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活动(以下简称“双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家庭力量,市文明办、市纪委监委等11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联合开展了善美家风故事征集评比活动。广大市民、职工、学生等群体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此次,我们从中遴选了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以飨读者。希望各县市区、各单位及社会各界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主题,深化家庭教育,促进家庭和睦和谐,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良善之家
张颖(御道口牧场)
家是一个安居的地方,可以遮风避雨,可以栖身休憩,可以感受到爱意。家是一个幸福的地方,充满了亲情的味道,那是我最思念、最安心的地方。在那里,我从牙牙学语长到如今这般大人模样。在家的苗圃里,我茁壮成长,家风则化作春风、化作雨露,润物细无声。
我的家背靠大山,一代代的血脉传承下来都透着青山的踏实可靠。还记得孩提时代,母亲常常教导我的并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告诉我要做一个善良的孩子,真诚待人,互帮互助。这在我小小的心上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幼儿懵懂时,不知道为什么父亲和母亲总是在忙忙碌碌。那时,父亲会用温暖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告诉我这叫“承担责任”,要用辛勤的双手去努力拼搏,支撑起我们的小家。每当父亲看到我迷茫的眼睛,就会温和地笑一笑,说等我慢慢长大就会渐渐明白。后来,我长大了,也明白了,无论我们处在社会上的什么地方,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不管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还是在工作岗位上,我们都肩负着责任,并且需要做好自己责任之内的事,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德行。
我的爷爷是一位朴实的农民,在我很小的时候因病去世了,但是父母总是用爷爷的故事来教导我,在照片中小小的爷爷在我心中是那样的高大。在他们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爷爷总是乐于帮助邻里,谁家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他常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能帮一把是一把,这都是积德行善的事儿。”父亲继承了爷爷的善良品质,并将其发扬光大。在我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父亲总是教育我要关爱他人,懂得分享。记得有一次,邻居家的孩子生病住院,急需用钱,父亲毫不犹豫地拿出家里仅有的积蓄借给他们。他说:“谁家还没个难处,能帮就帮。”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在他人困难时伸出援手的重要性。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我也努力践行着良善的品德。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位老人在路边摔倒,周围的人都在观望,却没有人敢上前搀扶,我没有丝毫犹豫,快步走上前去,将老人扶起,并询问他是否受伤,在确认老人无碍后,我把他送回了家。老人的家人对我感激不已,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我知道,这是家风给予我的力量,让我有勇气去做正确的事情。
随着我慢慢长大,有一天父亲递给我一张纸,那张泛黄的纸上满布折痕。父亲轻轻地把折痕一一抚平,不大的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两个字——“良善”。父亲说,这是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爷爷,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唯一会写的两个字,这两个字是父亲小时候爷爷把着父亲的手教他写的。现在父亲也抚平了一张纸,把着我的手写下了“良善”这两个字。父亲说,这两个字并不是一味的忍让、容忍,而是要善良地面对一切,善良地面对亲人、朋友、社会,也要善良地面对自己。这就是我的家风,“良善”两个字足矣。
良善之家开出良善的花。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家庭背景也不尽相似,但无论如何,在驻足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时,都应看到的是一路走来正直良善的自己,不因迷失自己的灵魂而愧疚;在坚定不移向前走的时候,坚守并执着于自己信念,不因无端地挥霍时间、浪费生命而遗憾。良善的家风培养出良善的人,在未来,我也一定会坚守自己的本心,将良善刻在我的心里,让良善之花在我的生活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