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具有2200多年建县史和600年土司自治统治史,是800年州府所在地,更是重要的革命老区。据县四普办负责人介绍,酉阳的红色文化和土司文化资源占比数量最大且最具地域特色,因此,这两项是此次“四普”工作的重点。
普查队员通过扎实的案头工作和实地调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发现16处红军长征时期革命文物,对研究红二、六军团长征会师、在南腰界战斗生活提供重要实物参考。复查进一步明晰李溪镇官坝土司衙署遗址范围。普查期间推进钟灵山明代土司墓葬群考古发掘工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县四普办负责人表示:“相较于‘三普’,我县土司文化遗址的相关数据与信息更加丰富清晰,发掘成果填补了酉阳冉氏土司墓葬研究的空白。这一系列的成果我们都将在‘四普’内业中整理更新。”
在踏勘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革命旧址群时,酉阳县普查队队长向媒体采访团进行部分设备的现场展示,并介绍此次酉阳“四普”的设备与信息采集方式:“整个田野调查和资料整理运用了无人机、RTK、全站仪以及三维扫描仪等。我们在获得精确外业数据基础上,超标准完成包括实测1:500地形在内的文物点位置图、花田乡何家岩文化景观倾斜摄影三维模型以及重要墓葬三维建模、重要碑刻拓片并数字化等系列成果。同时,我们结合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地理学等跨学科思维、多学科思维为指导,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形成‘边调查、边整理、边研究’的总体思路推动实地调查。”
作为全国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酉阳的财政状况较为拮据,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加之县域较为广袤且多山林,普查困难重重。
如何逐一破解难题,高质效完成“四普”的目标任务?酉阳县四普办负责人答复记者,县里坚持高位推动,全县上下紧密团结,共同“战斗”。财政落实经费支持普查,全县整合资源抽调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县委办、组织部等将“四普”纳入乡镇干部季度工作考核,解决清障难题。此外,国家与市级层面也给予县里大力支持。国家文物局派驻挂职干部先后直接担任县四普领导小组组长靠前指挥,及时调度。市文化旅游委派驻专业人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任驻县定点指导专家,解决业务难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将发掘成果与县“四普”工作有效贯通,不但推动数据共享,更加主动担当作为,搭建临时保护设施对调查和发掘现场进行抢救性保护。普查队员披荆斩棘,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多位一体的工作方式全方位保障酉阳县“四普”工作高质高效推动。
截至10月下旬,酉阳县实地调查复查率77%,新发现文物点45处。在新发现文物中,有1处南明弘光时期的墓葬较为重要。南明弘光政权存世时间极短,有明确纪年的存世文物较为罕见,该墓葬对研究当时中央政府对西南区域的统治史,以及西南区域地方史和民族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新发现中增加1处文化景观类型。酉阳“四普”定点指导专家告诉记者,花田乡何家岩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自明代中后期以来,形成以农业梯田景观为基础,以齐何二姓为主体的村落文化景观,是长期人地关系互动的结果,体现出渝东南地区梯田耕作及土地利用的典型智慧,是中国西南部聚落生长与族群繁衍的典型代表,是喀斯特地区山水有致、人地相宜的景观形态,是明代以来土司治理与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极大程度体现出酉阳的区域性民族特色。
何家岩文化景观倾斜摄影三维模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