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美学的天花板,是一条线

乐活   2024-11-19 12:38   北京  


最近两年,互联网上最热门的话题,大都由四个字贡献——


中式美学。


从火爆春节的马面裙等新中式穿搭,到国产3A游戏里的山西中式建筑,再到近期回归的东方田园生活博主。


桩桩件件,非但戳进国人的血脉深处,引起全民狂欢,更是打在了世界的心趴上,让世界惊叹。


中式美学到底有何魅力?


它的核心又究竟是什么?


其实,谜底便是谜面——中式美学的灵魂,在“中”,在“和”。

何为中和,不如先从中式美学的一大载体,建筑聊起。


如果要用一样事物来展现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古建筑当之无愧。


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中式建筑始终和中国文化相生相伴。


而如果要提炼出一个中式建筑与中国文化共同的灵魂——那定是“中”,之于文化,便是中正和谐,之于建筑,便是对称整齐。


小到房间内部的布局,大到一个城市的规划,对称是刻在中式建筑骨子里的观念。


不久前,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9项世界遗产,再度将“天下之中”“以中为贵”的东方哲学理念推到了世界面前。


 北京中轴线上的灯火辉煌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尽管我们的历史如此悠久,但无论是哪个朝代的首都建设,其实大都遵守着《周礼·考工记》中的理念。


这种“建中立极”的对称格局,曾先后实践在邺城、长安、洛阳、汴梁、南京等多个朝代的都城。


而最终,凝结到了如今的北京中轴线之上。


1267年,儒释道三学兼修的官员刘秉忠,以一条中轴线完成了对元大都的城市设计。


再之后,虽然朝代变换,元大都也改名为北平、北京,但以这条中轴线为核心的城市建设理念却从未改变。


并且还在向着南北两边不断延伸,扩建了紫禁城,增加了南城,建设了天安门广场、鸟巢水立方,乃至新“南门户”大兴机场……


 在北京奥林匹克塔观景台上,可以俯瞰串起钟楼、鼓楼、景山、故宫,一直延申到大兴国际机场的北京中轴线


如今,北京中轴线的美感不仅拥有横向的对称规整,更有竖向的韵律起伏。


只要是一个中国人,当他站在北京景山的万春亭向着南边极目远眺,目睹到波浪般的琉璃瓦顶,层层叠叠的红色宫墙,以及一个接着一个的中式建筑在中轴线上环佩铿锵,错落有致,此起彼伏翻涌向前时,一定会油然而生一种舒适感以及认同感。


而这,就是来自于我们血液的文化共鸣。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正如把一生奉献给研究与保护中国古建筑的梁思成先生所言:“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在景山万春亭,俯瞰故宫

如果“中”是中国传统美学上的骨架,但更多的血肉,其实是“和”字所展现的中华文化内核。


和,是天人合一的自然,也是和而不同的礼乐。


它体现在北京中轴线的包罗万千,也能从敦煌的壁画上感受到。


人都说中国数千年文明,逐渐走向闭塞和呆板。


但敦煌的飞天一出,优雅轻盈的身姿,灵动舒展的动作,任谁看了都要说一句“曼妙”。


 敦煌莫高窟壁画


而这,就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另一方天地——稳重端方之外的包容从容,不断革新。


自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便不断传播到敦煌,使得敦煌成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


而这些文化的汇聚、碰撞、交融,最终全部挥洒在敦煌审美之上。


也恰似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和为贵、包罗万象的折射。


无论是传统美学还是传统建筑,虽然是土生土长,但它从来都不闭塞呆板,而是不断接收着外部文化的融合变革,在走自己路的同时,也在包容着他者。


回到北京中轴线——


随着历史发展,它同样始终在以“中和之姿”,不断变得愈发丰富多姿。土路变为公路,两边车流不息,远处是北京奥林匹克塔,上方是飞驰的高铁。


而无论道路上安静的新能源汽车,还是北京作为双奥之称的美誉,亦或中国高铁所代表的“新四大发明”。


这些新时代的中国景观,早已融入古老的中轴线盛景,带来一种全新的中式审美体验。


 站在高处俯瞰永定门,车流不息


中国文化,中式美学,从来不是困于传统而一成不变。


反而,它始终在面对着未来。


稳固着中正和谐的内核,在内容上包容万千——不断融合,持续发展,敢于创造。


也因此,中华文化才始终能从一切磨难中重新站起,绵延五千年岁月,至今强大而自信。

中华文化,“中”是骨架,“和”为血肉,两者缺一不可。


唯有中和,方能从容有度地面对世界,才可泰然自若地走向未来。


而这样一份中和之美,也是红旗汽车心之所向。


因为中国向来非常重视汽车的前脸设计,所以66年前,红旗将中轴线印在了首辆外形完全自主研发的中国轿车上。


正是这一中正得体、不偏不倚的前脸设计,从此奠定了红旗作为大国汽车的气势和审美。



而今,在其最新推出的红旗天工08身上,你能清楚看到,红旗是如何把握“中和之美”,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全新中式美学——


提取东方传统建筑设计精髓,将1:1.732的中和比例,赋予车头前脸设计,红旗天工08有一种天然的中式端庄。


同时,其又以世界通行的黄金比例,完成轮距/车长比的侧面车身设计,融合东西审美,尽显包容进取之心。


最后,又提取现代空间设计的舒享比例,运用到了车体轮高比之上,达成了红旗天工08车内空间、空气动力学与外观造型三重功能的平衡。


三大比例,勾勒出红旗天工08独具一格的车身美学,符合空气动力学悬浮俯冲的姿势,又让其生命力拉满;一秒灵动的流线型车顶,更是带来一场科技美与传统美交融的和谐视觉享受。


以“中和”为核,融合中西美学,提炼传统精髓,舒享现代空间,进取未来科技——


这就是属于红旗天工08外观的新中式美学。


既具有属于传统中式的大气豪华感,又有更为现代的灵动松弛,一眼望去,心通透,意可平。


所谓中和之美,首先就是这样一种高雅得体。



再将目光移到红旗天工08的车身设计细节——


劲锋之瞳前灯,采用横纵结合的形式:“纵似竖瞳,鹰眼之视洞察深邃;横如利刃,亮剑向前锋芒乍现。”


点亮过程中,有着行云流水的动态效果,又与端庄的中轴线相呼应,交织成一种刚柔并济的独特之美,给车主的每次出行以无与伦比的仪式感。


高端新中式的概念,极好地融入到了现代科技产品中。



同时,红旗天工08凌厉且富有冲击力的旌旗侧标灯,则源于红旗金葵花高端车型,既代表红旗生生不息的历史传承,也展现出一种锐意进取、旗开得胜的年轻姿态。


再加上贯穿式的旗扬鹰飞尾灯,在动感十足的解闭锁整灯流水动画中,如“雄鹰展翼”一般,让整车的灯光设计形成闭环,整体呈现出一种昂扬向上、一飞冲天的姿态。


稳重,但不呆板;动感,却不轻浮。


柔中含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红旗天工08,以匠心设计,将国人的“中和”处世哲学,赋予到了车身的每个细节。



同时,红旗天工08还以诗一般的意境,取“山川湖海 日月星辰”为灵感,重新打造了6种中式车身色彩。


每一个色彩名字,都取自于传统文化,又在红旗的创新工艺下,超脱传统文化——


采用极致工艺,红旗天工08将诗意的想象化为现实,达成了全新中式色彩美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例如远山紫,取自唐代诗人韦应物《乘月过西郊渡》中“远山含紫氛,春野霭云暮”的悠然意境。


红旗天工08,采用纳米级材料和创新工艺设计,带来双色光效应——正视时车身呈金色,平视或掠视则呈蓝色,金光和蓝光之间的连续变化,贯穿车身涂膜表面的所有弧面和棱角,成功勾勒出了光影折射中虚雾实山的不同浓淡的流彩。


再如弦月灰,寓意月初生或圆有缺时不明亮的部分——


市面上常见的灰色大都是单色设计,极难调出弦月灰的层次。而红旗天工08,则是打破常规,极具创新地在灰色中加入了红珠光进行设计,如画龙点睛一般,赋予了整个颜色非凡观感。也正应了杜甫《遣意》中那句:“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每一种颜色,都背靠悠远的文化,带着美好的寓意,又承载着红旗极致匠心的现代工艺。


山川湖海,日月星辰,此刻仿佛就在眼前,给人内心无限的旷达,那份属于中华的“中和”之感,正浸润在目之所及的每一处。



而进入红旗天工08的内部,“中和之美”依旧在给予每一个驾乘者高级愉悦感。


每一个细节中,都有红旗极为用心的设计——


采用环抱T型架的悬浮中控,轻盈而简洁,加上中控屏幕与扶手之间的悬浮式镂空设计,营造出灵动的空间层次,让人进入驾驶舱后,第一感觉便无比松弛。


视线前移,眼前以中式原来为灵感的“丝带式”异形屏幕设计,也如同流水和风一般流畅,让红旗天工08车内的松弛之中,再添一份灵动气质。


再抬起头,2.12平方米超大全景天幕,也给了驾乘者极为舒展开阔的视野——让人仰望能见天光云影,伸手可触灿烂星河,无比心旷神怡,尽享人生通透。


而环顾四周,取自“自然天象,生机有灵”的五种内饰色彩,更是带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治愈感,时刻感受愉悦随心。


乘坐其间,既有“中”之视野,又有“和”之舒享——


悠然自得,也泰然自若,虽置身于各种顶尖现代科技之间,却让人仿佛沉浸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式意境里,收获无限的宁静与平和。


属于新时代的中和之美,莫过于此。



中华文化,用一根中轴线凝聚了中式审美的内在精神,也时刻创造着敦煌这般包罗万千的中华明珠。


立足传统,看向未来——


文化不仅是在凝固的建筑上,更是在前行的生活中。 而一辆饱含中式美学的红旗天工08,便是我们对传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崭新传承。


和红旗天工08一起,以中和之美,展中和之姿,不疾不徐地驶向广阔世界。





谈心社
网易文创旗下原创栏目《谈心社》,分享人生另一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