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 上 方 蓝 字 关 注 我
今天看到朋友发在群里的一篇名为《断供》的微小说,看罢之后,真的感触很多,小说讲的是一对农村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子抚养成人,当儿子成家之后有了小孙子,看孩子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在农村居住的父母有退休金,但因为要照顾年迈而又患病的婆婆,不能照顾小孙子,于是老两口每个月给孩子6000元补贴,让儿子找个保姆照顾孙子,儿媳将娘家老妈接去照顾孙子,这样孩子奶奶出钱,姥姥出力,孙子有人照顾也很不错。
临近过年时儿子打来电话,说家里奶奶去世了,两位老人没什么事可以去他们那过年,一想到好几年没见面的孙子,两位老人决定去儿子那看看,就当旅游了。到儿子那时,因为他们外出回来的较晚,儿子回来时给两位老人点的外卖,晚上母亲无意中听到儿媳和她母亲的对话,“这老两口怎么来了?”,“她儿子打电话和他们诉苦是为了让他们多打些钱过来,现在家里就剩下他们两人了,也没什么花费,只是客气地说一句让他们过来过年,他们就来了。”
两位老人住的卧室连张床都没有,地上放个床垫子,孙子的姥姥说想给老人换个房间,儿媳却说,闲不舒服,他们可以自己买张床,婆婆听到儿媳的话,内心真的是五味杂陈,回卧室后,婆婆和老伴说,这两天找个理由回农村,老伴感觉很不解,咱来时把年货都分给左邻右舍了,他们都知道我们在儿子这过年,如果回去,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怎么看儿子?
大年三十的晚上,儿子在饭店定了一桌年夜饭,一桌饭1800元,大年初一,婆婆给孙子10000元红包,开始收拾行李订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两个人的世界比较自由,不用考虑这考虑那,在外边转了几天之后,就直接回老家了。
回来之后的第二个月,儿子打来电话,问母亲这个月咋没给打生活费,说是等着这钱过日子呢,听到这些,母亲的内心真的不知是什么滋味,立马告诉儿子,孩子上幼儿园了,不需要人看了,我们不会再给他打钱了,我们要攒钱养老用,孩子听到这话,生气的说:“妈,你怎么能这样,明知道我现在有车贷,房贷,还要养孩子,再说,你们百年之后存的钱,不都是我的吗?早给万给,不都是要给我吗?”母亲跟儿子说,你长大了,应该学会独立生活,我们就不再供你了。
小说虽然结束了,但留给读者的却是深深的思索,小说虽然并不一定全是真实的,但小说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确实是现实生活的缩影,你能说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吗?
人到中年,为了供孩子读书,可以说吃苦受累,将孩子供养成人之后,也不能一味地付出,儿女靠父母似乎天经地义,但父母如果靠孩子,却未必能靠得住,能不能靠得住得看子女啥样,为人父母,抚养照顾儿女是我们的责任,当儿女长大成人之后,父母与子女之间必定是一段渐行渐远的旅程!
做父母的,不求儿女如何回报,只要儿女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有感恩之心足矣。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人只来人世走这一程,人生只有单程票,做父母的,不能只为了儿女而活,也要考虑考虑自己,为自己而活,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适当的犒劳犒劳自己!
“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作为儿女,也要心疼心疼父母,不要说等有时间了,等有钱了再去孝顺自己的父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互的,朋友之间如此,父母子女之间也不例外,多理解,多包容,听别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作者:单玉丽,笔名超越自我,在黑龙江省农村报《黑土地栏目》和宾县的《宾州文苑》杂志上曾刊登过作品,喜欢文学,爱好写作,愿用心、用爱书写美好人生!微信:syl13604840427,公众号:笔尖上的风华。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若喜欢我的文字,请您留下点赞+在看+留言,您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