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春运 交警同行 | 春运回家团圆,长途驾车易疲劳,莫用生命去“赶路”

政务   2025-01-20 16:12   辽宁  


什么是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员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

     当疲劳程度严重时,驾驶人甚至可能短暂睡着,完全失去对车辆的控制,极易导致交通事故。


疲劳驾驶有多危险?



轻度疲劳

   会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等行为。

中度疲劳

会出现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等情况。

重度疲劳

   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哪些情况下会出现疲劳驾驶?

路况因素

高速公路开车发生犯困的概率要远高于普通公路。封闭的高速公路干扰少、车速快、操作行为单一,同时视觉单调,胎噪、风噪比普通公路更大,由于长时间大脑缺少刺激反应,对人体形成催眠效果。

能量因素

开车在劳动强度上被划分为中等体力劳动。一方面维持开车的姿势,如:手势抬高、脚尖翘起、肩腰部的支撑,都需要局部肌肉持续收缩而消耗能量,另一方面大脑的长时间专注更需要消耗能量。

时段因素

人的睡眠受人体生理节律的影响。在凌晨和下午是一天中觉醒水平最低的时段,人体的昼夜生理节律使得我们无论是否缺乏睡眠都会受到瞌睡的侵袭,因此,选择在合适的时间段驾车或停车休息是重要的驾驶方法。

氧气因素

     氧气因素对小汽车影响尤为明显。小汽车空间小、密封性好,经过一段时间行驶后,就很容易导致车内氧气浓度下降,而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人体就会感到头痛、嗜睡、呆滞、注意力无法集中。

     车辆行驶中,内循环模式开启一段时间后,可切换为外循环模式,使车内外空气流通,提高车内氧气含量。


疲劳驾驶有哪些危害?


1、疲劳驾驶会使得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

2、驾驶员处于轻微疲劳时,可能会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

3、驾驶员处于中度疲劳时,则可能会操作动作呆滞,甚至会忘记操作。

4、驾驶员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5、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则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如何防止疲劳驾驶?


◆ 开车前一天要保证充足睡眠,勿熬夜。

◆ 科学安排行车时间,尽量避免夜间开车,尤其是凌晨时段,白天则要注意避免午后时段。

◆ 注意劳逸结合,白天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4小时,之后要选择安全地带停车休息至少20分钟;若有夜间驾驶需求,连续驾驶时长不要超过2小时。

◆ 长途驾车出行,尽量找一名搭档,轮流驾驶。

◆ 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开车,以免肌肉僵硬诱发疲劳,可在开车时小幅度调整坐姿和深呼吸。

◆ 若行车途中出现疲劳、困倦症状,可开窗呼吸新鲜空气,或饮用咖啡等提神饮料。最稳妥的方法是在安全地带停车,下车活动腰腿、颈肩等肌肉,待疲劳缓解后再上路。


 

 


编辑丨周润涵
责编丨林宏
审核丨李刚


铁岭交警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传递亲民爱民声音,打造一流交警队伍,服务铁岭经济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