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居然比空气还轻!
近日,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军事科技》栏目以“‘材’霸天下”为题,将镜头聚焦于珈云新材料(徐州)有限公司(简称“珈云新材料”),在节目中,董事长沈晓冬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气凝胶材料的独特属性和广泛应用,普及了这一先进材料的科学知识。
作为新一代高效节能隔热材料的佼佼者,气凝胶以其超轻的固体特性和卓越的耐热性能备受关注——它的密度仅为水的十分之一,80%以上成分是空气,可在1200°C的高温下保持一小时不被烧穿。这一特性使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气凝胶隔热材料的应用为电池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延缓或阻止电芯失控,为驾乘人员争取了宝贵的撤离时间。目前,这一创新材料已经开始服务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国内顶尖电池制造商,为动力电池提供了一层既坚固又安全的“隔热服”。面对众多疑问,如“气凝胶居然比空气还轻?它真的可以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不被烧穿吗?”珈云新材料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气凝胶是新一代高效节能隔热材料,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新材料,被誉为‘改变世界的十大神奇材料之一’,我们公司主要生产气凝胶绝热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保温、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沈晓冬在节目中介绍道。
一款耐1000℃的高性能陶纤气凝胶绝热毡产品“AJ1025”,出自珈云新材料自主研发的气凝胶生产线。凭借其出色的隔热性能,成功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芯组间,成为一道高性能的隔热“防火墙”。据珈云新材料综合部经理王超介绍,这款产品是国际首款能长时间耐受1000℃、短时间耐受1300℃高温的气凝胶电芯间隔热片,有效阻止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热蔓延。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气凝胶隔热材料的应用为电池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延缓或阻止电芯失控,为驾乘人员争取了宝贵的撤离时间。
相较于传统材料,气凝胶绝热材料在海洋工程、高铁、新能源汽车及高能动力电池等高新科技领域展现出长寿命、高效率及轻量化的显著优势。
特别是在高温管道和设备上,气凝胶绝热材料能减少2/3的绝热层厚度,降低50%以上的管道线损,大幅度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减少8-10%的工业能耗,广泛适用于发电、供热、炼油、化工、冶金、建材及建筑节能等领域。
珈云新材料在气凝胶材料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备受瞩目,入选了2023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并受到央视《栋梁之材》纪录片及徐州日报的广泛报道,其宿迁基地更是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市瞪羚企业荣誉称号。另外,珈云新材料自建的年产2.4万立方米气凝胶隔热产品生产线已全面投产,总产能接近3万立方米,产值高达3-5亿元。
今年6月,珈云新材料的纳米气凝胶项目基地迎来了全市重大项目观摩活动,并被列入2024年市级重大产业项目清单。该基地位于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内,总投资额达1.5亿元,生产的气凝胶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隔热、液化天然气保冷及石油和热力管道保温等。
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气凝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可达37.43亿美元,未来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7.6%。随着产品的广泛应用和市场的认可,珈云新材料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气凝胶材料行业的全球领跑者。
“我国应用于电池电芯隔热的气凝胶绝热产品年销售额已逾10亿元,随着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对安全性要求不断提升,气凝胶材料未来市场潜力很大。”沈晓冬指出。沈晓冬,1964年出生于江苏南通,是盐城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硅酸盐工艺专业的80级杰出校友。他拥有研究生与博士学位,目前担任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曾担任该院院长。在2005年之前,沈晓冬一直“专情”于硅酸盐水泥的研究。然而,他被气凝胶的超级隔热特性所吸引,开始承担国家任务,投身于氧化硅气凝胶的研究工作。2015年,沈晓冬主持国际气凝胶材料学术会议并连任两届大会主席,推动建立中国气凝胶材料产业体系,使我国气凝胶材料技术处于国际并跑甚至领跑地位。2017年,沈晓冬成立了中国绝热与节能材料协会气凝胶材料分会并当选为会长。三十多年来,沈晓冬一直致力于硅酸盐材料的研究,特别是在气凝胶纳米材料、高性能低碳水泥以及先进电池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众多创新成果。他成功攻克了耐高温气凝胶网络结构调控与低成本制备关键技术,为气凝胶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沈晓冬深知,真正的科技创新不应止步于实验室,而应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因此,他怀揣着对科技的热爱与梦想,决定走出象牙塔,踏上创业之路。2020年,他创立了江苏珈云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珈云新材料的母公司,开启了全新的篇章。创业之路并非坦途,沈晓冬和他的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二氧化硅气凝胶的诸多技术瓶颈,如同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他们面前。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与创造力。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与失败,他们终于取得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珈云新材料于2022年入驻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2023年5月完成了A轮融资,沈晓冬团队研发的国际首创耐1200℃氧化硅气凝胶系列产品“横空出世”并实现量产,成功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芯间隔热防护、热力管道保温等领域。目前,沈晓冬团队已成功研发出使用范围在-100~1300℃的系列化气凝胶产品,特别是全球首款耐1300℃动力电池电芯用气凝胶隔热片产品,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市场垄断,为中国气凝胶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如今,沈晓冬在业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不仅是“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应用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同时还担任南京硅酸盐学会的理事长。去年11月底,沈晓冬荣获2023年度建材行业十大科技突破领军人物称号。新材料产业,是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三大优势产业的重要组成。徐州正沿着“提质先进基础材料、壮大关键战略材料、布局尖端前沿材料”的路径,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旨在构建一个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新材料创新产业集群。在这片创新热土上,威拉里作为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以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创新研发引领风骚。这款面向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等高端领域的合金材料,能够在900℃的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并在短时间内承受高达1000℃的极端温度,是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及加力燃烧室等关键高温部件的理想之选。与此同时,中航迈特增材制造(徐州)有限公司同样在金属3D打印材料领域独树一帜,其钛合金、高温合金等粉末产品广泛应用于3D打印、激光熔覆、喷涂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而珈云新材料的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气凝胶材料市场的空白,并且积极布局海外专利,成功开拓海外市场,正加快成长成为气凝胶材料行业全球领跑者。布局尖端前沿材料,产学研合作无疑是关键一环。江苏师范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的揭牌,为徐州市的新材料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江苏师范大学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前1%的五大学科之一,材料科学在这里得到了深厚的积淀与新的发展。光电功能材料、生物功能材料、量子功能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等特色方向的深入研究,正逐步转化为产学研合作的累累硕果。目前,江苏师范大学和徐州高新区已达成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政企携手,共同布局未来前沿材料产业。尖端前沿材料是现代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基石和先导,对于国家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材料强,则制造强。当前,徐州市正以前瞻性的视野,加速布局尖端前沿材料产业。根据《徐州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徐州正以“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目标,聚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专业特色园区、形成一批高端优势产业链,扶持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企业,以材料强国推动制造业的强劲发展。来源:苏商会
https://mp.weixin.qq.com/s/LKfsasc9T6CghJ39_m3fkA
气凝胶企业产业链从成胶,封装,到电池包、储能、轨道交通、建筑、管道等下游应用,从材料的前驱体到各种纤维如陶瓷纤维,玻璃纤维,泡棉等,以及封装材料如PET、PI膜,热熔胶、硅胶框等,同时也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如超临界设备,热压机,模切设备。
活动推荐:
序号 | 议题 |
1 | 我国气凝胶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
2 | 气凝胶材料在可持续能源领域的应用探索 |
3 | 规模化气凝胶生产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4 | 气凝胶隔热垫工艺优化的实践与挑战 |
5 | 纳米超材料气凝胶的研发趋势与创新 |
6 | 气凝胶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功能化研究 |
7 | 功能化纤维素基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或者生物基气凝胶) |
8 | SiO2高效节能气凝胶隔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9 | 聚酰亚胺气凝胶的原料优化及工艺创新 |
10 | 炭气凝胶制备及改性方法研究 |
11 | 气凝胶超临界干燥工艺与设备创新 |
12 | 气凝胶产线工艺优化及设备创新 |
13 | 气凝胶新材料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探索 |
14 | 气凝胶新材料在能源化工领域的应用 |
15 | 气凝胶隔热材料在电动汽车、储能领域的应用 |
16 | 气凝胶新材料在纺织领域开发和进展 |
17 | 气凝胶封装膜双面胶在新能源中的应用 |
18 | 我国玻璃纤维复合气凝胶毡性能研究及市场分析 |
19 | 气凝胶在隔热防护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
20 | 高阻燃气凝胶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防火性能的探究 |
更多创新主题演讲意向 ,请联系张小姐:134 1861 7872(同微信)
二、报名方式
果儿 18312560351(同微信)
邮箱:ab008@aibang.com
演讲或赞助联系Elaine 张:134 1861 7872(同微信)识别二维码进入报名页面
https://www.aibang360.com/m/100226?ref=172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