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5000亿元,来了!

时事   2024-10-10 13:59   广东  


据央行网站消息,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ecurities, 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简称SFISF)”。


创设“互换便利”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

9月2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此次的“互换便利”就是其中一项。

我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将如何运作?如何带来利好?未来还有怎样的变化?


5000亿元规模“互换便利”如何运作?


所谓“互换便利”,就是指符合政策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可以用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作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也就是用低流动性资产换取高流动性资产。

根据央行公告,互换首期操作规模为5000亿元,业内专家表示,互换工具可以帮助非银机构盘活存量资产,用换来的高流动性资产在市场上回购或卖出资产,增持优质资产。

而且运用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互换工具”支持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意味明显。


根据国内外经验,2008年金融危机,美联储推出了类似的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起到了提振市场的效果,2020年疫情期间也再度启用。


中国央行在2019年推出了央行票据互换(CBS)工具,改善商业银行永续债流动性,对帮助银行补充资本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新工具落地后,10月10日午间,A股三大指数高开后触底回升,上证指数涨2.95%;深证成指涨1.61%;创业板指涨0.45%;北证50涨5.86%。


5000亿元互换规模

是在搞“量化宽松”吗?


“互换便利”是“以券换券”,不是“借贷便利”。央行不直接给非银机构提供资金,因此不会投放基础货币,与“量化宽松”有本质上的区别。


此外,我国《人民银行法》也规定,央行不得向非银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国务院指定机构除外)。


5000亿元之后可能还有5000亿元


此前国新办发布会上,潘功胜透露,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只要做得好,“第一期5000亿元,还可以再来5000亿元,甚至可以搞第三个5000亿元”。


经过评估效果好,可能还会有第二轮、第三轮操作规模。此外“首个”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意味着未来还将有“第二个”“第三个”,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箱还将不断丰富。


“互换便利”如何带来利好?


连日以来,国新办举办系列发布会,包括本次创新工具落地在内的系列政策,都是在落实9月以来中央对经济工作的系列部署。

实体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金融则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政策措施信号强烈,不仅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谋篇布局,也在进一步引导金融加大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结合此前潘功胜的发言,此次创新工具的设立,主要还是通过提振股市,稳定市场,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资源,进而助力经济增长。

国务院第十次专题学习中强调,宏观政策需要强化政策协同提升实施效果。此次推出的创新工具,涉及多个基础设施,交易要素多,对政策协同性要求也比较高。

10月12日,财政部将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即将落地,多项宏观调控政策共振,将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主笔 / 刘舟义(见习)

编辑 / 温维

审校 / 李天南 毛芸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生于1984,深圳政经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