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参加的诞辰逝世纪念活动(12)邹韬奋

文摘   2024-09-02 07:46   上海  


邹韬奋


邹韬奋(1895—1944),江西余江人。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抗战前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抗战期间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参加反对蒋介石反动政策的斗争。皖南事变后被迫流亡香港,1942年到苏北解放区。1944年7月24日因病逝世,年龄未及五十岁。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
1937年12月下旬的一天,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周恩来和邹韬奋第一次见面。周恩来真诚地说:“我们见面就是朋友了,当然,我们还没见面的时候已经是朋友了。救国会的抗日主张和我们是一致的,爱国七君子的节风我是很钦佩的。”周恩来指出:“现在我们一起奋斗,以彻底打败帝国主义。将来,我们还要共同努力,以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爱国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抗日救国少不了爱国知识分子,建设新中国更少不了爱国知识分子。”

“七君子”(左起)王造时、史良、章乃器、沈钧儒、沙千里、李公朴、邹韬奋

邹韬奋不止一次地对别人说:“周恩来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最可敬佩的朋友。”后来,他郑重地向周恩来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周恩来说:“韬奋先生,你现在的党外民主人士的身份要比你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更能发挥作用,党需要你留在党外。”邹韬奋感谢周恩来对自己的信任并愉快地接受了周恩来的意见。之后,他继续留在党外,尽心竭力地为党工作着。  
1938年4月下旬周恩来同《救亡日报》负责人夏衍谈办报方针,指出办报要学习邹韬奋办《生活》周刊的作风,通俗易懂,精辟动人,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讲国民党不肯讲的,讲《新华日报》不便讲的

1939年6月夏鉴于四月以来邹韬奋主持的生活书店的西安分店等被封闭,国民党统治区内的进步文化事业处境日益艰难,周恩来先后约邹韬奋到曾家岩五十号,约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负责人到红岩商议难以在国民党统治区存身的书店工作人员的撤退问题。以后三家书店先后派人到华北等地建立华北书店,加强解放区的出版事业。

周恩来非常关心邹韬奋的安危,经常给予亲切细致周到的关怀:
1941年12月周恩来致电在香港的廖承志、潘汉年、刘晓并书记处,嘱:“孙、廖两夫人及柳亚子、邹韬奋、梁漱溟等,望派人帮助她(他)们离港。”
1942年2月,周恩来致电方方:关于招待柳亚子、邹韬奋等事,即移交廖承志指定专人负责,南委绝对不能再负责,以免暴露。
1942年3月17日,周恩来电示方方、张文彬并报中共中央书记处:去上海的人数应减少到最低限度。邹韬奋夫人及子女可暂住桂林,我们按月送津贴,邹本人去苏北转华北。

1942年4月,周恩来得悉国民党下令通缉邹韬奋后,立即电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连贯,一定要让邹韬奋就地隐蔽,并保证他的安全。以后,通过中共地方组织的帮助,邹暂时避居于广东梅县江头村。
1942年4月9日,周恩来听取夏衍关于香港沦陷时文化界人士分批安全撤离情况的汇报,特别关注柳亚子、邹韬奋、茅盾等人的安全和健康。
1942年7月、8月间,周恩来派人转告邹韬奋: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并使他能为革命继续发挥作用,建议他前往苏北抗日根据地,还可以转赴延安。不久,邹韬奋被护送到上海,转赴苏北。
……
1944年9月2日,周恩来获悉邹韬奋在沪病逝,向中共中央提议:(一)在延安开追悼会。先组筹备会;(二)《解放日报》发表追悼文章;(三)中央致挽电。毛泽东同意照周恩来意见办。
1944年10月,周恩来主持在延安筹办追悼大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有吴玉章、邓颖超、博古、张仲实等人组成的纪念追悼发起会,向重庆发出信息称:此间邹韬奋生前友人,决定十一月一日举行盛大追悼会和著作展览,并出特刊。请在渝收集《萍踪寄语》、《生活日报》、《大众生活》等,并请宋庆龄、柳亚子、张澜、黄炎培、沈钧儒、陶行知等写追悼短文。周恩来还“提议以韬奋为出版事业模范。”毛泽东批示:“照此办理。”


周恩来、邓颖超还作挽联,悼念邹韬奋。文辞曰:
忧时从不后人,办文化机关,组救亡团体,力争民主,痛掊独裁,哪怕冤狱摧残,宵小枉徒劳,更显先生正气;
历史终须前进,开国事会议,建联合政府,准备反攻,驱逐日寇,正待吾辈努力,哲人今逝世,倍令后死伤神。
1945年9月12日,周恩来致信给邹韬奋夫人沈粹缜。全文如下:
粹缜先生:
在抗战胜利的欢呼声中,想起毕生为民族的自由解放而奋斗的韬奋先生已经不能和我们同享欢喜,我们不能不感到无限的痛苦。您所感到的痛苦自然更加深切的了。我们知道,韬奋先生生前尽瘁国事,不治生产,由于您的协助和鼓励,才使他能够无所顾虑地为他的事业而努力。现在,他的一生光辉的努力已经开始获得报偿了。在他的笔底,培育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促成了现在中国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更一定要继续努力,为实现韬奋先生所全心向往的和平、团结、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不懈。韬奋先生的功业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永垂不朽,他的名字将永远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想到这些,您,最亲切地了解韬奋先生的人,一定也会在苦痛中感到安慰的吧!您的孩子——嘉骝,在延安过得很好,他的品格和勤学,都使他能无负于他的父亲,这也一定是可以使您欣慰的事吧!谨向您致衷心的慰问,并祝
您和您的孩子们健康!

周恩来启

三十四年九月十二日

1946年7月22日,邹韬奋的遗骨被安葬在上海虹桥公墓。
1946年10月,周恩来在上海参加公祭李公朴、闻一多大会后,到墓地祭扫鲁迅、邹韬奋等英灵。
1949年7月24日,周恩来为纪念邹韬奋逝世五周年题词:“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1954年7月24日,邹韬奋逝世10周年纪念日。北京、上海等地分别举行纪念会。3卷本的《韬奋文集》出版发行。
1956年,以上海韬奋故居为基础,开始筹建韬奋纪念馆,195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1967年,邹韬奋遗骨迁入上海龙华革命公墓。
1995年11月25日,邹韬奋诞生100周年纪念日。首都举行纪念大会,李鹏同志代表党中央高度评价邹韬奋同志的一生。凝聚他毕生心血的14卷本《韬奋全集》出版发行。

2005年,经党中央批准,将范长江新闻奖(1991年设立)和韬奋新闻奖(1993年设立)合并为长江韬奋奖。这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


附录:

1950年,周恩来、刘少奇、蔡畅、沈粹缜(右二)、曾宪植在北京方巾巷宋庆龄寓所作客。

1980年,邓颖超(周恩来夫人)和沈粹缜(邹韬奋夫人)合影。


爱周之家
和大家分享交流关于周总理的文献资料,传播以周总理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卓越贡献和人格风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