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中学,坐落在山西省吕梁市北16公里处吕梁山脚下的方山县大武镇,这里交通方便,依山傍水,清秀幽静。
“这是宝贝疙瘩!青年学生,军队和地方都需要,建设新中国,更需要有文化的人才。” “文水城我们可暂放弃,但知识青年我们要争。”
——贺龙
1945年9月1日,贺龙指挥晋绥野战军一部攻克文水县城。当了解到文水中学数百名进步学生渴望参加革命时,贺龙以“人才一定要争”的信念,当日下午到校作动员讲话,决定办一所“我们自己的学校”,创立“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驻晋随营学校”并兼任校长 。几经周折,学校于1945年10月定居离石县大武镇(现方山县)。办学历时三年多,共培养学生3000余人。
学生主要是从新解放区,特别是从晋中平川的汾阳、文水、交城、清源、晋源、太谷、祁县、平遥等地招收的中小学生和有文化的社会青年,还有各机关、部队选派的低级干部参加学习(如二部就有从绥蒙军区调的三十名排级干部培训)。一部分领导干部的子女也送到贺中学习,如任弼时的女儿任志远,叶挺将军儿子叶华尼、叶安尼,阎揆要同志的儿子阎小武,张稼夫同志的女儿张而可,彭德怀的侄子,张达志的女儿张森,王维丹儿子王庆生,王世泰的儿子王新生,牛荫冠儿子牛小清等,都在贺龙中学学习。
1948年夏,临汾解放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贺龙中学迁往临汾,扩建为西北军政大学。不久西北军政大学迁到西安,又经西安迁到重庆,改为西南军政大学。
新中国建立后,方山县在原贺龙中学的基础上创办了大武中学,后更名为方山县第二中学。1985年9月,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老校友代表聚会于贺龙中学故地——方山县大武镇,举行了贺龙中学建校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并恢复了贺龙中学的校名。
学校还成立了革命传统纪念馆,是为继承和发扬贺龙元帅兴学育人、重才重教的不朽功绩而创办。自1991年以来,贺龙中学革命传统纪念馆先后被方山县委县政府、吕梁地委行署、省教育委员会分别命名为“青少年德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这个教育基地每年接待人数多达3000余人次,真正成为了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摇篮。
来源: 晋绥边区历史文化研究会、吕梁新闻网、吕梁军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