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人追求名利双收,有人却坚守初心,默默奉献。宋平,这位百岁高龄的老党员,一生荣耀加身,官至正国级,却低调得如同田间地头的一株野草,鲜少有人知晓他的名字。这不禁让人发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何如此杰出的人物却默默无闻?难道清廉与奉献,真的无法在这个社会中获得应有的关注吗?
宋平的故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从军阀割据的动荡年代,到新中国成立的辉煌时刻,再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人民的篇章。
1917年,宋平出生在山东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那个饥荒肆虐、民不聊生的年代,他的父亲却深明大义,倾尽所有供他读书。宋平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刻苦攻读,仅用六年时间就完成了小学至初中的学业。
17岁那年,他顺利考入国立北平大学,本可安心求学,但时局的动荡让他无法置身事外。他毅然投身学生运动,参与抗日救亡,因此与当局产生冲突,被迫退学。然而,这并没有击垮他,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坚定的信念。次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开始了新的求学之旅。
在清华大学,宋平才华横溢,谈吐不凡,很快就成为了校园中的佼佼者。1937年,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延安研究室担任核心领导人的秘书。从此,他的人生轨迹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历经十年磨砺,他逐渐成长为内敛沉静的高级干部。
1947年,宋平被派往哈尔滨工作。那里环境恶劣,但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却是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他工作勤勉,政绩斐然,屡获提拔。当他离开哈尔滨时,已担任东北总工会宣传部部长一职。从此,他的名字开始在政坛上崭露头角。
自1962年起,宋平扎根祖国大西北,面对干旱、狂沙、风暴、烈日等恶劣环境,他毫无怨言,勤勉耕耘。十年后,他担任甘肃省一把手,主持全省工作。身居高位,他始终严于律己,两袖清风,拒绝一切贿赂。在甘肃主政的八年里,他面临着运动不断、动荡混乱的艰难岁月。但他敢于逆流而上,实事求是地反映甘肃面临的严重灾害和农民的贫困状况。他深入灾区调查,多次向国家汇报灾情,并主持救灾工作,使甘肃800万灾民度过了难关。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官,却鲜少有人知晓。为啥会这样?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始终保持低调谦逊的作风,从不张扬自己的功绩;二是社会对于清廉与奉献的关注度不够,更多的人被名利所迷惑,忽略了那些真正为人民奉献的人。
再来看看宋平的清廉作风。他下乡调研时,拒绝一切奢华招待,只吃简单的干粮。他的衣服破了便缝缝补补,皮夹克穿到边角磨白也舍不得换。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与当下社会上的奢靡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问,如果每个人都像宋平一样,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但遗憾的是,现实中却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除了清廉作风之外,宋平还非常注重教育子女。他严于律己,对家人同样高标准严要求,教育儿子成为正直有为的人。这种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值得我们深思。为啥现在的社会上会出现那么多“官二代”、“富二代”的负面新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像宋平一样,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那么这个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稳定。
最后,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宋平的一生。他从一个贫困的农民之子,到成为国家首批领导人之一,再到晚年深居简出、鲜少露面,他始终坚守着初心和使命。他的一生,是廉洁奉公、清名在外的一生。他的历史已经为他写下了结论:他骨头刚硬、为人清正、灵魂无私,一辈子为国为民奉献。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何如此杰出的人物却默默无闻?这不禁让我们反思:社会的关注点到底在哪里?是那些名利双收的人?还是那些默默奉献的人?或许,只有当我们都能够放下名利之心,去关注那些真正为人民奉献的人时,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共同祝愿这位百岁老人身体健康、福寿绵长!同时,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是否真正做到了为社会、为人民奉献?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故事汇
麻烦动动您发财的手,点赞是一种鼓励
点“在看”祝您万事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