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叶伟来到柬埔寨,成为踏上这片土地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三十年的时间,他见证了从金边街头的霓虹灯初露锋芒,到房地产广告风生水起,再到如今制造业强势崛起的浪潮。然而,他坦言,“过去两年是竞争最激烈、市场最动荡的时期。”这是他从未经历过的挑战——新兴企业的涌入、成本压力的增加以及本地化发展的新要求,都在不断考验着自己和企业生存。这一趋势背后,有更宏大的经济背景。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以及制造业的“全球南移”,大量中国企业选择将生产链转移到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这些“出海者”中,叶伟(柬埔寨湖南侨商联合总会会长)和他的公司(伟硕广告)正以自身的故事,见证柬埔寨30年的变化与脱变。叶伟从事广告业已有30年。从最初为夜总会和娱乐场所制作霓虹灯广告,到后来为手机品牌华为、OPPO设计门店广告,他的公司几乎参与了柬埔寨各行业的广告需求。然而,近两年的市场变化让他倍感压力。他描述道:“原来一个小众的广告领域,现在变成了一个‘战场’。新来的企业为降低成本,往往采取激进的价格策略,这对我们老牌企业来说是直接的挑战。”不仅如此,新进企业带来的竞争,不仅局限于价格。叶伟提到,“他们带来了新的广告材料和设计理念,而这些是我们在柬埔寨本地没有接触过的。这些创新让我既感到威胁,也觉得值得学习。”柬埔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落地,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和国内制造业成本增加的背景下。2023年初以来,大量制造业企业涌入柬埔寨,这里成为许多中国企业家重塑事业的新起点。从纺织、箱包到电子产品的组装,这些企业不仅看中了柬埔寨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与中国友好的关系,也看中了这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叶伟还告诉记者,新一波的“出海潮”展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征。过去,企业往往带着单一的目标来到柬埔寨,比如满足国内客户的需求。然而,如今的企业则更加注重本地化发展。他分享了一些例子:湖南企业家在柬埔寨的优秀品牌,不仅成功打入本地市场,还成为柬埔寨人的常见选择。“本地化是关键,”叶伟强调道,“想在柬埔寨长久立足,必须要赚本地人的钱,而不仅仅依靠中国人的圈子。”这种本地化的策略也得到了中小型企业的认可。例如,一家湖南企业通过收购本地农场生产芒果干,并将这些产品出口到中国,成功实现了双向市场的覆盖。而另一家食品公司则直接在柬埔寨建厂,逐渐扩大生产规模,甚至雇佣当地员工参与生产。尽管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叶伟依然保持乐观。他表示:“虽然新来的企业带来了竞争,但也推动了我们行业的升级。”如今自己也拓宽了行业领域,投身到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他特别提到,新企业的创新思维和产品设计,不仅为本地市场注入活力,也为老牌企业提供了合作和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他也坦承,这种竞争让老一代企业感到“紧迫感”。“原来大家各做各的,现在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除了竞争的加剧,叶伟还谈到了柬埔寨市场的一些隐患。他指出,部分新企业为了快速占领市场,不惜采用低质量的材料和不透明的定价策略,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总结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叶伟感慨地说:“柬埔寨这片土地给了我事业的根基,但如今的竞争让我意识到,要想继续生存,不能固守过去的模式。”无论是霓虹灯广告的辉煌岁月,还是如今制造业热潮带来的激烈竞争,叶伟的故事是无数“出海者”的缩影。在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浪潮中,中国投资者正在柬埔寨这片土地上创造自己的未来。而对于像叶伟这样的老牌创业者来说,如何在变局中找到新的平衡点,或许才是真正的挑战。今年圣诞怎么过?
*投稿、广告、爆料联系方式:
广告:sales58cam/记者:jiandanwang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