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进行时 | 用青春“加瓦”的数智“生力军”

企业   2024-11-27 17:45   贵州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场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已在全球展开。


新时代、新形势、新需求推动工业领域衍生新技术、新项目、新产品,如第十五届珠海航展上百花齐放的各式新型装备让人直呼过瘾、大受好评。台前的项目团队,簇拥着鲜花与掌声,但支撑项目成功的背后,同时离不开坚实的专业能力基础,离不开数十年如一日的专业深耕、基础建设,专业组团队往往是远离“聚光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群人,“埋首铸剑的幕后英雄”也成为他们的形象缩影。



吹响青春“集结号”


为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持续提升十部建模仿真、试验鉴定能力,十部成立了产品系统建模与仿真验证这一专业。针对产品研制过程中日益紧迫的模型化、数字化迭代、应用需求,十部一室产品系统建模与仿真验证专业组在此背景下于2023年应运而生,专业组专业领域齐全、专业能力优势互补、研究和工程经验丰富,汇聚了来自不同地域和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小组成员共14人,其中近两年新入职的航天“新兵”就有5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涵盖理论、算法、应用、仿真等多专业、多类型人员,是一支满怀理想信念、充满活力朝气的专业化、年轻化队伍。


“项目组是聚焦于一个定向项目,专业组则是为了提升专业基础能力,搭建通用性基础平台,支持多个项目并行开展。”谈到他们所在的专业组与项目组工作内容的区别时,作为组长的小阚这样说道。对于专业组的重要性,他同样有着清晰的认识:“一个项目如果遇到一个问题当时解决了,但专业基础能力不牢固,后续仍会存在隐患,进而反复出现普遍性、通用性问题,所以专业能力建设是决定重点项目甚至航天事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基础、重中之重。”


深耕专业“责任田”


“促进知识快速沉淀,方案迭代次数骤降,研制周期大幅缩短……”专业组着眼于产品数字化研制交付,紧紧围绕“以业务应用为牵引,以模型数据为核心,以工具手段为支撑,以新兴技术为依托,以基础条件为保障”的数字化建设要求开展工作。


专业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发挥着“1+1>2”的聚力效应。一室主任刘总负责专业组资源、任务、规划等统筹协调,定期组织专业讨论、头脑风暴,解决问题、破题开路;组长小阚年纪轻轻已经是组内“老大哥”,带领组员牵头制定发展规划,指导模型构建、平台搭建等计划实施落地,明确组内分工,将丰富的项目经验反馈于仿真工作;组员中祥对产品数字样机非常熟悉,丰富的工程经验让他能够从工程应用需求出发为仿真模块化、通用化提供思路,认真严谨是大家对他一致的评价;组员治堂、小黎专业技术经验丰富,牵头相关技术建模工作,“多面手”的他们不仅深度参与专业建设还承担多个重点项目任务;组员前松负责建模集成,经常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沉浸在实验室一整天;组员麒瑜作为新来不到两年的新人,已经能够独立承担体系任务对接和多型模拟器调试验收工作,成长快、敢担当,获得多方好评;组员小叶负责数据库建设,既要收集整理信息又要开展仿真分析,为了数据真实、平台好用经常多方位调研分析、深层次对比优化;新人小文、胜林、小姚、小侯都是今年刚入职的新人,迅速转变角色的他们在仿真模型开发集成工作中展现着“新人挑大梁”的担当。



打造质变“倍增器”


以通用化、数字化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是专业组的长远目标,可有力支撑推动十部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目前,专业组已成功完成多个重点项目数字化仿真平台搭建使用,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建模开发与仿真验证工作。


汪国真的诗歌中这样写道:“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一室产品系统建模与仿真验证专业组用潜心实干负重前行,用无声拼搏托举成功。共建平台更通用、数据更完善、技术更先进、知识更齐备……用“新赛道”的“质变”速度助力十部奋力跻身行业前列,即使过程困难重重,专业组每一位成员也坚定着“拨开云雾见月明”的信念,逆风扛旗不退缩、全力拼搏向“远山”,在数字化时代浪潮中闪耀着青春鲜红的奋斗底色。




END



文字:贾振蓉 文   晓

图片:贾振蓉

编辑:晏怡淑

一校:邓旭昶

二校:贾振蓉

审核:王   金



第十总体设计部
展示十部形象,倾听十部职工心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