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AI,下一个VR,还是智能手机?
科技
2025-01-04 18:00
广东
作者:刘凡
2024年2月,苹果Vision Pro开售。如今近一年过去,这款被苹果CEO库克称为“开启空间计算时代”的产品逐渐被市场遗忘。但另一边,没能被Vision Pro带火的空间计算,却被智能眼镜重新捡起。据PConline的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产厂商发布/亮相了近20款智能眼镜产品,虽然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但贯穿其中的主线是“AI+智能眼镜”。华鑫证券更是表示,“2024年是AI眼镜元年”,大有下一个科技风口之势。但另一边,用户对智能眼镜的需求却还未如厂商一般热捧,终端销量始终难以摆脱小众。智能眼镜究竟是下一个走向没落的VR,还是另一个冉冉升起的智能手机?2024年,智能眼镜的第一个爆款是Ray-Ban Meta。它在2023年9月刚刚上市时热度并不算高,和Ray-Ban Meta一同发布的是Meta销量最高的VR产品Quest 3。因此,在外界看来,Ray-Ban Meta更像是衬托Quest 3的花瓶。毕竟,虽然名为智能眼镜,却与眼镜品牌Ray-Ban联名,看上去卖点似乎不是“智能”,而是“眼镜”。但事实证明,售价仅299美元(约2200元人民币)Ray-Ban Meta的策略至少激活了市场需求。截至2024年5月,Ray-Ban Meta的销量已超100万台,有机构预测其年出货量有望超200万台。9月5日,高通CEO安蒙表示,正在和三星、谷歌联合研发一款可与手机连接的混合现实智能眼镜,理想的形态是“外观与普通眼镜或太阳镜没有任何区别。”他认为“生成式AI将会弥补推广混合现实技术缺失的部分”。安蒙说,给他信心的正是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成功。Ray-Ban Meta的成功,让苹果也坐不住了。今年11月,有报道称,苹果公司正对当前市场上的一款已有产品展开内部调研,旨在进军智能眼镜领域,其目标可能是挑战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热风很快吹到了国内。进入2024年下半年,国内厂商开始快速跟进,Rokid Glasses、小度AI眼镜、闪极 AI「拍拍镜」A1、影目INMO AIR3和INMO GO 2等纷纷发布,智能眼镜市场呈现出“万箭齐发”的盛况。具体来看,Rokid Glasses搭载骁龙AR1平台,集“眼镜+耳机+相机+助手” 四种功能,可听音乐、语音互动、拍照、摄影、视觉识别等,还能完成物体识别、文字翻译乃至数学题解答等任务,以及接入钉钉等办公应用可接收通知提醒,接入支付宝可实现 “AI 生活管家” 和 “声纹支付” 等功能。而小度AI眼镜则侧重于百度内部合作,结合百度地图提供的位置服务,支持边走边问,同时支持实时翻译,智能分析拍照内容,提炼总结信息等。Rokid Glasses、小度AI眼镜将在2025年一季度上市。相比之下,已经上市的闪极 AI「拍拍镜」A1功能性就没那么丰富了。除了基础的拍摄和音频播放功能,其还可作为随身AI助手,支持“AI云盘”“AI闪记” 等功能,可记录语音、图片和文字数据并云端同步。闪极 AI「拍拍镜」A1的最大卖点可能是价格,其999元的起售价可谓相当亲民。不过,发布会上,闪极创始人张波曾表示,拍拍镜经历了“200多天的研发”。如此短的开发周期,很难说拍拍镜究竟是“智能”多一点,还是“眼镜”多一点。影目也在11月底同时带来了INMO AIR3和INMO GO 2两款智能眼镜,其中,INMO AIR3主打屏幕显示,是全球首款1080P一体式AR眼镜;INMO GO2主打同传翻译,官方称,这是全球唯一支持离线翻译的智能眼镜,支持8个语种离线翻译。不过,相比竞品,影目INMO AIR3和INMO GO 2售价较高,前者售价4999元,后者售价3999元,是闪极 AI「拍拍镜」A1的4-5倍。正如AI+硬件是时下热门,给智能眼镜加上AI也成为一股潮流。例如,Rokid Glasses与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大模型合作,深度整合了其多模态大模型,支持AI问答搜索、物体识别、AI拍照答题等功能,可通过语音或拍照等方式获取各种信息和解答。小度AI眼镜支持基于百度文心一言基础模型构建的语音交互,能够回答各种问题;最便宜的闪极AI「拍拍镜」A1选择联合科大讯飞、云天励飞,三方共同搭建AI多模态能力。而第一个爆款Ray-Ban Meta也在12月迎来一次重大更新,其核心是带来了“实时AI”(Live AI)功能。此前的 Meta AI 仅能通过拍摄单张照片并进行分析来回应“Hey Meta”的询问,而更新后的“实时AI”功能,可实现“持续观察用户所见,并以更自然的方式与用户对话”。在“实时 AI”会话期间,眼镜将实时录制视频并分析所见内容。用户无须使用“Hey Meta”唤醒词即可提问,AI还会记住用户之前的提问。用户可以随时打断AI进行后续提问或更改话题。Meta称,AI甚至会在用户提问前主动“提供有用的建议”。这一功能与谷歌的Gemini Live提供的对话式 AI 功能类似,后者也支持打断和记忆查询。但不同的是,Gemini Live功能需要使用手机,而Meta的“实时 AI”则允许用户完全解放双手进行提问。不过,AI的加入能否让智能眼镜产生质变还很难说,毕竟,目前众多花哨的AI硬件大多都处在“有点用,但用处不多”的阶段。而即便这些AI硬件都发挥作用,其也要面对最重要的对手——智能手机的检验。2012年,全球第一款真正的智能眼镜Google Glass发布,彼时,Google对Google Glass的定位就是“取代手机”,成为用户眼睛上的“智能手机”。但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2015年Google Glass停产。而这一轮智能眼镜浪潮在AI的加持下,大有卷土重来的之势,也因此,厂商们不自觉地重燃起当初Google的梦想。例如,影目科技就把自家的INMO AIR3称为“下一代移动智能终端”,目标直指智能手机。但就目前智能眼镜的发展势头来看,其短时间内可能还难以真正威胁智能手机。据中信证券研报估算,2024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可能约300万副。另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公布的报告,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预计为8.788亿美元,从2024年到2030年,预计将以29.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达到41.293亿美元。闪极创始人兼CEO在发布会中透露,其AI拍拍镜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50万台,销售金额超过6个亿。而如果对比智能手机发展之初的市场表现,就不难发现智能眼镜还处在蛰伏期。2007年,苹果发布初代iPhone,智能手机时代正式到来,而到了第二年,据Gartner数据,2008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393亿部,可谓势不可挡。仅仅5年后,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年出货量就超过了10亿台。因此,从市场表现来看,智能眼镜距离全民化还相当遥远。而产品角度来说,智能眼镜同样面临智能手机的冲击。毕竟,不管是AI视觉识别,AI翻译,还是视频拍摄,智能眼镜做得到的,智能手机同样都能做到,并且续航、算力、拍摄能力等,还都更加强大。另一方面,如果智能眼镜真有取代智能手机的那一天,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势必不会坐以待毙。而根据行业爆料,华为、小米等已在开发相关产品,届时,智能眼镜市场或许将迎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当手机厂商下场时,究竟谁能取代谁,就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