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以后,不再用力走向任何人

体娱   2025-01-22 21:25   辽宁  

重要消息:亲爱的读者,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如果没有星标,公众号就会渐渐沉底,我们可能长久失联关注莫大人,置顶或星标公众号,每晚跟你说晚安

作者:每晚·瑾山月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图源来自网络侵删


前阵子看《凡人歌》,剧里沈琳的一场戏很刺痛我。


作为二胎妈妈,她在离开职场多年后又要出去赚钱。


好不容易在老同学的公司找到工作,又特别怕被同事们冷落。


于是,从入职第一天起,她就各种“套近乎”。


时不时去问别人要不要帮忙,中午主动帮大伙订饭拿外卖。


明明喝不惯奶茶,还和小姑娘们拼单,为的就是让人把她拉进群。


她拿出足够的热情与诚意,可同事们却始终冷冷淡淡的,保持着距离。


甚至有人还在背后“蛐蛐”她:干嘛和咱们走那么近啊?没必要吧。


隔着屏幕,我都替她尴尬,同时也为自己感到羞愧。


因为刚参加工作时,我简直和她一模一样。


工作上处处讨好,就怕得罪人;生活中拼命付出,就想有个好人缘。


这么多年过去了,再想想当初的那些事,真是后悔不已。


因为我的付出不仅没换来真情,还被贴上了“窝囊”和“傻子”的标签。


尤其是年纪大点以后,生活琐事越来越多,就更没心力与无所谓的人周旋。


很认同作家苏芩说:真正好的感情,都是不费力的。


1

不用力讨好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接待过一个叫茜茜的访客。


茜茜想不通自己明明很友善,为什么人际关系那么差。


不管是对待同事、朋友,还是谈恋爱,她从来都把别人放在第一位。


她很费力地经营着每一段感情,但没有一个人珍惜她。


茜茜越来越寒心,感觉被全世界抛弃了。


武志红听完她的讲述,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年轻时,他也认为只要毫无保留地对别人好,就能收获满满的爱与祝福。


哪怕半夜十二点收到朋友的求助短信,他都会立马动身前去支援。


可这种事多了,他非但没有感到什么温暖,还搞得自己身心疲惫。


后来经过研究心理学,武志红明白,这都是“讨好型人格”在作祟。


根源是我们的“内在小孩”过于脆弱,只能靠他人的肯定来体现价值。


所以他给出的建议是,有选择性地远离。


那些怎么也捂不热的心,那些怎么也达不到的期待,就放弃吧。


作家韦娜在出书前,曾在一家公司做职员。


她在公司把姿态放得很低,每天都小心翼翼地“伺候人”。


为了讨好同事,甚至还会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拱手让人。


她本以为同事也会真心以待,结果却没有一个人把她当朋友。


她为此感到很难过,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是一种 “特别破碎的感觉”。


后来,还是朋友用一句话点醒了她。


朋友说:“哪怕丢掉一切,也不要丢掉尊严。”


韦娜听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下定决心,再也不去巴结任何人。


她做好了被孤立的准备,但结果却是,她越有原则,工作反而越顺利。


如今回想起来,韦娜说:


“我深刻地认识到,当时所有痛苦,都源自我想让所有人都满意。”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说:人性的一大弱点,就是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为了某个人某段交情,太多人走入讨好的误区。


但这世界从来不会善待“看低自己”的人。


任何一段健康的关系,都不是靠牺牲获得的。


人人都欣赏你骄傲的姿态,但没有人会喜欢你卑微的模样。



2

不用力迎合


演员陶昕然在演完《甄嬛传》后,很快就淡出屏幕。


很多人替她惋惜,但在一次访谈中,她说:


“年纪大了,没有跟任何人逢场做戏的兴趣,舒服我们就相交,不舒服我们就撤。”


对于那些“虚假的朋友”,微信可以删,微博可以取关,朋友圈可以不点赞。


真佩服她的勇气。


毕竟这种事,很多人想都不敢想。


所以你才会看到有人明明厌烦了酒局,却硬着头皮去,煎熬地度过三四个小时;


明明和亲戚间疏远到连名字都忘了,逢年过节还要尴尬地去串门寒暄;


明明几年都不联络的朋友来求助,有人还是会违心地去帮忙。


年轻时,爱热闹怕冷清,喜欢各种张罗,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


但到了一定年纪后,时间不够了,精力有限了,反而向往一种清静。


关于这点,我就很佩服作家李娟。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爆火后,她也随之火了,各种采访、直播、对谈,接踵而至。


但没过一两个月,李娟又销声匿迹了。


究其原因,看她的访谈就能察觉出一二。


无论节目组怎么设计,无论主持人怎么自嗨,李娟就那么淡淡的。


说自己想说的,没有想说的,就干脆沉默,话不投机时,更是不掩饰自己的无聊。


有人说,李娟没抓住爆火的风口,实则是她一直在主动远离这些浮于表面的喧哗。


如今,她回到了阿勒泰,继续过半隐居的生活,轻松自在,无拘无束。


作家梁永安说:所有逢场作戏的感情,终究有玩不下去的时候。


与其等到“玩不下去”再撤,不如主动抛弃这些可有可无的情分。


我们并非要做社交场上的逃兵,而是懂得把精力内收去关照自己。


这不是不合群,而是成年人独有的睿智。



3

不用力结交


网上有博主,分享过一个小老板的经历。


这个小老板很想加入一个企业家联盟。


这个联盟的门槛非常高,成员几乎都是“世界500强”的总裁。


小老板自知身价不够,就多番活动,终于有机会接触到联盟里的主要人物。


他斥巨资请客,包下了五星级酒店里所有的鱼子酱和鹅肝酱,足足有20斤之多。


为了显示诚意,他用大海碗盛着,放到长桌的最前端,还在一旁立了个“任君享用”的牌子。


结果,贵宾们看到两个大海碗,瞬间没了食欲,对小老板也都敬而远之了。


这次闹剧,令小老板在圈子里颜面扫地,被人嘲讽为 “土大款”。


然而转过头来想想,他想有更好的发展没有错,错就错在用力过猛地去融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子。


作家采薇有句话,说得很透彻:


“世界很大,圈子很多。不刻意合群,是给别人留空间,也是给自己留余地。”


只可惜,现实中每当我们碰到这种情况,内心的欲望与虚荣就开始作祟。


知道自己和对方不是一个阶层,还要努力踮起脚和别人握手;


明知自己没有足够的价值,还打肿脸充胖子非要展开合作。


结果越逞强越刻意,就越容易把事搞砸。


圈子很重要,但自我定位同样重要。


先认清自己,再朝着目标一步步磨炼本事。


当自身价值提升了,自然会有优秀的人来到身边。


作家王心傲在《这就是人性》中,讲过一位李先生的故事。


李先生30多岁,曾在一家私企干了6年,却是个小透明。


后来,他跳槽到另一家公司,不出一年就连升三级,从职员做到了高管。


他总结说,逆袭的关键是他改变了社交策略。


从前那6年,他只知道混圈子,想尽办法结交朋友。


而跳槽后,他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学业务和跑客户上。


王心傲也说,李先生最明智的,就是把关注点转回到自己身上了。


社交的本质不是向上攀缘,而是平等的互相吸引。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万匹骏马任你挑选。



苏轼晚年修习佛法,临终时有位高僧前来,告诫他一定要努力想着西方极乐世界。


这样灵魂在强大的念力下,就可以飞升净土。


但苏轼却摇摇头,意味深长地说了四个字:着力即差。


他的意思很清楚,越是用力,越容易事与愿违。


凡事强求不得,这点在与人的交往中同样适用。


因为任何关系,都非蛮力可得,倒不如,顺其自然,一切随缘。


该走的人,任其去留,该来的人,也注定会来。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 End -


作者简介:

每晚·瑾山月本文系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





点击下面的蓝字,查看历史文章
热搜上被吹捧的“沪爷开超跑向韩国人炫富”事件,确定是在给中国人长脸?
当一个人熬到没有微信、没有聚会、没有所谓的社交…
“洋人”占领小红书:不要高兴太早
当代男女微信聊天有多野?
男人想念一个女人到了极致,会有的反应,很难控制!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莫大人,加★星标★

分享、在看与点赞都在这儿
点下给小编加点料

莫大人
电台主播莫大人,鬼故事节目《莫说诡事》 、音乐谈话节目《声音胶囊》、情感节目《莫大人失眠酒馆 》,新浪微博:@莫大人emm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