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行模式的技术核心是让原本只能直走的汽车后轮也带有转向功能。上世纪30年代,美国发明家布鲁斯·沃克带来了一个大胆的发明,从当时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一辆帕卡德从后备箱下面伸出来一个横向放置的车轮,把整个车尾顶起来,两个后轮悬空以后,靠这个横向的车轮移动把车尾从狭窄的车位中移出来,然后收回去再把车正常开出来。这个发明甚至还能让汽车完成360度画圆,这应该是最早的后轮转向系统了,只不过是额外的第三个后轮。
同样的原理甚至在更早一些,1927就出现在汽车上了,只不过不是后轮转向,而是前轮过度转向。不过这个结构看着就不抗造,感觉几个大沟大坎过去就得趴窝。不过沃克的这项发明最后没能普及,我猜是因为当时路没那么窄,需求不大。而且他这种结构只能用于停车,但是后来后轮转向的重新出现并不是为了停车方便,而是操控。
1989年,世界公认的第一款带有后轮转向功能的量产车出现了,它就是本田披露。这款轿跑车型在搭载了后轮转向技术以后可以有效减少推头的情况,让驾驶员更好地拿捏弯道。后来在马自达MX6 GT、日产300Z、以及大名鼎鼎的GT-R R34上也都陆续出现了这个功能。
本田披露
马自达MX6 GT
日产300ZX
日产GT-R
来到近十几年,保时捷911,宝马7系,奥迪Q7等很多高端车型上都装配了或者可选装后轮转向,不过跑车轿车的后轮最大转向角度比较小,大约2-3°,SUV相对大一些,能达到5°。工作逻辑基本都是在低速域后轮与前轮反向转动,减小转弯半径,高速域同向转动,增加稳定性。而如今腾势Z9GT突然拿出了个蟹行模式,无非是在低速时也可以让后轮与前轮同向,在电控如此发达的今天其实算不得什么难事。
以上就是后轮转向技术的来历,觉得我讲的还行您就给个一键三连,这对我很重要。还想听点儿什么更有趣的汽车故事,评论区留言,下期咱们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