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Waves|胡晓:月之暗面最重要的投资人,阿里战投负责人,杨植麟背后的2个女人之一

文摘   2025-01-10 09:27   日本  
胡晓女士,图片来源:互联网

在全球化与科技驱动的商业浪潮中,有这样一位人物,她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果敢的投资决策,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她,就是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部(简称“阿里战投”)的关键人物——胡晓。从传统资本运作到生态型战略投资的创新,胡晓不仅见证了阿里生态从电商巨头向综合科技集团的蜕变,更通过对人工智能的前瞻布局,推动了AI技术在商业领域的深远影响。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迎来高速发展,尤其是大模型技术的崛起,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胡晓敏锐捕捉到了这一技术浪潮的潜力,推动阿里战投深度布局大模型和AI生态,让阿里在这一场科技变革中始终占据先机。她常说:“投资不仅是资本的流动,更是对未来技术革命的信仰。”

在她的推动下,阿里巴巴投资了包括月之暗面(Moonshot AI)在内的多个大模型企业,为AI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打开了新局面。她不仅关注技术本身的突破,更着眼于其如何通过云计算、数据赋能和应用场景创新,推动社会与商业模式的变革。通过深厚的产业认知和对全球经济趋势的敏锐洞察,胡晓让阿里的AI战略布局与其生态体系无缝衔接。

正如哲学家柏拉图所言:“智慧的真正标志,不是知识,而是想象力。” 胡晓用她对AI技术未来的想象力与信念,为阿里巴巴书写了一段技术驱动、生态协同的投资传奇。通过对大模型领域的精密布局,她不仅塑造了阿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行业变革注入了强劲动力,彰显了战略投资的真正意义:用资本与技术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追逐梦想:胡晓的成长与求索

胡晓的职业轨迹,源自少年时期的梦想。她成长于一个教育和科技氛围浓厚的家庭,她的父母不仅强调严谨与逻辑,更鼓励她用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的家庭环境,使胡晓自幼对数学和科技展现出浓厚兴趣,并逐渐萌生了探索新兴技术如何改变人类生活的梦想。

胡晓在学业上一直表现出色。进入大学后,胡晓选择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修经济学。北大的学术环境和国际化视野为胡晓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校期间,她参加了多次国际学生交流项目,与来自欧美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学生合作完成研究课题。她还积极参与北大创业孵化计划,为校内一家初创公司设计了融资方案,帮助公司获得首轮天使投资。

毕业后,胡晓选择继续深造。她前往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希望通过管理学的学习,更全面地理解企业运作和战略决策。在香港科大,胡晓接触到了国际化的商业环境,并在一家知名金融机构完成了暑期实习,负责分析金融科技企业的潜力项目。她的实习报告中提出了“技术驱动型资本布局”的概念,得到了公司高管的认可。

从管理咨询到顶尖投行:迈向职业巅峰

完成学业后,胡晓的职业生涯起步于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她在这里担任会计师一职,专注于为高科技公司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在项目中,她频繁接触到行业领军企业的高管团队,直接参与了多家科技公司上市前的财务审计工作。这段经历为她日后在资本市场的深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毕马威工作期间,胡晓开始思考,科技公司在快速扩张中面临的真正挑战是什么?她发现,许多企业尽管拥有出色的技术,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或资本支持,往往难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胡晓决定将自己的职业方向从审计转向战略咨询和资本运作。从毕马威离职后,2006年胡晓进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股票研究部门,担任助理股票研究分析师。在中金工作期间,她专注于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研究,负责撰写股票分析报告和行业研究报告。这一阶段,她开始深入接触资本市场,研究行业趋势、上市公司财务表现以及市场动态,积累了对投资市场的敏锐洞察力。

美林证券公司(现美银美林)  图片来源:美林证券

在积累了研究经验之后,胡晓加入花旗集团全球市场亚洲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花旗的国际化平台为她提供了直接参与跨境交易和金融创新项目的机会。在这一阶段,她从研究角色转向实际的资本市场操作,参与了多个股票发行、债券融资以及企业并购项目。她逐渐从幕后分析转向前台操作,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和交易执行经验。之后,胡晓转战美林证券(亚太),进一步扩大了她的职业版图。在美林证券,她担任副总裁及董事职务,负责多个行业的IPO和并购业务。

胡晓逐渐意识到,单纯的财务投资并不足以推动企业的长期成长。她认为,资本应当与战略相结合,通过赋能企业生态和促进创新,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加入阿里战投:从资本运作到战略布局

2016年,胡晓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加入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部。当时,阿里巴巴正在推进从单一电商业务向多元化生态布局的转型。胡晓的加入,为阿里战投注入了全新的能量和方法论。

胡晓迅速适应了阿里的“商业操作系统”理念,将生态思维融入投资策略。在她的推动下,阿里战投不仅完成了多个行业标志性投资,还逐步形成了“以投资促进生态成长”的独特模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成为支撑这一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重要战略投资部门,阿里战投在胡晓的带领下,通过对申通快递的投资,深入布局物流赛道。这一合作不仅为申通带来了技术与资源的全面升级,也进一步夯实了阿里巴巴“数字商业+智能物流”生态的战略基础。

申通快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9年,阿里巴巴与申通快递达成战略合作,斥资46.65亿元人民币获得其约14.65%的股权,并享有进一步增持的优先权。这一投资充分体现了阿里对快递行业长期价值的信心,以及对申通快递发展潜力的认可。

胡晓作为阿里战投的核心负责人,从投资之初便深入参与申通快递的战略调整与协同计划。在她的推动下,阿里与申通在多个维度展开深度合作:1)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申通实现了快递运送路径的智能规划,优化了分拣中心的操作效率,大幅提升了整体履约能力,2)构建智能物流网络申通快递与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形成了深度协同关系,共同打造智能物流骨干网。菜鸟网络提供的干线物流能力与申通的末端配送网络完美结合,提升了物流网络整体的覆盖范围与服务水平。

在阿里的支持下,申通快递不仅巩固了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还具备了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竞争的能力。尤其是在跨境电商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申通通过菜鸟网络的全球化布局,成为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案例。

正如胡晓所言:“伟大的投资,不仅在于注资,更在于赋能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在阿里战投的助力下,申通快递不仅迈向了更高效、更智能的未来,也为中国物流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阿里巴巴对月之暗面的投资:AI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投前:第二梯队的Kimi与胡晓的战略眼光

胡晓的投资风格,既果断又深思熟虑。她深信,投资的核心在于发现价值、推动价值的创造,而不仅仅是资本的增值。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迎来高速发展,特别是在大语言模型领域,各国科技公司争相布局这一前沿技术。阿里巴巴希望通过战略投资,将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商业生态深度融入人工智能的未来格局。作为阿里战投的负责人,胡晓敏锐地发现了一家新锐企业——月之暗面。

2024年初,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成立于2023年的月之暗面,凭借其在大语言模型和长文本处理领域的技术突破迅速崭露头角。其旗舰产品“Kimi Chat”支持输入20万汉字,是行业中为数不多能够同时处理长文本和复杂交互的智能助手。这一产品让市场看到了月之暗面在人工智能应用中的巨大潜力。然而,公司正处于研发关键期,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清晰,能否实现规模化扩展仍充满不确定性。在许多投资机构选择观望的情况下,胡晓意识到,月之暗面的技术能力和前瞻性发展方向,正是阿里巴巴人工智能战略的最佳补充。月之暗面的核心产品Kimi Chat虽然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但在市场地位上仍然属于第二梯队,与智谱AI、MiniMax等行业头部企业存在显著差距。

彼时,月之暗面正面临技术快速迭代与资金需求的双重压力,而行业巨头的高额融资也让其进一步掉队的风险加剧。胡晓敏锐地洞察到月之暗面在长文本处理技术上的潜力,她认为,Kimi不仅具备追赶头部玩家的能力,更有可能成为行业领先者。

胡晓的核心逻辑是:与阿里巴巴生态深度协同,月之暗面的技术优势可以通过算力支持和场景赋能迅速放大。同时,行业格局尚未完全固化,阿里以战略投资推动Kimi发展,不仅是为AI布局的精准落子,更是对行业格局的一次重新定义。

于是,在胡晓的推动下,阿里巴巴向月之暗面投资了8亿美元,获得其36%的股权。这一决定不仅拯救了月之暗面,也直接让Kimi从行业第二梯队跃升至第一梯队,成为大模型领域的标杆企业。

从Kimi到未来,胡晓的投资哲学

胡晓迅速展开调研,在数周内带领阿里战投团队深入月之暗面的技术实验室、产品开发流程以及客户反馈体系,分析其核心技术的独特性与市场潜力。她发现,月之暗面不仅拥有领先的大语言模型,还在模型训练的高效性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突破。这些技术特点,与阿里云的算力生态和数据资源具有极强的协同性。其长文本处理能力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客户服务、教育科技、智能文档管理等多个领域。这些场景与阿里巴巴的业务布局高度契合,尤其是与钉钉、阿里云智能助手的协同潜力极大。

投资完成后,胡晓并未将项目交给团队简单管理,而是选择深度参与月之暗面的后续发展规划。她相信,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找到好项目,更在于帮助项目实现最大化的潜力。她积极推动月之暗面与阿里巴巴生态的深度融合:

  1. 技术赋能:胡晓协调阿里云的算力支持,帮助月之暗面优化大模型的训练效率和推理能力,并推动其在语音识别和图像生成等多模态技术上的突破。

  2. 生态协同:她推动月之暗面的大语言模型在阿里多个业务场景的试点应用,例如为淘宝智能客服、钉钉智能办公助手提供自然语言交互能力,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3. 市场拓展:胡晓帮助月之暗面进入企业服务市场,与阿里云共同推出针对教育和企业文档管理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扩大其商业化路径。

  4. 产品创新:胡晓推动月之暗面针对不同垂直行业开发细分模型,例如法律、医疗和金融领域的专用语言模型,这不仅增强了模型的适用性,还进一步提升了其商业价值。

在胡晓的深度参与下,月之暗面迅速从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成长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者。其产品不仅在技术性能上持续领先,还通过与阿里巴巴生态的协同效应,迅速建立了市场竞争优势。

“未来十年,AI将成为各行各业无法回避的颠覆力量。”在股东信中,阿里巴巴强调了AI带来的巨大变革潜力。通过投资月之暗面,阿里不仅推动了自身技术的进步,也为未来的商业智能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月之暗面投后:张予彤与Kimi的舆论风波,胡晓离职

风波的起点:拆分与股权之争

这场风波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月之暗面的早期创立阶段。Kimi Chat的创始团队由循环智能的一部分核心研发力量拆分而成,包括大模型研发项目组的多名关键成员。虽然Kimi的创始人杨植麟表示,这次拆分得到了循环智能所有董事签字同意,且遵循了必要的法律程序,但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却提出了不同的质疑。

朱啸虎指控,这次拆分中部分核心资产转移未得到循环智能股东的完全授权,尤其是当时担任金沙江创投合伙人的张予彤,作为循环智能的董事,却未披露其持有月之暗面大量股份的事实。他表示,张予彤通过复杂的股权结构隐瞒了自己的利益冲突,这不仅违背了其作为董事的受托责任(fiduciary duty),也涉嫌侵占基金资产。

舆论的升温:朱啸虎与张予彤的对峙

随着事件发酵,朱啸虎与张予彤之间的矛盾逐渐公开化。朱啸虎在朋友圈公开指责张予彤违背受托责任,并详细披露了其通过代持股份间接持有月之暗面股权的情况。他指出,张予彤通过隐瞒股权结构,设计了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包括让其配偶的公司代持900万股股份,从而规避对股东和LP的披露义务。

面对质疑,张予彤起初保持沉默,但在律师函的多次问询下最终承认了相关股份的归属。然而,她坚称,这些股份属于其参与月之暗面早期工作的合理回报,并不存在非法获利行为。

这一事件不仅在资本市场引发广泛关注,也在大模型行业内掀起了激烈讨论。舆论一度分裂为两派:一方支持朱啸虎,认为张予彤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创投行业的基本规则;另一方则认为,张予彤的行为是新兴科技创业中复杂利益关系的体现,不宜过度苛责。

核心争议:投资人的信托责任与创业者的利益平衡

这场风波的核心争议集中在两点:

  1. 受托责任的边界朱啸虎认为,作为基金合伙人和公司董事,张予彤在明知自己持有股份的情况下未及时披露,这种行为直接违反了信托责任。尤其是900万股股份的隐瞒操作,被他视为对基金资产的侵占。

  2. 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利益平衡在这场风波中,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也卷入其中。他多次公开发文表示,创立Kimi的所有操作均符合程序,得到了相关股东的同意,并强调张予彤在团队早期阶段的贡献是其获得股份的依据。杨植麟试图调和各方矛盾,但在朱啸虎的步步紧逼下,这场冲突依然难以平息。

后续发展:胡晓的离职与月之暗面的未来

就在Kimi事件愈演愈烈之时,作为推动阿里巴巴投资月之暗面的关键人物,胡晓选择了离开阿里战投,加入晨壹基金。这一举动引发了业内的广泛猜测。

有人认为,胡晓的离职与Kimi事件的舆论压力有关;也有人认为,她的转身更多是出于职业发展的个人选择。胡晓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投资Kimi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虽然我已离开阿里,但我依然对月之暗面充满信心。”

目前,Kimi Chat依然是大模型行业的焦点产品,其技术和市场表现持续领先。然而,这场风波的深远影响,也让月之暗面和整个行业在资本与规则的关系上,面临新的反思。

Kimi事件不仅是一次单纯的股权纠纷,更是中国创投行业中关于规则与信任的一次深刻讨论。胡晓通过果断投资,让Kimi从第二梯队迅速跃升至行业顶尖;但围绕其创始团队和投资人的矛盾,却揭示了大模型创业中复杂的利益冲突。

未来展望:胡晓与AI驱动的未来蓝图

作为中国战略投资领域的代表人物,胡晓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她认为,中国的科技与商业生态正迎来全新的增长阶段,而未来十年将成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物联网和新能源技术大放异彩的黄金期。这些前沿领域不仅将颠覆传统行业,更将重新定义全球商业格局。

胡晓始终坚信:“投资的本质,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在人工智能领域,这种确定性源自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应用的深度融合。她的每一个决策,既是对未来科技趋势的精准判断,也是对中国创新力量的坚定支持。正是在她的推动下,阿里巴巴对月之暗面等大模型企业进行了精准布局,让这些新兴技术在商业生态中焕发出巨大潜力。

虽然胡晓已离开阿里巴巴,但她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布局,依然为阿里AI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阿里巴巴在科技与AI的探索中从未停步,持续的投资与战略布局正在引领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为未来的商业智能化发展铺平道路。在胡晓开创的基础上,阿里巴巴继续在AI驱动的未来蓝图中书写新的篇章,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Yihui Zander

参考资料:

[1] 胡晓接连卸任阿里创投公司职务 坐实加盟晨壹基金https://news.qq.com/rain/a/20231225A08BHC00

[2] 重押Kimi的阿里战投负责人离职,她发了一首摇滚歌曲来告别https://www.36kr.com/p/2958164058754306

[3] 深度丨阿里集团回应杭州阿里创投“换帅” 解析阿里战投的核心逻辑

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19-03-12/1309098.html

[4] 阿里快递扩张之路:集齐“四通一达”后持续增持,再花百亿图啥?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0130857

[5] 华泰证券:胡晓女士个人简介https://s.askci.com/stock/executives/HK6886/0669aa3ec58c5f86.shtml

[6] 阿里出击:33亿增持申通快递,占股扩至25%,天下快递尽归阿里?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zqgd/2020-09-22/doc-iivhuipp5699827.shtml

[7] 阿里巴巴8亿美元投月之暗面,AI投资布局加速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40524/herald/2e3fea7e68766e583db47f0ae7237ebd.html

[8]旷日持久的Kimi案:24小时,交锋三次

https://reportify.cc/news/1062778789903339520

[9] 纷争暗涌,一纸仲裁牵出月之暗面的资本迷局

https://www.cnbeta.com.tw/articles/tech/1455854.htm

[10] 关于Kimi案,朱啸虎一口气和我们说了两万字

https://news.qq.com/rain/a/20241206A025LU00


欢迎扫码加群参与讨论


---------END--------

我们相信认知能够跨越阶层,
致力于为年轻人提供高质量的科技和财经内容。
投稿邮箱:zfinance2023@126.com

稿件经采用可获邀进入Z Finance内部社群,优秀者将成为签约作者,00后更有机会成为Z Finance的早期共创成员。

🚀 我们正在招募新一期的Z Explorer

Z Finance
我们相信认知能够跨越阶层,致力于为年轻人提供高质量的科技和财经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