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 Plasticity》年度特刊征稿启事

文摘   科学   2024-12-17 19:00   浙江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最新前沿资讯抢先看

开放转载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

可添加小编微信13295818509获取原文 



《Neural Plasticity》年度特刊征稿启事


《Neural Plasticity》特刊——Post-stroke neural plasticity: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during stroke recovery(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脑卒中后的结构与功能重建)再次开放征稿啦!


首先,谨代表特刊客座主编团队感谢各位同道在过去一年中对我们的大力支持,由于我们的特刊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被《Neural Plasticity》杂志评选为年度优秀特刊,因此本特刊将在2024年度再次对所有同道开放征稿,我们欢迎各位继续贡献与特刊主题相关的优秀成果。




期刊简介


    《Neural Plasticity》创办于1989年,是一本国际性的跨学科期刊,致力于发表所有与神经可塑性相关的文章,尤其是行为学和精神病理学中反映的功能意义。该期刊发表相关学科所有的原创研究和综述,包括基础神经科学、行为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生物心理学和生物精神病学等。最新影响因子(IF):3.1,5年平均影响因子:4.1。



特刊介绍



Stroke is a major cause of disability worldwide. It severely impacts daily activities and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humans. Despite improved treatment strategies,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stroke survivors are associated with persistent neurological deficits. Therefor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gain mor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neural plasticity that determines functional recovery from stroke.
脑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会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并降低生活质量。虽然目前脑卒中的治疗方式在不断优化,但多数脑卒中患者均遗留神经功能损害。因此,迫切需要对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及功能恢复进行探索。
Advanced neuroimaging techniques are promising, as they enable us to detect neural plasticity changes.  Moreover, they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brain’s capacity for self-repair in stroke.In addition, novel neurorehabilitation for stroke patients is becoming more popular and has demonstrated to be effective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in research.However, how these promising interventions affect post-stroke neural plasticity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Therefore, post-stroke neural plasticity changes after neurorehabilitation need to be further explored, which may help to elucidate 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these interventions 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future clinical applications.
神经影像技术是检测神经可塑性变化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脑卒中后自我修复能力的重要信息。尽管针对脑卒中的新型有效的神经康复技术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的逐步发展,而这些干预措施作用于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需要对脑卒中神经康复后神经可塑性的变化进行探索,以便揭示这些干预措施背后的神经机制,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指导。
The aim of this Special Issue is to increase our knowledge of how neurorehabilitation affects neural plasticity. This Special issue welcomes human studies and animal studies discussing the use of advanced methods and techniques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s of neurorehabilitation. Original research and review articles discussing the state of the art are welcome.
本期特刊的目的是探究神经康复如何影响神经可塑性。特刊接收关于人体或动物的原创研究和综述,尤其致力于探索先进神经康复技术与方法背后的机制的研究报道。





Potential topic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本次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 1.Virtual Reality Tele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 虚拟现实远程康复技术

  • 2.Post-stroke neural plasticity after physical therapy/Neural plasticity after physical therapy.

  • 物理治疗后的脑卒中神经可塑性/物理治疗后的神经可塑性。

  • 3.Post-stroke neural plasticity after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NIBS) such a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TBS),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tACS), transcranial ultrasound stimulation (TUS) and other related advanced techniques.

  • 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后的脑卒中神经可塑性,如经颅磁刺激(TMS)、theta爆发式磁刺激(TB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经颅超声神经刺激(TUS)以及其他相关技术。


  • 4.Robot-assisted training, virtual reality, and tele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facilitate neural plasticity in stroke.

  • 机器人辅助训练、虚拟现实和远程康复技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可塑性。


  • 5.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daption of brain in stroke revealed by neuroimaging techniques such as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magnetic resonance perfusion imaging, 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 and other related advanced techniques.

  • 通过神经影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磁共振灌注成像、脑电图(EEG)、功能近红外光谱(fNIRS)以及其他相关技术,揭示脑卒中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适应。


  • 6.Advanced mechanisms of post-stroke neural plasticity in human/animal.

  • 人类/动物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机制。


  • 7.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facilitate the instruction of predictive models based on post-stroke neural plasticity.

  • 使用机器学习技术,用以基于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构建预测模型。



截止日期:2025年1月10日


投稿地址: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np/si/480228/



客座主编团队介绍




首席编辑(Lead Editor)


刘小征:博士,温州医科大学脑功能研究所,研究方向为大脑白质成像方法,医学图像处理算法和精神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DTI分析软件,DTI Brain Image Scope主要开发人员。发表SCI文章3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16篇。算法会议MCCAI文章三篇。受邀在MICCAI,神经科学学会(SFN)年会进行3次口头报告。算法文章发表在Medical Physics、 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等杂志;临床文章发表在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等杂志。获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Depression and Anxiety、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BMC Med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等杂志审稿人



客座编辑(Guest Editors)


吕亚婷:博士,杭州师范大学认知与脑疾病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德国马克思普朗克人类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研究方向围绕多模态磁共振方法在脑卒中预防、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展开,与同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时间移位分析算法(time-shift analysis),创新性地使用静息态fMRI无创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灌注损伤,并获得欧洲专利。目前已发表论文50篇以上,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Annals of Neurology、HumanBrainMapping、CerebralCortex、Journal of Neurology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5篇。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多个项目资助,主持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另外还参与了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的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和1项青年科学家项目。目前担任国内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science Bulletin(影响因子5.6)的青年编委;并担任Science Bulletin, Advanced Science, Neuroimage, Neuroimage:Clinical, 等国内外刊物的审稿人


郑瑜,副教授、主治医师。四川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临床博士,香港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理学博士。现任江苏省康复医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候任主委、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常务委员。主要研究领域:重症心肺疾病康复。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38篇,代表作发表在呼吸领域顶级期刊Thorax(中国科学院医学一区)、心脏领域顶级期刊Basic Research in Cardiology(中国科学院医学一区)等高水平期刊,累计影响因子约120分。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2022)、青年项目1项(201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2023)。获2019年度江苏省“双创博士”人才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心肺康复领域研究成果获2020年度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个人简介:赵智勇,理学博士。201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曾于2016~2018年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2019.09 - 2024.02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后。2024.03 - 至今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特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图像处理、神经影像/科学、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在临床的应用研究。研究内容包括:① 多模态MRI的临床疾病机制研究,包括中风、精神分裂症、抑郁、痴呆等;② 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胎儿及新生儿的大脑功能和结构发育模式;③ 磁共振图像分析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曾主持中国博士后面上和国自然青年基金各一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过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以及浙江省尖兵领雁项目。近五年在PNAS、Advanced Science、NeuroImag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22篇。发表国际会议摘要20余篇。获授权专利3项。担任Life Research 青年编委、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ESCI)青年编委、Brain Sciences、Neural Plasticity、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等SCI期刊客座编辑,并担任NeuroImage、Human Brain Mapping、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等同领域高水平期刊的同行评审专家。兼任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神经调控青委会副主委、浙江省数理医学会神经病学精准诊治专委会委员。



贾熙泽,杭州脑海科技首席执行官,现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特聘专家、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磁共振脑成像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研究员、兼任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认知与脑疾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大连市友谊医院特聘教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硕士生导师、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神经调控专委会委员及杭州市萧山区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浙江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重点项目,入选杭州市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项目,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 8 项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科技部国家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目前合作发表 SCI 论文 30 余篇,以主要作者在 Science Bulletin、 Human Brain Mapping、 The Journal of Headache and Pain 及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等杂志发表文章 30 余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章被 SCI 杂志引用近835次,h-index =15,担任 40余个SCI杂志的审稿人。


招聘公告


培训课程


数据分析业务

脑研社
脑科学专业交流社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