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被"降职"带领军人和枪支逃离军队,彭德怀大怒要将其枪毙,幸而有毛主席求情,才勉强保住性命。
也是这次事件,让其痛改前非,参加战役屡次立功,最终成为上校。
那这个人到底是谁呢?又是什么原因让毛泽东愿意为一个叛离组织的的人求情呢?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北转移途中,遭到王家烈和薛岳的包围,被迫面临强渡乌江的困境。然而,杨上堃挺身而出,以其勇敢和智慧引领红1军团成功突围。这一壮举为他赢得了“勇士”称号,并开启了他传奇的军旅生涯。
“云贵川”血战乌江
为了确保乌江强渡任务的成功,杨上堃带领着16名勇士,乘坐3只竹筏,在强烈火力的掩护下展开了决死一搏的行动。在黑夜的掩护下,他们如同影子般悄然接近敌人阵地。
杨上堃借此机会爬上了高地,发射了三枚红色信号弹,向对岸的红军发出进攻的信号。在轰鸣的战火中,英雄的鲜血染红了乌江,敌人被击溃。
在强渡乌江的几个小时里,杨上堃和他的勇士们经历了生死考验。乌江波浪汹涌,水面上闪烁着敌人的炮火。杨上堃紧紧握住竹筏的边缘,感受着水花溅起的清凉。他一边听着随风传来的战斗声,一边鼓舞士气,与战友们齐心合力。
竹筏在江水的推动下快速滑行,仿佛与时间赛跑,他们的生命就掌握在这一短暂的瞬间里。突然,一连串的爆炸声响起,几颗炮弹在附近爆炸,溅起了水花和碎片。但是,杨上堃并没有动摇,他知道只有坚定的决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而“云贵川”的战士则显得更加勇猛,他径直冲向敌阵,吸引了大量的敌军火力。敌人对他的袭击变得愈发猛烈,但他一直奋不顾身,不断生生自己的生命去保护队友。
他的身影在微弱的夜光下如影随形,仿佛神秘的幽灵,给敌人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而杨上堃趁机爬上高地,掏出鲜红的信号弹,一枚枚的向空中飞去。红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战场,也点燃了红军战士的斗志。
在信号弹的引导下,大部队迅速展开总攻,将敌人彻底击溃。乌江的战斗从此成为了红军战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而杨上堃也因此成为人人敬仰的战斗英雄。
意外的转折
1940年,杨上堃升任支队参谋长,前途似乎一片光明。然而,他内心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是成为第一团团长,而不是一个参谋长。虽然第一团团长的级别相对较低,但却有更多的实权和出风头的机会。杨上堃一心盯着这个职位,他坚信只有成为第一团团长,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晋升打下基础。
然而,当杨上堃升任为支队参谋长后,他感到领导给予他的是明升暗降。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让他的心中充满怨言,工作态度也变得消极起来。与杨上堃一样,侦察科科长袁彪对上级的升迁也感到厌倦。他知道杨上堃与他有着相同的心声,于是亲自登门拜访,提出了一个计划。
“杨老哥,你做参谋长实在是屈才了。我觉得你非常适合担任第一团团长!”袁彪提议道。
“别提了,一提我就火大!”杨上堃摇了摇头,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
袁彪嘴角微微一扬:“杨老哥,我有一计,你愿不愿意听听?”
“什么计?”杨上堃抬起了头,充满了期待。
袁彪悄声说道:“我们拉出部队干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取得一番成绩,这样,升官晋级自然就能找上门。当然,这样做是违反规定的,一旦被发现,我们可能要承担一些责任。如果杨老哥怕麻烦的话,就当我从来没有说过。”
杨上堃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姓袁的,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我愿意,我一定要做,我决不退缩!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这一计策犹如火种点燃了杨上堃的内心,他脑袋一热,竟然真的带着部队出发了。然而,一周后,杨上堃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决定回到部队。按照当时的规定,他算是逃兵,应该被枪毙。
然而,毛主席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亲自为杨上堃求情。毛主席指出,杨上堃原本只是想带领部队出去战斗,取得成绩后再回来,而不是真的逃离军队。他也意识到并主动回到了军区。
毛主席认为,如果不是杨上堃当年在乌江的英勇表现,红军很可能会全军覆没。因此,他决定留下杨上堃一条性命。杨上堃随后被送到抗大学习,并调离了部队。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杨上堃个人的传记,更是对那个特殊时期下的红军战士们的礼赞和纪念。他们为了理想和信仰,英勇地战斗,为了让人民不再受欺负而不懈努力。他们的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永远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