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聊古玉之清代翡翠双鱼佩

文摘   文学   2024-07-15 06:48   北京  





安 然 聊 古 玉

之 清 代 翡 翠 双 鱼 佩






清代翡翠双鱼佩



此件翡翠双鱼佩材质选用上乘翡翠,整体翡翠老熟感尽显岁月流逝之美,色度为怡人的碧绿色,种色俱佳。工艺精湛乖巧,将雕琢玲珑巧妙的双鱼翠佩衬映得精致万分,整体器型富有游动感,如诗如画,古人制玉之独具匠心。

本器是根据鱼的形象塑造。鱼,在古代玉雕中是传统工艺装饰的常见之物。因为鱼生殖繁盛,生长迅速,象征人丁兴旺,家庭美满,有多子多孙的祝福;又因“鱼”与“余”谐音,鱼又有“富贵有余”“连年有余”之寓意,因此以鱼表达人们祈盼富裕,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望。

此件器型为佩,男多用系于腰间,女多用挂于胸前。此件翡翠佩塑造双鱼器型,整体造型生动富有游动感,雕刻细致精美,为上乘玉雕佳作。整器双鱼嬉戏,制玉匠师高明的雕琢令双鱼动感十足,犹如双鱼游动在自然界的观赏之感。做工深俊有力,设计可谓匠心独具,当属宫廷工艺特色,或是清代后妃所用,极具收藏意义。

唯美的古代首饰


馆藏清代翡翠坠佩


清朝中晚期,官制首饰开始采用翡翠,宫廷后妃在首饰、佩饰中亦大量采用翡翠原料,宫中御用珍玩、陈设品也多选翡翠为材料,从而激发了皇室贵族及上流女眷对翡翠的倾心喜爱。


此翡翠超越其他各类传统玉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尚玉范畴中的佼佼者。

从此翡翠超越其他各类传统玉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尚玉范畴中的佼佼者。

翡翠坠佩主要是挂于人们腰间、颈前的小件器物,常常依形而制,有的还附缀有其他宝石,清新华美。

清宫珠宝从来不只是为了表现矿石的美丽,因为单纯的美丽隐约指涉着奢侈与肤浅。珠宝被珍视的原因在于它的德性和内涵,饰品的文样设计往往具备福、寿、平安等吉祥或节庆的意涵。



翡翠碧玺蝠寿佩

全佩以翠玉和碧玺复合制作,中央为翠玉雕刻的篆书“寿”字,字体边缘微有凸起,上下笔画顶端另雕云头纹。通体光亮色正,碧绿深沉。寿字上下各连缀一块粉色碧玺,均雕刻成蝙蝠形象,寓意“双福(蝠)捧寿”,期以永年。



百子呈祥翡翠佩

此佩为梯形锁式佩,锁上端透雕长方倭角锁环,底边呈圆弧形。锁正面凸雕四个正圆开光,内书“百、子、呈、祥”四个楷体字。佩四角雕刻如意云头纹并以凸线相连,锁下部另有一道弧线弦纹。此佩绿色艳丽,水头十足,翠意饱满,为清中晚期宫廷翡翠饰品中的珍品。



透雕荷叶翡翠坠

此件翠坠由优质整翠雕刻而成,呈椭圆卵形,表面高浮雕、透雕荷叶饰纹,碧叶层叠,枝茎相连。翠坠上钻有一孔,上系黄色丝绦绳,其上穿缀两组米珠及一块粉色碧玺,色彩对比强烈。



翡翠豆角形佩

此件翠坠由上佳的绿翠雕刻制作,呈椭圆卵形,表面上下部位各雕一只豆荚,周围满饰宽叶和藤蔓,姿态丰满。翠佩采用高浮雕、透雕技法,玲珑剔透,款式喜人。翠坠上部系有黄色丝绦绳,其上穿缀两组米珠及一块梯形粉色碧玺坠,相映成趣。



光素无纹,古人腕上的美



三国时期,曹操帐下,曾有一任主簿,名叫繁钦,以善诗、赋、文章知名。他有一首《定情诗》凄美缠绵,流传至今。


其中两句“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都提到了古人的腕上装饰,一为“金环”,一为“跳脱”,即今天我们说的金银手镯。


手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跳脱、条脱、臂钏、臂环、手环、约臂、约腕……根据佩戴位置不同,叫法略有不同。明清时期,一般将戴在腕处单圈称“镯”,戴在手臂多圈称“钏”,但叫法并不拘泥,基本可统称为镯。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兽面纹玉镯

浙江省博物馆藏


手镯的历史相当久远,新石器时代已有多件玉镯、陶镯出现,金银手镯的出现则较晚,从1977年北京平谷县刘家河商代墓葬出土的一对金臂钏,我们可知古人至少在商代已经以黄金做腕饰了。

这对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金臂钏,是用锤揲法将直径0.4厘米的金条相对弯成圆环形,环两端锤扁呈扇形,通体光素无纹,造型简洁明快,十分罕有,颇为珍贵。


商 金臂钏

首都博物馆藏


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金银手镯最常见的样式,仍是光素无纹,或略带弦纹,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就是大行简约风。观复博物馆藏有一对六朝时期的龙首金镯,除镯头龙首外,周身光素无纹、纤细、简约,正是当时的典型特征。


六朝 龙首金镯

观复博物馆藏


隋唐时代,金银手镯的佩戴已十分普遍。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女子的腕上都有体现。

唐诗中亦有不少描写,如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中的“银钏金钗来负水”,白居易《盐商妇》中的“皓腕肥来银钏窄”,徐惠《赋得北方有佳人》中的“腕摇金钏响”,牛峤《应天长·玉楼春望晴烟灭》中的“舞衫斜卷金条脱”等。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唐 四龙金镯

咸阳文保中心藏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工艺更为复杂的金镶宝手镯,如隋朝李静训墓出土的一对金镯,镶嵌宝珠,设有活扣,制作极为精妙。但同时代的相似之例实在太少,学者认为这类手镯未成格局。


隋 李静训墓出土金手镯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到宋代,手镯成了婚嫁聘礼中必不可少的“三金”之一,即金钏、金鋜(金戒指)和金帔坠(霞帔底端的压脚)。金钏大致包括两种,单环的手镯和多环的“缠臂金”。

这“缠臂金”的形态仍与《簪花仕女图》中相似,盘拢成圈,别有韵致。同时也出现在不少诗词中,如苏轼《寒具》中的“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朱淑真《恨别》中的“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寒馀缠臂金”等。


宋  金臂钏

常熟博物馆藏


随着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宋以后手镯上的装饰愈加丰富,到明清时期,更是集前代工艺之大成,繁复、精美的累丝嵌宝、包镶等做法成为特色。


清 银镀金累丝手镯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银镶珠石镯

故宫博物院藏


然而带有早期风格、光素无纹的金银手镯,却从未退出审美舞台。

比如贵州省博物馆藏的一件明代龙头金手镯,镯头一对刻花龙首,镯身光素无纹,与上面提到的六朝龙首金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故宫博物院藏的一对清代金光素镯,造型极简,线条流畅,充满了现代简约的时尚理念。

明 龙头金手镯

贵州博物馆藏


清 金光素镯

故宫博物院藏



都说时尚是轮回,虽然今人的生活背景已与古人大相径庭,古老的样式依旧动人如初,在各种各样的女子或男子手中,亦是倾诉深情之物,因为我们对美的体悟一脉相承。


唯美古玉环













战国至西汉早期 玉镂空龙纹环(790万)

直径9.5厘米,估价400-600万,650万落锤

来源:

金华堂旧藏,台北,入藏于1999年以前

养德堂珍藏

展览:

国立故宫博物院,《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205号

著录:

邓淑苹,《羣玉别藏续集》,台北,1999年,图版205号,页293



战国 勾连穀纹绞丝纹双联玉环


东周黄玉龙纹环

长6cm

成交价106,250港元



西汉 玉谷纹环

9.4cm

成交价:1,062,500 港元

2017年6月1日 香港苏富比2017年6月中国艺术品拍卖会 中国艺术品 包括香港私人珍藏日本版画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玉龙首环饰

4.6cm

成交价:1,062,500 港元

2017年6月1日 香港苏富比2017年6月中国艺术品拍卖会 中国艺术品 包括香港私人珍藏日本版画 




战国至汉 白玉镂雕螭龙环


汉 白玉带沁咬尾龙环







刺骨寒风雪压枝,红颜裘服暖炉熙。

常惊岁暮临铜镜,只恐云鬟杂白丝。

出水芙蓉初宠幸,破尘居士再题诗。

荣华富贵皆身外,唯有痴情你我知。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玉韵悠悠,清风如水,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爱玉者品自高,玩玉者情慕雅,知玉者德必美。古玉之美,最是那古色古香古韵忆古情怀,她的流年,犹如洗尽铅华冰清玉洁的古朴女子;她的沧桑,嫣然梨花带雨风霜醉红颜的韵味;她的故事,流露出此生与你一见钟情梦回千古的诗情画意。

收藏与鉴赏是个枯燥而细致的活,面对华夏五千年文明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历史是一部穷其一生都读不完的教科书,那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练好基本功。学习古玉需要上手大量不同时期各种层次的老玉件,从最基本的花片到宫廷造办处的精工,古人制玉工艺和老玉在岁月沧桑中流露出的细微的变化都是我们学习的鉴玉经验,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阅读古玉才能在脑海中积累出经验,演化成习惯成自然的眼力。
爱好古玉,常年玩玉,工作忙习惯在晚上看,白天侧光45度看,阳光下看,弥补眼睛各种条件下的不足,更生怕漏掉哪一部分鉴定点,逛摊更多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观察学习。当大量阅读玉的特征后大脑中对老玉的变化都有大致的定义性。遇到各种老玉件时,都有鉴定的定义标准。形形色色老玉的外形变化,都离不开老物件的特性标准。当然还要大量观察市面市场渠道变化,一件新仿的出现需要第一时间判断到它的存在,不能自己闭门修炼成功夫好手,却发现世界上昨天已经发明了手枪,能一招制敌。

讲个小故事,从中有所感悟。

从前有个玉雕师傅带了一个徒弟,师父每天让徒弟拿着一块玉,也不教徒弟学习,久而久之徒弟烦了,问师父,为什么不教我学东西,师父只回答了一句话,没事看玉吧,就这样又过了很久,师父又给了他一块相同的玉,徒弟看了连忙说,师傅你这个玉不对,说完徒弟恍然大悟。
看玉要看细节,看工痕,用心体会,有时候有古玩交流会我会去逛,一些大开门的东西,尤其高品质的东西我都会拿手电仔细看,有时候卖家会说放心东西老的,我知道东西是老的,其实我是在体会每个步骤都是怎么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用心看,就懂了,所以古玩行是靠眼力,开始的时候,看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恍然大悟,只有了解古人在制玉工痕上是怎么处理的,才能真的会看新老。
捡漏是对你专业知识的回报,打眼是超出自己认知的提醒,捡漏不骄,打眼不躁,学无止尽,戒骄戒躁。
友情提醒,在鉴别古玉的时候,器型、纹饰以及时代风格分析仅限于确定东西对的情况下,断代之用,不能作为新老的参考依据,如果不管新老,只按照时代风格来断定玉器,那就会成为国宝帮。以上观点只是个人学习古玉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
(本人原创,转载请说明)




跃马安然微信:3187693778


玉韵瑾心
本公众号为百度贴吧:明清玉吧、高古玉器吧、古玉收藏交流吧附属贴吧公众号。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虚怀若竹气如兰,瑾慧于心德于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