能完完全全地把握。在柔软的夜色里,诗人提到捋开额前的发丝,可以想见这是烦恼的下意识动作,以此缓解下心中的愁绪。接着写“认风吹息我乱了又乱的心绪”,可能诗人需要得到一些安慰,而刚好借夜风平息内心的躁动不安,这也说明诗人是真的心有千千结了,这句“搅成一片溟濠而灰暗的景幻”,这或许就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情形,像是迷蒙、缥缈、灰暗的心境混合而成。
接着四句,从“形象在一点点的痛”到“让悲悯远远而来”,诗人仿佛在伤痛中徘徊,任由这种情绪袭击自己,只接纳,没有任何防备之心。诗人特别描绘这种伤是从未有过的、清晰的、熠熠的,将伤得非常具体且具像,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然而,即使是伤,诗人也小心地收藏在心里,可见诗人对情绪的捕捉和敏感是易于常人的,而且非常刻意的叠在最软的地方,这样的行为可能跟诗人的个性有极大关系。而这句“让悲悯远远而来”,好像是在期待安慰一样,这也是人之常情,希望得到治愈和心灵的慰藉。
再看第二节,诗人写到自己的这颗心,恍如隔世,可能是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变化,才有如此强烈的感觉。接着两个似乎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反应了变化的剧烈程度,从尘埃到菩提,仿佛到了禅悟的境地。从这两种心境,我们可以延伸解读,内心中那些过往的、不好的幻化成尘,随风飘散,而现在内心仍保留的、好的一切,经过时间的淬炼,有了超越性,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就是诗人的境界的体现,如同有了慧根、佛性。
最后是第三节,诗人对老去有了新的概念,变一束不明不暗的光,这也是一种心境的表达,不明不暗意味着正常的处境。这里说“照着点点尘埃/透明而刺亮的光”,好像诗人想要的这光又不正常,不一般了,可能诗人真正想要的光是通透的,耀眼的,闪亮的光,能够大放异彩的光吧。最后两句“总以为人生从此不再苍老/于是一切都会纷纷扬扬”,这里体现出一种事与愿违的心态,这与前面说的从此老去,又有了矛盾,人生不会苍老,但是人会,那些纷纷扬扬的事物也会日渐消停了。说到这,不免有几分感伤。此时,诗人的心态似乎也不太稳定,天马行空的想法于文字中表露,心境也自然显现了。
通过此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矛盾的诗人,内心的伤感和不稳定,皆源于情。这种混合而成的情,影响了诗人的心绪。因此,诗人也想求得一丝安慰和解脱,然而,事情并非如所想的那样,任何事情都有自身运行的规律和时间表。诗人最后展现的状态仿佛有一种错觉,谁也无法阻止衰老,世间的纷纷扬扬也会随着时间冷却,一切就是瞬间,瞬间就是这一切的永恒。因此,放平心态,才能真正认识人生,生命只是一个过程,重在体验,重在参与,至于结果如何,就交给时间吧,一切所做所为,对得起自己的心就好,就不枉人生。
格命草主编出版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