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学者一针见血:中美有一处最大的不同,美国准备做老二吧!

文化   2024-10-08 19:29   甘肃  

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加速演变的背景下,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马凯硕近期发表了一番引人深思的观点。他指出中美两国在战略定位上存在根本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将重塑未来世界秩序。

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美国的焦虑感也与日俱增。就在最近,白宫宣布拜登总统计划在近期访问非洲,这是自奥巴马政府以来,时隔近9年美国总统首次踏上这片充满机遇的大陆。此举背后,显然与中国在非洲日益增长的存在感密不可分。

马凯硕教授敏锐地观察到,当下中美两国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战略思维方式。美国似乎陷入了一种被动的应对模式,频频出现在中国活跃的地区。无论是在非洲大陆,还是在太平洋地区,美国的政策都显得有些仓促和缺乏整体规划。就在不久前,中俄联合舰队在阿拉斯加附近水域进行例行巡航时,五角大楼高层迅速做出回应,称"他们在哪里,我们就会在哪里",这种表态既反映了美国的警惕,也暴露了其战略思维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中国的对外战略则显得更为清晰和主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多边合作机制,中国正在与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马凯硕教授特别强调了一个关键数据:全球88%的人口生活在西方世界之外。这意味着,仅仅依靠与欧洲等传统盟友的关系,美国难以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保持绝对优势地位。

近期美国在多个领域对中国采取的限制措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其对形势判断的焦虑。从芯片禁令到对电动汽车的关税调查,这些政策似乎都带有一定的仓促性。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焦虑已经开始影响到美国的军事领域。据报道,包括"华盛顿"号航母在内的三艘美国海军舰艇近期被发现存在焊接缺陷,这种低级失误在美国军事史上实属罕见。

面对这种局势,马凯硕教授建议美国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一个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他指出,相比较于争夺排名,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能够容纳不同国家和平发展的国际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崛起模式与历史上的大国崛起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始终强调互利共赢,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非洲,中国的投资不仅带来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这种发展模式得到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马凯硕的观点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有分析认为,美国确实需要调整其对华战略,从单纯的竞争思维转向更具建设性的合作方向。毕竟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关系的走向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福祉,更关系到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当然,国际关系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处理好大国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百姓家国情怀
小小百姓,博大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