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话少了,孩子就好了
情感
2024-12-11 21:26
江苏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先生
文 | 陈尘子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常常陷入一个怪圈:父母说得越多,孩子越不听;父母越急躁,孩子越淡定。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孩子难教,而是父母的方法用错了。对于孩子而言,父母过多的言语,尤其是那些带有批评、指责或过高期望的言辞,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不少网友表示,当父母过度关注学习成绩、频繁提及竞争对手的优秀表现,或者对未来过度担忧时,自己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状态,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为了减轻这种压力,孩子们可能会选择逃避、反抗,甚至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教育学理论认为,孩子的自尊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频繁的批评、指责或否定,会让孩子逐渐失去自信,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例如:父母常常因为小事而责备孩子,或是在公共场合贬低孩子的行为,这会让孩子感到无比尴尬和沮丧。长此以往,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严重打击,他们可能会变得自卑、内向,甚至失去追求梦想的动力。一个健康的自尊心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支撑,而父母的多言,尤其是那些带有负面情绪的言辞,往往会成为摧毁孩子自尊心的“利器”。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导,但是有件事做多了却绝对是个错误——不断唠叨,反复提醒。
父母过多的言语,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从而变得消极懈怠,失去向上的动力。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当孩子受到父母无休止的指责和唠叨时,他的内心就会启动“逃避机制”,也就是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他做什么,他就越是要做;你越是让他做什么,他就越是不做。甚至有时候,孩子明知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就是因为反抗父母,而故意为之。青春期的孩子,总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干点坏事儿,尤其是针对那些爱唠叨的父母。所以,父母话太多,不仅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反而会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她的儿子放学回家,告诉她:“妈妈,今天我被老师批评了,我不想再去上学了。”尽管妈妈很想责备儿子几句,但由于无法发声,只能瞪大眼睛看着他。儿子继续说道:“老师说我抄同桌的作业,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些都是我自己写的。为什么老师看不到我的努力呢?”妈妈有些惊讶,儿子又补充道:“谢谢你今天愿意听我倾诉这么多,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整个过程,妈妈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倾听,却赢得了儿子的认可和感激。妈妈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平时说那么多话,对孩子来说,可能只是一种噪音。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接纳和理解时,他们自然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并且真心愿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父母少说些话,孩子反而能自然而然地成长进步。一位班主任讲述了一个关于她学生的事例。
据她所述,这位学生无需她的特别关照或监督,在各科学习中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此外,对于课外爱好,这位学生也展现出比同龄人更浓厚的兴趣和更强烈的学习意愿。后来,班主任向这位学生的妈妈请教育儿经验,这位妈妈说:其实我没什么特别的秘诀,就是在家时很少催促孩子学习,既不指导也不干涉。我认为,作为父母,能够适时地管住自己的嘴,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其实,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候你说得越多,孩子反而越听不进去。不如把嘴巴闭上,把指挥棒交给孩子,让他自己去做决定,自己去体验结果。养好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父母少说话这一点,不妨尝试遵循“一少三多”原则,你将收获不一样的效果。很多父母都喜欢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指手画脚,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需要自己去教。但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会变得叛逆和不自信。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父母不妨少说一点,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着给出建议,而是先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当孩子分享自己的见闻时,不要打断,而是耐心地听他说完,给予积极的回应。当你愿意倾听孩子时,孩子才会愿意向你敞开心扉,你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帮助他。钱永刚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长子,同时也是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的一位高级工程师。从小到大,父亲从未对我进行过严厉的说教,也从不直接告诉我不要做什么或要做什么。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总是通过观察父亲的言行举止,来模仿和学习他的行为。作家鲍德温曾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地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与其苦口婆心地劝说,不如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当父母学会闭上嘴巴,用行动去引导孩子时,孩子自然能从中学会自律和自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父母不必太过着急,要学会等待。当孩子吃饭慢时,不要一直催促,而是给他足够的时间,让他慢慢吃;当孩子学习进步慢时,不要一直唠叨,而是给他足够的耐心,让他慢慢学;当孩子性格内向时,不要一直逼迫他社交,而是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慢慢成长。很多时候,我们越是滔滔不绝地说教,越容易与孩子产生矛盾,彼此间的距离也会越远。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地将嘴边的说教咽回肚子里,把成长的权利交还给孩子,这或许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少说”的父母,让自己从内耗、焦躁的泥潭中挣脱出来,也让孩子在自由和尊重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作者:陈尘子,爱读书,爱写作,文字道场中的修行者。公众号:十点读书(ID:duhaoshu),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更多精彩文章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斜杠先生
点个「在看」,
养育孩子,是一场漫长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