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上海,一位名叫沙白的43岁网红女孩,选择了以一种决绝的方式,在瑞士结束了她的生命之旅。
沙白早在20年前就被诊断出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而今年,她的病情第七次复发。
在她的视频中,她记录了自己对死亡、生命和亲情的最后思考,这些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波澜。
我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我们无法完全理解她所面临的挑战。她有权利,也有能力,去选择自己生命的终点。
生命的重量和选择的自由,是我们必须尊重的。
【2】
从沙白的故事,我不禁想到了另一位以悲剧结束生命的作家——太宰治。
太宰治,1909年出生,39岁时选择了自杀,他是《人间失格》的作者。
太宰治的笔触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直接触及他的灵魂深处,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忧郁。
他曾写道:“我自幼体弱多病,长期卧床在家。躺在床上,我曾坚定地认为这些床单、枕套、被套都是单调乏味的装饰。直到将近二十岁时,我才知道这些竟然都是实用品。我感到意外,对于人活于世的简朴,不禁产生了一种悲情。”……
文章中还有一处描述他眼睁睁看着妻子被人玷污,却未加阻止。读到这里,我不禁好奇他是如何与自己的消极情绪自洽的。“对我来说,较之由子的身体遭到玷污,由子对他人的信任遭到玷污这件事情,才是造成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无法活下去的苦恼根源。”
这种心理维度是我未曾想到的。能够如此剖析,一定是真正尝过颓废和虚无的人。
太宰治的文字不仅记录了他的生活,也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开始思考。
【3】
与太宰治的悲剧人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野原先生。
他在105岁高龄时,以对话的形式,将自己对生命、朋友、孤独等方面的思考记录在《活好》这本书中。
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让你感受到他拥有一颗平凡而温柔的心。
我最喜欢他说的一句话是:“一天当中,午后比上午的时间还长。人生的午后,时光悠长,这种感觉是幸福的。”
日野原先生的观点如何与太宰治形成对比,以及这种对比对作者的影响,让我深刻体会到,在一个时代中,人们活出了不同的节奏。
【4】
许多人认为太宰治的悲剧是由于他生平的遭遇。但我认为这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弱者往往善于将过去的不幸和性格的缺陷作为武器。
从这些作家的生活和作品中,我不禁开始思考,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模式是否真的完全由童年经历所决定?
我曾经也迷信过弗洛伊德的学说,认为任何行为都可以追溯到童年,那不就是“决定论”吗!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阿德勒认为,你的生活模式完全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与他人、与过去发生的事情无关。
阿德勒主张活在当下,你需要认真地活,但不必活得过于深刻。
在这个秋天,我很想坐在外婆家的枇杷树下,仰望天空中的白云,悠闲地喝一下午的茶。如果这时外婆走过来,用她那口浓烈的南京话,喊我吃汤圆……
我看见我 泪流满面。
我想,这就是活过的意义——在某些人心中,你就是他们全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