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雄儿女”到“知心奶奶”,九旬志愿军文艺兵回眸峥嵘岁月

文摘   2024-10-28 17:40   江苏  


2024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纪念日,经典影片《英雄儿女》中能歌善舞文艺兵王芳的形象深入人心。91岁高龄的颜怡老人,曾经是“王芳”式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文艺兵。20日,记者采访颜怡,聆听她讲述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我与王芳,早年经历相仿”

颜怡至今还珍藏着一张摄于抗美援朝战场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她,头戴军帽,眉梢飞扬、双眸灵动,与经典影片《英雄儿女》中的王芳有几分相似。“我与王芳这个银幕形象的早年经历相似。”颜怡说,同样被人收养过;同样担任志愿军文艺队员;同样在战场上照护伤员、战斗间隙为官兵们演出等。

志愿军文艺兵颜怡

颜怡,原名胡韵桐,1933年出生于昆山花桥。1948年,15岁的颜怡考取昆山千墩师范学校。一年后,受地下党的指引,她怀揣兄嫂塞给的两块银元,与30余名有志青年一起赶到苏州地委青年干校。在这里,颜怡观看歌剧《刘胡兰》时被她的英雄行为深深感染,从头哭到尾,下定决心要参军。

1950年3月,解放军20军59师到昆山征召女兵,颜怡如愿穿上了军装。当年11月,年仅17岁的颜怡,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女战士,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作战。她在59师文艺队任班长,决心向英雄人物刘胡兰学习,争取在战场上立功。

“文工队共72名队员,每人都有拿手戏,合唱、快板、话剧等形式多样,轮番为战友们加油鼓劲。”颜怡回忆,一个连到前线打仗,回来时不到一个排或者仅剩下10余人,“除了战斗间隙为官兵们演出,我们还在防空洞里悉心照护轻伤员,一人每天最多负责30多人。”


“战地回眸,这些人永难忘”

2011年10月,颜怡撰写、编选《爱心在驰骋》一书,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在此书《战地回眸》篇章,她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撰写了炊事员老安、朝鲜老妈妈、师长戴克林等人的回忆文章。

“1950年冬,部队翻越海拔1800多米、陡峭几近45度的阿达岭时,走在最后的老安背着一口直径60厘米的行军锅。”颜怡回忆,文工队在中线阻击战遭到了敌人的远射程炮击,老安倒在异国他乡的山坡上。

长津湖战役后,颜怡患了回归热,连续几天高烧,神志昏迷。而此时,部队接到通知要紧急行动,于是把奄奄一息的她,托给一位慈祥的阿妈妮(朝鲜语对长辈女性尊称)照护。“阿妈妮终日陪伴我,见我病情有好转,就搂住我坐在炕上,唱起朝鲜民谣《春天来了》。多年来,这位异国母亲的身影,多次萦回在我的梦境里。”

1951年春末,志愿军即将发起第五次战役,师部医疗队的同志专程到阿妈妮家,接病愈的颜怡回部队。行军途中,重病后的她体力虚弱,跟不上大部队的行军速度。“师长戴克林骑马经过队伍,要把马让给我骑。”颜怡当时腼腆地说:“首长,我不会骑马。”戴克林听后就让警卫员递给她一小包面粉烙的薄饼。


“当知心奶奶,是我的福分”

1951年12月,颜怡因身体原因回到祖国。后来,她所在的文工队荣立集体三等功。回国后,颜怡跟随同是志愿军老兵的丈夫龚德一路辗转多地。她始终坚守三尺讲台,直至离休。让孩子们快乐成长,是她从教数十年的宗旨。2000年9月,颜怡和通师二附老校长周琪等人发起、组建了由几位离退休教师组成的“知心奶奶”,开设校园“知心奶奶”信箱。

“知心奶奶”信箱于2000年9月设立时,颜怡和通师二附老校长周琪等与小朋友亲切谈心。何剑荣摄

2002年4月,在崇川区学田街道支持下,颜怡将“知心奶奶”工作延伸至社区,把“知心奶奶”信箱设在社区。2003年,学田街道组建“知心奶奶”群体,由30余名有文化、有爱心、有热情的“五老”人员组成,颜怡义不容辞地担任领头雁的角色。

在崇川区学田街道“知心奶奶”群体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现场,通师三附的少先队员向“知心奶奶”们献花,画面右一为“知心奶奶”群体创始人颜怡。

2006年5月,颜怡发起成立了学田街道“小太阳成长基金”,用于帮助辖区贫困青少年顺利完成学业。当年,她将“知心奶奶”群体所获得的南通市第二十八次文明新风典型1000元奖金捐献出来,为基金注入第一笔善款。


从81岁开始,颜怡每年向“小太阳成长基金”捐献善款1万元,已连续11年,累计金额达到11万元。“在战争中,我是幸存者。我是党培养的,被孩子们当成‘知心奶奶’,是我这辈子的福分。”颜怡说。



来 源:南通发布

发 布:陈晶晶

审 核:宗纪平



南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南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