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县疾控中心国庆假期传染病防控健康提示

文摘   2024-09-29 11:08   海南  

国庆假期将至,假期人员流动频繁,探亲访友和外出旅行明显增多,呼吸道、肠道和虫媒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随之增高。为此,澄迈县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健康的防护。为了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在出行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谨防病毒入侵,做好传染病及其他疾病的预防。

一、假期出行应注意哪些事项?

1.出行前: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形势及相关部门发布的健康风险提示,及时了解相关传染病防控知识,合理安排行程。如若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建议暂缓出行。

2.旅途中: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客运场站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科学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假期出行期间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外出时做好防蚊虫叮咬措施,前往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自然疫源地时不要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有可疑猴痘接触史的人员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3.返程后: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身体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诊,主动告知医生外出史。

二、重点传染病防控健康提示

国庆假期期间,大家需要予以关注的传染病有登革热、疟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虫媒传染病,霍乱、诺如病毒等肠道传染病以及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注意预防食源性疾病。出境游玩时需要特别关注当地的登革热、疟疾、猴痘、奥罗普切热等传染病疫情,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一)登革热、疟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虫媒传染病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经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的首发症状一般是发热,通常持续3~5天,体温常达39℃,甚至40℃。可伴有头痛、眼眶痛、肌肉与关节痛,出现全身乏力。可出现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出血。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为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感染后症状轻或无症状,少数患者会发展成重症。

 
健康提示
1.出行前密切关注目的地登革热疫情情况,前往高发地区时适当准备防蚊灭蚊用品,如:防蚊液、蚊香、电蚊拍、灭蚊灯、驱蚊剂等。

2.前往有登革热疫情的地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到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及衣服可喷涂驱蚊剂;室内要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要挂蚊帐等。

3.及时清除蚊媒孳生地。对室内外的积水容器要及时清理,闲置和废弃的容器及时清除或倒扣,防止积水;水缸和鱼缸每周要进行清洗。

4.提高自我防控意识。从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要进行15天的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

 (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经带毒的按蚊叮咬传播,也可通过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及母婴垂直传播。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和出汗,可能伴有头痛、乏力、呕吐、腹泻、肌肉和关节疼痛等。疟疾主要在非洲、东南亚、东地中海和美洲地区等地区流行,其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呈高度流行,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巴西、缅甸等热门旅游国家也均有疟疾病例报告。

 
健康提示
1.疟疾目前缺乏有效的疫苗,前往疟疾流行区旅游或务工时应携带充足的防蚊工具和药品,做好防蚊灭蚊的工作。

2.做好健康监测。从疟疾流行区回国后要开展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寒战、发热、出汗、疲劳等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旅居史。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利于及时治愈疟疾,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同时有助于减少疟疾的传播。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一般较急,且重症患者病死率高。该病的流行季节为每年的4-10月,人与人之间也可经直接接触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传播,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该病多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国庆假期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防范。

 
健康提示
1.尽量避免在蜱类的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以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不要穿凉鞋;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

2.在进行园艺、采茶、放牧等农业林业牧业活动前,可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进入蜱类主要栖息地时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可用含避蚊胺的驱避剂喷洒。

3.进入室内前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是否附着蜱,发现蜱应及时清除。蜱常附着的部位主要在手臂下方、耳朵内侧、肚脐内侧、膝盖后侧、腰部和腿根部等。

(二)霍乱、诺如病毒等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经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常见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等,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疲乏等。夏秋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且容易引起聚集性疫情,旅行团、游轮、度假村和餐饮单位中常有肠道传染病疫情发生。甲鱼、牛蛙、虾、蟹、贝等海水产品均有携带弧菌的风险,如果食品加工处理不规范,容易造成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引发的感染性腹泻。

 健康提示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

2.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饮用烧开的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

3.节假日期间家庭聚餐和在外用餐时要注意食品安全,选择新鲜的食品原料,加工时生熟分开。聚餐之后或旅行途中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切勿带病聚会访友、带病旅行,建议尽早就医。

4.远离呕吐物,遇到呕吐病人注意戴口罩,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洗和消毒,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立即换掉和清洗,清洗时应戴上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三)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口腔、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比较常见的有:由病毒引起的流感、新冠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等,由细菌引起的流脑、百日咳、白喉等,以及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

 健康提示
1.做好个人防护。出行前备好手消毒液、消毒纸巾、口罩等防护用品,进入密闭环境或人员密集场所时,建议科学佩戴口罩。

2.加强健康管理。密切关注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

3.增强自身免疫力。合理膳食,保持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保证充足睡眠。

4.针对疫苗可防控的呼吸道传染病,建议接种疫苗,特别是儿童、老年人、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应及早接种。

(四)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病原体主要为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诺如病毒等,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为主,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
健康提示

1.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饭前便后和加工食品时要洗手,不吃未煮熟煮透的食物、未经消毒的奶,不喝生水。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

3.外出就餐时,要注意选择正规和卫生条件好的餐厅。

4.出现腹泻症状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来源:澄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健康新澄迈
澄迈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公众订阅号,发布澄迈县卫生健康工作信息,传播健康知识和理念,宣传卫生健康政策法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