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舞曲(Waltz),也称“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舞态雍容华贵,气质典雅。追求意境,舞姿飘逸优美,旋转性强,有"舞中皇后"之美称。
从十八世纪中叶,维也纳古典乐派兴起,圆舞曲就成了作曲家经常采用的体裁。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这些大作曲家都创作过圆舞曲: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中出现过“圆舞曲乐章”;舒伯特写过很多圆舞曲,从1815到1827年间他创作了一百多首钢琴独奏的圆舞曲,这些简短而富有音乐性的作品,成为后来维也纳圆舞曲的先声。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约翰·施特劳斯
邀舞
韦伯
《邀舞》是19世纪德国伟大的作曲家卡尔·玛利亚·冯·韦伯于1819 年创作的一首典型标题性钢琴曲,带有明确的情节。
在一个热闹、华丽的宫廷舞会上,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绅士邀请一位美貌姑娘与其共舞,开始少女还有些不好意思,青年继而再次热情邀请,最后姑娘在盛情之下终于含羞应允。
这时舞曲的音乐奏响,青年挽着少女的手臂步入舞池,旋即便溶入了舞蹈的激流……舞曲结束了,青年向少女鞠躬致谢,姑娘则腼腆地屈膝答礼,最后在安谧的气氛中结束了全曲。
由于《邀舞》的音乐非常形象化,且旋律又很优美,所以百余年来曾被许多人改编成为各种不同的管弦乐版本演奏,久而久之,真正的钢琴原作却很难听到了。
南国玫瑰
约翰·施特劳斯
艺术家的生涯
约翰·施特劳斯
酒、女人和歌
约翰·施特劳斯
溜冰圆舞曲
瓦尔托伊费尔
圆舞曲
徳利布
忧伤圆舞曲
西贝柳斯
睡美人
柴可夫斯基
“《睡美人》中的圆舞曲”《睡美人》原是一出三幕芭蕾舞剧,根据法国作家贝洛的《林中睡美人》改编,完成于1889年。之后,作曲家又从舞剧中选出5段乐曲构成《睡美人》组曲。我们听的这首圆舞曲在舞剧中出现于第一幕里面,也是全剧的第15乐段。而在组曲中,各个乐段并没有按照舞剧情节来编排,它被置于最后。这首乐曲的故事背景是,远道而来的四个不同国家的王子手持鲜花向奥洛拉公主求婚,参加盛宴的人们拿着花朵翩翩起舞。旋律先由乐队的弦乐部分奏出,轻松活泼、抒情优美,表现出了庆典舞会的盛大场面和欢快气氛。
胡桃夹子
柴可夫斯基
“花之圆舞曲”舞剧《胡桃夹子》也是专门为儿童写的,并且同样被编成了组曲。而这段圆舞曲是用于称颂善良勇敢的女孩玛丽。在舞剧中这首乐曲出现在第二幕里,在组曲中它也成为压卷之作。乐曲开始时有一长段华丽的竖琴演奏,已经让我们置身于纯洁的童话场景之中。随后的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色彩鲜艳,气氛热清又不失庄严。这首圆舞曲堪称整部舞剧组曲之冠,也是柴可夫斯基圆舞曲中最杰出的一首。
莫扎特
小约翰·施特劳斯最富盛名的圆舞曲作品。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瑞典作曲家约翰·埃马努埃·佐纳逊。以前把有些杜鹃成为郭公,而现在郭公示专指大杜鹃,即布谷鸟。这首乐曲又名《郭公圆舞曲》。该曲音乐形象生动活泼,把杜鹃的啼鸣声织进旋律中,娓娓动听,明朗而充满和平气氛。
如果你还想听哪位歌手的音乐,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