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噪声扰民、房屋租赁纠纷……群众利益无小事,小投诉连着大民生。这些看起来不大的“小矛盾”,背后却关乎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今年以来,荔湾区昌华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盯民生实事,优化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制度,聚焦“先期预防、案前调处、就地化解”三个环节,主动发现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的工作局面。截至目前,全街共接收、受理信访事项54件,总量同比去年减少48.57%,108件矛盾纠纷苗头进入“昌华前哨”调处快速通道,在升级为信访投诉前即就地化解,推动平安街道建设工作持续走在前列。
一、做好先期预防,化解风险隐患于未然
昌华街道推进信访接待大厅、网格中心、劳监中队与综治中心一体化运行,将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建设纳入基层治理整体布局,构建起网格巡查、12345热线、警情、舆情、最小应急单元等信息互通机制,扎实开展社会风险研判,重点部位、行业、人员做到全域全时“动态感知、超前预判、精密预防”,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基层治理局面。
今年6月,在昌华苑、逢庆社区微改造工程实施前,街道组织党员干部等行政力量,民警、执法队员等执法力量及调解员、社区驻点律师等法律力量,深入社区、网格了解群众诉求,激活共同缔造委员会、社区议事会等自治载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力,合力提升改造项目品质成效。
针对群众关心的施工噪声扰民、扬尘污染、废料堆积等问题,组织相关部门重点部署改善措施,公示工程监督电话并确保沟通渠道畅通。在该改造工程后续建设中,工作开展得到居民自发支持,未产生一件由施工引起的信访投诉,成功找准了各方需求的“最大公约数”。
二、开展案前调处,探索“零等待”矛盾纠纷化解快速通道
昌华街道推广网络、机制、队伍“三个一”工作法,将党建工作、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专业人员力量按照“1+4+N”原则配备到基础网格单元,结合“访千家进万户听民意解民忧”行动,开展“社区联系日”“联合夜巡”等活动,进一步畅通党群沟通渠道,主动发现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形成“家门口”解纷服务网络机制。
7月上旬,街道工作人员在开展“社区联系日”活动时发现黄沙大道193号辉洋苑小区发生租赁纠纷情况。因房屋业主在租赁合同终止期前出售房屋,租赁双方就提前终止租赁合同达成协议,但之后房屋业主拒不退还租户预支付房租。
街道平安法治办介入后,会同综合事务中心联合开展调解工作,推动争议纠纷快速进入信访案前调解程序,在安抚信访人(租户)情绪的同时链接社区驻点律师为其提供专业法律支持,对涉事房屋业主、房屋中介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广州市房屋租赁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知识,加快实现群众纠纷诉求当天调解、当周化解,最终在信访件立案前(15日内)顺利化解该租赁纠纷,双方均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信访人(租户)送来了“为人民服务”大红锦旗。
三、做到就地化解,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参与格局
昌华街道打造信访诉求综合服务站、共享法庭、金牌调解室等各类调解组织,整合矛盾化解资源,在综治中心一站式集成平台提供调解、信访、政策指引等六种非诉讼纠纷解决途径和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劳动监察、心理服务、就业帮扶等十类服务,促进信访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联动,切实提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水平,推动实现全类矛盾纠纷家门口解决。
今年1月份,街道综治中心在接收到群众关于个人档案遗失的求助诉求后,积极作为,迅速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分析研判,组织司法调解专家团提供咨询意见,调解员多次到区档案馆、人社局、司法局、信访局、荔源集团及泮溪酒家等单位走访取证,最终帮助71岁的退伍老兵邝先生圆满解决个人档案问题,并顺利为其申请参战退役军人优待资格,依法、及时、就地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来源 荔湾政法】
【编辑 陈美宛】
【审核 段丁 江河水】
🎦 关注广州荔湾发布视频号,掌握最新动态
点点赞
点分享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