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晋望台”博陵郡商氏家族春节文化之除夕

创业   其他   2025-01-28 06:06   山东  


除  夕


除夕是旧年的最后一天,所谓“年穷岁尽”,是除旧迎新最后界点,也叫“除夜”、“岁除”、“大年三十。鲁西我们晋望台博陵郡商氏一族方言也称三十为“年下”。除夕的“除”就是驱出不祥的意思,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換新岁,所以除夕这一天鲁西晋望台博陵郡商氏一族与其百姓一样,其民俗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大 扫 除


年三十这一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舍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黄昏时分,还要再打扫一遍。除达到清洁卫生目的之外,还有扫秽气、除厄运,驱灾避邪寓意。与平时扫地总是由外向里扫不同,年三十这一天扫地是要从里向外扫。



贴 年 画


为庆佳节,家家户户都要精心美化自己的住舍,在屋内的墙壁上贴上崭新的年画,虽然春节前早就准备好了,但仍然要等到除夕这天才揭下旧画,换上新画。年化旧时多是手工绘制或木板印刷,彩色艳丽,线条粗犷相近,内容丰富多彩,如: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传统年画充分满足了人们喜庆启言的美好愿望,由于这些年画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如茌平县境内,董庄就是远近闻名的年画之乡所以最能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和心声几乎所有的年画都寄予着一种或几种吉祥意思,而且一目了然,在直观上给人们以美感和喜悦。如下图画面上一个白胖可爱的大娃娃,抱着一条活动乱跳的大鲤鱼,鲤鱼象征着吉庆有余;如果抱着一只昂首长鸣的大公鸡,则寓意人丁兴旺,大吉大利;如抱聚宝盆则是招财进宝的意思。此外还有风景画、花鸟画等,也有富有吉祥如意,人寿年丰的意思 。

                      

贴 窗 花


茌平是剪纸之乡 ,过年的时候,家里是一定要贴窗花的。木格子的窗棂换上雪白的窗纸,四角贴上火红明艳的抱脚,中间是团硕大的月亮,映着屋里人们喜庆的笑脸,预示着红红火火的新年。窗花的内容丰富,如耕种、纺织、喂猪、养鸡等,花鸟草虫及十二生肖的形象也极为常见,另外还有如喜鹊登枝、腊梅花开、五谷丰登、岁寒三友等精美的窗花图案。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祥物、美好愿望表现的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贴 春 联


茌平人的春联,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表达人们都希望来年兴旺,生活幸福,消灾免祸的愿望。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门左右两边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到相应的地方,“斗方”为正方菱形多贴于门窗上方成品字排列,或贴于影壁、家俱上。春联最醒目的地方,是自家的大门上,这是一家人的脸面,一定要选用最吉祥而又附合本家实际情况的语言内容来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一般农村家庭的对联,都表达来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全家安康。而经商人家都希望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发家致富;书香门弟则希望子女们在学业上有长劲,在仕途上有前程;官宦人家,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力求光宗耀祖,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

春联的内容十分丰富,一户人家的不同位置都能选择适当的内容,如家里的大门上贴“忠厚传家远,诗书处事长”之类显示门弟家风的春联,正房门上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滿乾坤福滿门”之类祈求福寿安康的对联;中堂两边要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祝福祝寿的对联;家堂两边要贴“慎终追远,孝悌忠信”怀亲念祖的对联;另外天地堂两边贴“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宅神堂两边贴“年年多吉庆,岁岁保平安”门内外影壁上分别贴“抬头见喜,出门见喜”,粮囤上贴“五谷丰登”,牲口槽上贴“槽头兴旺、骡马满槽”,猪羊圈上贴“六畜兴旺”,大车上贴“日行千里,一路顺风”等。

福字旧时指福气福运,现在解释为幸福,它总体上的含义是“长命富贵,吉祥如意”。春联上的福字常与“寿”、“善”常常联系到了一起,人只有向善、行善才有祥瑞平安。才能富贵长寿。一个福字概括和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春节贴福字,是茌平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都贴着大大小小的“福”字,有的还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己到,福气己到,祈福的愿望己经实现了,但这种倒着贴的福字不能在大门、影壁等“正三面”上,而常用于家中偏僻的角落里。

旧时春联与福字多为手写,村上的文化人为给人代写春联忙的不可开交。后来民间艺人将福字的红底融入剪纸内容,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呈镂空状,做工精细,非常漂亮。现在市场、商店均有对联和“福”字出售,独到的构思设计,多彩的书法艺术加上精美的印刷,使得春联更加丰富多彩,人们有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




贴 门 神


为了祈求一家人的福寿康宁,花平还形成保留了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鲁西一带的平民中,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 ,人们认为相貌出奇的人 往往具神奇的秉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心地善良 ,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 ,其实此种奇形怪象 ,所以明年的门神永远都是怒目圆睁 ,相貌狰狞 ,手里拿着各种传统武器 ,随时准备同敢于 上门来的妖魔鬼怪 进行战斗 。由于平民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 ,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儿 。

起初的门神是神茶、郁垒二将,二人住在度朔山的大桃树下,专门负责管理众鬼,如发现鬼害人,就挷以苇索或杀掉。或者拿去喂老虎。人们敬佩,感谢他们的恩德。就将他们二人的形象描绘下来贴在门上。唐朝以后 ,人们又把秦叔宝 和尉迟恭两位武将当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 ,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 ,夜里就在没听到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两位将军的画像贴在门上。以后的门神人物逐渐扩大到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薛仁贵、孙膑、燃灯道人、赵公明、姚期、萧何、韩信乃至哼哈二将等。贴门神表现了人们驱除妖孽保佑平安的良好心愿。这一习俗在不断的演绎中在民间广为流传着。鲁西博陵郡晋望台商氏一族何时接受的这一习俗,现己无法考究,上溯也是辈辈传承而流传至今。

随着时代的变化,后来,只有驱鬼镇妖一种功能的门神己不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于是又有了文官门神和祈福门神,寄托了人们祈坌升官发财、福寿延年、吉祥如意、平安幸福、五谷丰登的愿望。现在,门神仍是我们博陵郡晋望台商氏乃至鲁西民间颇受欢迎的俗神之一。一进腊月,商场、集市、书店都有印制精美的门神,人们可随自己的心愿将门神“请”回家,于除夕这天贴在大门上,以欢度春节!我想,今年的春节各家各户贴门神的习俗,又多了一层涵意,那就是把“抗疫”驱杀新冠病毒等一切温疫纳入了其中。居家不添乱,门神保平安!



挂 松 枝


除夕这天,鲁西民间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人们折来松柏树枝,用五彩绳捆成束,分别挂在大门和屋门两侧,每逄饭前放鞭炮上供的时候,就将点燃的香插在松枝上,以迎各路神仙的来临。挂松枝还取其“万古长青”之意,在寒冷的冬未春初时节,绿意盎然的松枝也是一个绝妙的点缀。


请 家 堂


祭祀列祖列宗,在我们博陵郡晋望台商氏一族中可是件大事,祭神淡化严重,唯有年下祭祀列祖列宗自改革开放后而愈发复古再加新意!这种祭祀传承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结合每个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加之族内热心热爱家族文化人的带头与引领,我们博陵郡晋望台商氏就是这样。

在家族文化在特殊年代虽定为封建的残余而被扫除,但内心仍装有对家族文化感情的族内一批族亲,保护了我们博陵郡晋望台始迁祖古墓碑碣及历次续修谱牒等史料信息。于改革开放,迎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文化的春天,于是自觉於不自觉的承担起了承上启下传承家族文化的责任。请家堂,供奉家堂的习俗,追念先祖。这一家族重要的祭祀活动公开化的全族展开。

家堂形似中堂,画面上祠堂内台阶式排列着牌位,上书从始祖至当年己逝直系宗亲的世系名讳。由家中长辈在除夕午前挂在堂屋正中并摆好供果,准备香烛、表纸、鞭炮等,于黄昏到村口或坟前请先祖回家过年,俗称“请家堂”。

旧时请家堂仪式十分讲究,由族长或家长率子孙到村头朝祖坟方向跪下,一边烧纸一边念叨:“老爷爷老奶奶回家过年了”。烧完纸便起身回家,路上不能说话,不能回头,到大门前再烧表纸,鸣放鞭炮,面向大门叩头,并念叨:“老爷爷,老奶奶回家过年了,请门神让路”,然后才迈进门,点燃香烛,酹酒于地,进了大门以后,要在大门前横放一根木棍,俗称“拦路棍”,以拦住凶神恶鬼不许进门。还要在院内撒些芝麻秆或谷草,俗称“踩岁”,据说这样有什么鬼怪精灵进来都有响声,门神听到后就会将他们捉拿、惩治或将他们赶跑。



竖 天 灯


除夕这天下午,人们还在堂屋门外东侧竖起一根高高的杉蒿,上面掇以松柏树枝和芝麻秆,固定滑轮或金属圈,天一擦黑,人们就把点亮的灯笼拉至杆顶,照的满院红火通亮,谓之“天灯”。人们在除夕、大年初一、初五、元宵节夜里都将天灯高高挂起,有的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辞灶日时即竖起天灯,直到过了二月二后才将杉蒿撤除。

据考,清随明治,不但民间有竖天灯祈福,官方也有竖天灯之规意祈国泰民安。近几年,恢复传统文化故宫首次复原了消失近 200 年的 "天灯" 和 "万寿灯"。这本是清代早中期过年最盛大的活动之一,自道光二十年(1840)被皇帝取消以来,这个盛世之景湮没于历史。竖天灯!



年 夜 饭


除夕夜在鲁西商氏口中俗称:“三十黑下、大年夜”,午夜子时为新旧两年的分水岭。俗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年夜饭就是除夕夜吃的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

相传:“节日的形成,起初与饮食并无多大关系,”但是当这些节日流传成俗时,每个节日便明显地带有特定饮食和特定饮食方式的特征。年夜饭的特点是家人要齐全,即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全家大团圆,因此又称为“团圆饭”。凡外出的家庭成员,都要在除夕夜之前赶回家中。家!就是父母所居之处,父母在,家就在,弟兄无论几人,年夜饭都要各自带养一家人去父母处吃年夜饭。如父母不在,有讲究,“有父从父,无父从兄,年夜饭兄弟几人带着一家人到长兄处吃年夜饭。

如果到吃年夜饭时赶不到家中,对全家来讲是一种憾事,为了补救这种遗憾,饭棹上就给没有回来的亲人留下空位,摆上碗筷,象征与其团聚了。如果当年家中有老人去世,也要摆碗筷以寄哀思。家中有妇女有孕在身,还要在靠孕妇桌角摆一套小儿餐具,那是给即将出生的孩子的。

与其他地方年夜饭,鸡鸭鱼肉丰盛无比不同,鲁西年夜饭相对简单,但却很讲究。是水饺和面条煮在一起,俗称“钱串子”,金线穿元宝,取生活富足有余,顺心如意之意。

除夕这天早饭没什么讲究,与平时不无不同,午饭因要上供接神,所以要将鸡鸭鱼肉和忙年时蒸、炸、炖、煮准备的各样吃食悉数上棹,每人一碗豆腐粉条菜,其余的根据个人口味,随意夹至碗中,主食是馒头枣卷等。



辞 年 酒


鲁西民间辞年酒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一家老少辞年酒则与吃年夜饭和守岁合为一体。边吃边喝拉着家常,不紧不慢直至深夜。有时邀上街坊邻居,近门知己在一起欢聚,被邀人随手带上瓶酒或现成的下酒菜。有家中主人常年出门在外,街坊邻居平时在各方面给予照顾,借过年回家之际置“辞年酒”以表答谢!这类辞年酒均在年夜饭后聚齐开始,席间谈笑风声,甚至猜拳行令,彻夜不休。



看 麦 影


鲁西一带看麦影的主角是十几岁至成年尚未结婚的青少年,除夕夜,夜幕降临,三五个小伙子一起提着灯笼走进麦田地里,将灯笼放置高处,蹲在地上侧身看麦苗在灯笼映衬下的影子,如果麦影浓而长予示着来年小麦大丰收。据说在好年景时心诚的人还可以看到成堆的麦垛,听到打压小麦的声音。


守 岁


守岁,即除夕之夜,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的意思,鲁西民间俗称“熬年”。据说守岁熬年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驱除和躲避一种叫“年”的恶兽。他形貌狰狞,生性凶殘,每隔365天就出来伤害生灵,毁害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为了躲避年兽,人们都先祭过祖先神灵,早早做好年夜饭熄火宁灶,然后拴牢鸡窝牛栏,关上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以闲聊壮胆,消磨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驱除和躲避“年”兽的含义渐渐淡化,守岁被赋予许多新的涵义。一是表示精力充沛;二是表示珍惜光阴,三是为长辈增福添寿。民间有“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的俗谚。如今,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包着水饺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形成一种新的守岁民俗。


除夕这一天从早到晚,事头真不少,但有些是平时己有安排,只不过是除夕这天实施而己。

民俗也是随着形式的变化,有重有轻,还有在历史的年轮中做淘汰而消失,还有新的民俗之风在崛起。但他们是脱离不了区域环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除夕的民俗流程传承单园也随着当地、当时的社会与历史背景而随之,即便是消失了的民俗,仍有其顽强的生命迹痕,让人们去寻味追寻,留住乡愁的永恒记忆。本文是商国胜宗亲于2021年2月10日投稿。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1


商氏资讯公众号是创建最早、发文和原创最多、关注人数最多、商氏文化研究最深入的商氏公众号。天下商氏一家亲,兴家兴邦兴中华。商氏资讯微信公众号深深感恩海内外广大宗亲的厚爱和支持!志愿一如既往与家人们风雨同行!热忱欢迎广大宗亲关注投稿!题材可以是但不仅限于寻根、族谱、族规、联谊、文学、摄像、书法、名人、遗产、家族轶事等。一个真正从事商氏文化研究的公众号,值得您的信赖!

长按识别二维码

管理员:商春锋

微信:scf0412

邮箱:scf0527@126.com


商氏资讯
本公众号将致力于服务商氏宗亲,报道宗亲动态、深入研究商氏历史,发掘整理商氏文化,推进商氏通谱工作。管理员:scf0412;邮箱:scf0527@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