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宗一郎,只接受过10年正规教育,按咱们这儿说就是高中没上完,16岁就辍学了,到东京当汽修学徒工,干了六年自己开了一家修理厂。宗一郎喜欢汽车,喜欢赛车,还酷爱搞发明,一生有470项发明,150多项专利。比如金属材质的轮圈就是宗一郎的一项发明,替代了以前的木质车轮,也让他赚到了不菲的专利费。
拿到钱以后宗一郎在1934年创办了东海精机公司,造活塞环,并且后来成为了丰田的供应商。1942年,丰田收购东海精机公司40%股份,后来二战爆发,又赶上中部地区地震,让工厂受损严重,宗一郎无力经营,便将剩下的60%尽数卖给了丰田。
宗一郎在东海精机公司
一年后,本田宗一郎二次创业。当时战后的日本资源匮乏,汽车没有燃油上路,火车因为人太多了也经常停运,日本又是山路崎岖,不适合骑自行车。宗一郎的发明家DNA又动了,他收购了一批军方剩下的发电机,把它改装在自行车上,成为了助力自行车,一下成为了热销品。1947年,宗一郎与河岛喜好,也是后来本田的第二任社长,成功研制出了A型自行车用辅助发动机,也是第一款带有本田LOGO的发动机。1948年,宗一郎成立了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经过12年的发展,到1959年,本田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
然而,本田宗一郎并不满足于仅仅制造摩托车,他觉得制造汽车才能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可惜当时日本政府以“日本汽车产业不需要再增加一个供应商”为由,试图阻止本田开展汽车业务,要我说就是想垄断。不过本田宗一郎也是个倔脾气,你爱让不让,我干我的!1957年-1958年期间,本田聘请了近50名工程师进行原型车的研发测试。
1962年6月份,本田在铃鹿赛道上带来了自己的第一款汽车S360,不过这车后来没有量产,率先量产的是1963年推出的本田T360。后来本田又推出了S系列跑车,N系列微型车,以及N系列的Coupe运动版Z系列。
S360
T360
S600
N600
Z GT
这些车虽然销量不错也出口欧美,但真正让本田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的是1972年推出的本田Civic,就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思域。按说这个年代还没有进口到国内,应该念英文,但为了方便各位理解后面车型我就都直接叫中文名了。思域出自本田全新的前置前驱微型车平台。比N系列/Z系列车身尺寸稍大,发动机排量也增加了近一倍。
Civic
1973年,宗一郎辞去了本田技研工业社长的职务,河岛喜好接掌大权。那时正值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工业化企业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而本田却逆势迎来了飞速增长。1976年,在思域平台上衍生出一款三门掀背版车型,就是雅阁。
Accord
本田原本希望将雅阁打造成一款能与福特Mustang竞争的大马力后驱跑车,但赶上石油危机了,本田就退而把雅阁变成了一款定位高于思域的经济型前驱轿车。后续又出了双门轿跑版Prelude。
Prelude
进入80年代后,尽管已经有思域雅阁两个当家花旦,但本田仍在不断丰富其产品线。1981年,本田推出了全新城市微型车CITY,也就是咱们现在家喻户晓的飞度。
City
8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的阴霾逐渐散去,日本经济也稳中向好,消费者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豪华车。1985年本田推出了旗舰车型Legend里程,和豪华轿跑车Quint Integra。并且在第二年,成立了旗下高端品牌讴歌。
Legend
Quint Integra
在80年代末,1989年,本田还有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就是研发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Vtec发动机技术,之后本田在赛车运动上取得成就,离不开这项技术的发明。Vtec is the best!在90年代,本田把Vtec发动机研究得炉火纯青,包括高性能的双顶置凸轮轴,低油耗的单顶置凸轮轴,以及后来结合两者优点的三级Vtec,在自然吸气发动机界几乎是碾压式的存在。
这十年里也有几款重磅车型出现,首先是1990年推出的NSX,是当时代表了本田绝对研发实力的顶级跑车,号称东瀛法拉利。另外两个就是救本田于水火之中的奥德赛和CR-V。为什么说水火之中呢?无非是拜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所赐。
NSX
奥德赛
CR-V
当时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但本田的销量是位居丰田、日产、三菱、马自达之后排在第五位,咱就说除了这几位好像也没谁了吧?于是时任社长的川本信彦创造了一个新的车型概念——“休闲汽车”。“休闲汽车”就是指在节省成本的前提下,用已有的轿车平台开发出更具运动性的MPV和城市SUV等车型。于是就有了基于雅阁平台打造的奥德赛,和基于思域平台打造的CR-V车型。
奥德赛
CR-V
随着这两款车型的热销,到1995年,本田汽车全球累计产量突破了3000万辆。1997年东京车展上,本田展出了一款名为J-VX的混合动力概念车,该车便是本田首款混合动力车型INSIGHT的原型。在1999年推出的INSIGHT,以百公里2.8L的超低油耗成为当时全球油耗最低的量产汽车。之后本田便在新能源技术上不断精进,推出了以VTEC发动机作为主动力,以电机作为辅助动力的IMA混合动力系统。带有连续气门可变正时技术的i-VTEC发动机等等。
JV-X
Insight
除了汽车之外,本田也从1986年就开始研究机器人,15年间不断研发推出了多个版本,直到2000年诞生了人形机器人ASIMO,除了展现本田技术实力之外,也被投放在IBM等企业作为接待员使用。
本田与中国的缘分开始于1982年,先是合作生产摩托车。1998年成立了广州本田(2009年后改为广汽本田),后生产雅阁、奥德赛、飞度、歌诗图等车型。2003年成立了东风本田,后生产CR-V、思域、艾力绅、思铂睿等车型。同样也是在2003年,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主要负责在国内生产JAZZ(即飞度),并全部出口欧洲市场。
前面说了宗一郎热爱赛车运动,本田在赛事上的经历也是跌宕起伏。1954年,本田官宣要参加曼岛TT摩托车大赛,然后潜心研究赛车一晃就是五年。1959年,本田首次参加了征战曼岛TT,面对对手的高功率摩托车,本田大胆采用了当时无人尝试过的四气门技术,但可惜参赛经验有限只拿到了第六名。而两年之后的1961年,本田便包揽了125CC和250CC组别的前五名。
1962年,本田出资兴建了铃鹿赛道,这是世界上少有的立体交叉式赛道。铃鹿赛道不仅承接赛事,也作为本田的测试场。1964年,本田首次参加了F1赛事,并且与1965年的墨西哥大奖赛上拿到了首场胜利。至此本田成为日本第一个参加F1,第一个拿到分站冠军的汽车厂商。
不过1968年法国站,本田赛车撞防护墙起火,车手身亡,16名观众被烧伤,本田退出F1赛事,直到15年后的1983年才又以发动机供应商的身份重返F1赛场,先后为威廉姆斯车队和迈凯伦车队提供发动机。1986-1991年间,采用本田发动机的F1车队共获得了6次年度车队总冠军和5次年度车手总冠军。1992年,迈凯伦-本田车队被威廉姆斯-雷诺车队抢走了双冠王的头衔,赛季结束后,本田在此选择退出F1。
1994年起本田开始为美国印地赛事提供发动机支持。1995年,本田在印地赛事的第15场比赛中首次夺冠。1996年,本田在印地全年16场比赛中11次获胜,并赢得了年度车队冠军。1997年,本田又出资兴建了茂木双环赛道。2000年-2005年,本田再次以发动机供应商身份参赛,不过成绩相当平淡。2006年,本田重新以厂商车队身份回归F1,并在匈牙利站取得冠军,这是本田厂队时隔39年后取得的首场胜利。
2007-2008赛季,本田在F1中投入巨资(每年400亿到500亿日元的预算),然而连续两年在11支车队中排名倒数第三。2008年底,本田宣布因金融危机退出F1。而时至今日,本田依然致力于各大汽车、摩托车赛事。
以上就是本田从起创始人辍学打工,一直到成为世界顶尖汽车、摩托车制造商的故事。如今这几年,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能源时代的压力,本田尝试和三菱、日产合作,未来结果会怎样,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