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才是魏晋南北朝乱世真正的终结者

文化   2024-10-19 11:30   陕西  
 / 子

一般来说,是隋文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再次缔造了大一统的格局,但是,和始皇一样,隋文只是解决了地理问题,核心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却没有解决,所以才导致了大隋的二世而亡。大唐建立后,李渊依然没能解决这个问题,直到秦王李世民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才解决了这些问题,因此才有了大唐将近三百年的周期。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因为持续的战争天下最终分裂为江南、关陇和关东三大地理板块,不可兼容。本质来说,在南北朝到隋朝的历史区间是这三大区域以战争的形式争夺天下的主导权,进行权力和利益的分配。

589年,隋朝兼并了南陈,一统天下。但是,和当年的始皇一样,隋文也只是单纯解决了地理问题,核心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却没有解决,因为,隋朝由于是接受了北周的禅让所建立,所以自然就接受了北周的政治遗产,坚持关陇集团主导天下政治、分享天下利益的格局。

当年的大秦是关中本位,如今的大隋是关陇本位。

由于隋文无法向江南和关东士人进行利益分配,所以大隋的天下实际上是危机四伏,隋朝在兼并南陈之后不久江南皆反就是这种具体表现。当天下太平时,关陇还可以凭借强大的府兵控驭天下,当出现变局之后,关东和江南马上就会搞事。

果然,当炀帝因为三征辽东导致大隋的控驭能力下降时,关东和江南就在第一时间起兵,对抗大隋。

大隋之亡本质上是隋朝坚持关陇本位没有与江南和关东士人分享权力和利益而导致的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始皇当年继承的是秦王国,必须坚持关中本位,隋文继承的是北周王朝,必须坚持关陇本位。他们虽然再造了统一,但却身处巨大的政治困局中。

但我们又不得不佩服关陇集团的强大势能,他们在抛弃炀帝之后又将唐国公李渊选为其代理人,完了李渊又以秦王世民为将率领关陇府兵逐一平定了天下,再造大一统。

可此时的大唐依然没能解决核心问题,李渊由于是关陇贵族选出来的代理人所以他还得坚持关陇本位,没有将大唐庙堂向关东和江南士人开放。

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此时的大唐和当年的大隋实际上一样,也是危机四伏,尤其是在关东降将跟着秦王世民东征西讨建立了巨大功勋而军功又没有变现的情况下。

和大隋纯粹以关陇集团兼并南陈所不一样的是,秦王世民在平定关东群雄的过程中是不断吸附关东精英,一路走一路扩张,到了完成统一之后,秦王已经是关东降将的代言人。

我们可以简单地对秦王集团的谋臣强将的情况作以说明:尉迟敬德是刘武周的部下,李世民在收复山西的过程中将其纳入麾下;秦叔宝和程知节是王世充的部下,在秦王用兵洛阳的过程中归附大唐;刘德威,徐州彭城人,跟随李密降唐;王君廓,并州群盗出身,投奔过李密;黄君汉,瓦岗军出身,跟随李密降唐;封德彝,参谋军事,河北人;另外,温大雅、张亮、房玄龄、高士廉等人都是关东人。

这其实是一个双向选择,秦王世民需要不断吸附关东精英来壮大自身的力量以与长安庙堂的皇帝李渊和太子建成抗衡,争夺储位,关东群雄需要通过跟随秦王积累军功实现他们进入大唐庙堂分享权力和利益的目的。

实事求是地说,秦王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是同时实现了两个目的:以战争的形式灭掉群雄再造大一统;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中将关东群雄以博大的胸怀吸收过来。

秦王通过战争将关东精英整合进大唐的系统

图源/剧照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问题本质上都是人的问题,当年的大秦为什么二世而亡,就是因为六国精英散落各地成为极大的不稳定因素,最终在陈胜举起火把之后点燃了整个关东实现了灭亡大秦的目的。

隋朝的问题也一样,隋文虽然完成了地理层面的统一,但关东和江南的精英依然散落各地,成为大隋的不稳定因素,最终,因为辽东问题,关东皆反。

如今,秦王通过战争的形式将关东精英整合到了一起,将其纳入了大唐的统治系统,再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大秦和大隋的问题。就像当年的刘邦一样,在战争的过程中将天下的所有精英都纳入了大汉的统治系统中。

只是,关东精英的终极目标是走进大唐庙堂分享权力和利益,如果李渊继续坚持关陇本位不向关东降将兑现分红,那么大唐的天下依然会处于极大的不稳定中。

对于此,我们可以说一个细节。玄武门事变之前,秦王派陕东道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坐镇洛阳将其经营为秦王的大本营,同时,秦王还派车骑将军张亮前往洛阳大力交结关东豪杰加强秦王阵营的势力。

秦王集团的谋划是,如果不能夺得储位,那么就割据关东,恢复当年北齐和北周的统治格局。

也就是说,如果秦王不能上位,大唐就极有可能再次分裂,即使秦王死于内斗,关东群雄也会重新选一个代理人割据关东。只要李渊不向他们兑现军功,这个隐患就始终存在。

只是,李渊和太子建成的基本盘是关陇贵族,如果他们吸收关东降将让他们进入庙堂分享权力,那么,原有的政治平衡就会被打破,关陇贵族的利益不仅会被稀释,李渊和建成的权力也会动摇,因为毕竟关东降将是站队秦王又有军功在身。

这其实是一个死结,不吸收这些人吧,天下不稳,吸收了吧,皇权又受到威胁。

那么问题来了,李渊完全可以将世民立为太子,这些问题自然就解决了,因为,秦王作为关东降将的领袖自然能轻松驾驭这些人。但是呢,当时的李渊年富力强,他可不希望秦王这个强藩威胁自己的皇权。

所以,李渊坚定地坚持关陇本位,坚持建成的储君之位。

那么,关东降将为了实现其目的就只能推着秦王以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这也是秦王实现问鼎意志的个人诉求。

等于说,秦王和关东降将是想通过政变的方式解决战争没有解决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政治学的本质是利益分配学,政治家主要是分配者的角色,既然李渊和建成不能做好分配这件事,那么历史就只能将秦王世民推上前台。

这是一个历史问题,而不单纯是个人的权力和利益问题,因为,只有分配问题解决好了,大唐的江山才能太平。

同时,秦王也能代表关陇贵族和李氏宗王的利益,因为,秦王本来就是宗王和关陇贵族身份的综合体:秦王府的杜如晦、侯君集、长孙无忌都是关陇贵族;跟随秦王征战的淮安王李神通又是宗室的身份。

大唐的太宗皇帝没有比秦王世民更合适的人选,因为他同时代表了关陇贵族、李唐皇室和关东降将的利益。玄武门事变能够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关陇贵族和李氏宗王保持了中立,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够保证他们在大唐的“股份”,李渊和李世民不管谁当皇帝都无所谓。

所以,我们看待历史问题一定要将格局放大,不要总是纠结于个体,而要将目光放到整个大历史中。因为,南北朝到大唐建立的历史区间本质就是在以战争的方式解决分配问题,如果大唐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天下肯定会不安。

所以,秦王是历史选中的乱世的终结者,只有他才能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这样看的话,玄武门之变的本质就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秦王不仅整合了关东资源,又对他们进行了合理的利益分配。

玄武门事变主要解决了分配问题

图源/剧照

在取得最终的胜利之后秦王也就在第一时间对大唐中枢进行了洗牌:武将层面,以王君廓为左领军大将军、秦叔宝为左卫大将军、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侯君集为左卫将军、段志玄为骁卫将军;文官层面,以房玄龄为中书令、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高士廉为侍中、萧瑀和封德彝分别出任尚书省左右仆射、温大雅升吏部尚书并封黎国公、陈叔达和裴寂留任宰相。

可见,秦王的天下不仅是关陇、关东、江南三大地理板块的权力共享,也是李渊旧臣和秦王府的人的权力共享。当然,玄武门事变之后秦王还以极高的智慧吸收了原东宫的精英,真正实现了各股势力共治天下的格局。

此时的大唐才算真正结束了乱世,实现了地理、政治和经济层面的真正统一。再加上隋炀帝开凿的南北大运河,历史的大融合只会更快。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都没办到的事,秦王办到了。

唐太宗为什么是千古一帝,因为他不仅在地理层面实现了大唐的统一,同时更是以政治手段解决了分配问题,解决了乱世的根本问题,使天下在解决了根本矛盾之后能够齐心协力发展经济,最终拿到了贞观盛世的结果。

所以,太宗的历史作用怎么夸大都不为过,我们就不要太过纠结于玄武门那一天的事,因为,作为个体,任何人身处那个位置其实都很难选。

历史人物,我们不能太过纠结于其人格层面,而要看他为天下、百姓带来了什么好的结果。

大唐将近三百年的周期,贞观盛世、永徽之治、开天盛世就是太宗对大唐、对历史的贡献。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元朝之亡,大体如此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子玉史院
史无边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