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亲爱的读者,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如果没有星标,公众号就会渐渐沉底,我们可能长久失联。关注莫大人,置顶或星标公众号,每晚跟你说☽晚安
作者:帆书 · 陆陆
来源:帆书樊登讲书(ID:readingclub_btfx)
图源来自网络侵删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帆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遇见》。如果你也曾在人际关系中受挫,不知道该如何与人正确交谈。不妨从这本《掌控聊天》开始,习得沟通潜规则,做一个“会说话”的人。看过一个问答:如果有一项技能,短期训练后,就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你认为会是什么?有人说是运动,有人说是冥想,作家张超提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聊天。确实,在如今的社会中,语言比行动更能高效直观表现一个人的能力,毕竟行动需要时间证明,而语言易让人理解,效果立竿见影。但大多人在面对陌生人或重要场合时,往往感到紧张和不安,无法自如展现自我风采,从而失去向上的机会。聊天能力其实是一种技能,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训练,掌控这项技能。
为此,他将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写进《掌控聊天》一书中,并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互动技巧。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推进所有关系的建立、维护,获得他人真诚的帮助,形成良性发展的社交圈子,滋养彼此,让人脉成为一种力量。想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以此来结识对方,却因词不达意,引起误会,让场面尴尬。打算询问他人未来规划,但因言深交浅,引起对立情绪。计划侧面了解他人想法、品行,然而对方大多数顾左盼右,不愿正面回复问题。出现这些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人跟陌生人交往时,因互相不熟悉,对于提问,会天然升起防备心理。对此,《掌控聊天》一书中提出:化解对立感的最佳方式,就是把提问变为交流。张超曾担任过总经理秘书一职,需要跟同事保持友好相处,以便互通信息,高效解决矛盾、冲突,推动项目落地开工。但当时,他刚入职该公司,人生地不熟。面对领导的工作需要,他不得不频繁询问他人,探知各种项目的推进情况。为了不让同事感到不适、不耐烦、烦躁,他一有机会就和对方一起吃饭,联络交情。在饭间,他讲自己的故事经历,包括喜事、趣事、囧事。交谈中,对方也很容易不自觉分享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你来我往的交流,打开了社交的开关,让彼此间成为朋友,今后遇事可快速向他人请求帮助,少走很多弯路。对于交友来说,你再怎么改变说话语气、态度,提问还是让人感到压迫感,不自觉提起戒心,打量你的一言一行。在与人开展对话中,用讲故事的形式,分享自己或他人的所见所闻,可以实现被提问者到交谈者的身份转变,让对方感到关心而不是刺探。这样,方能保证交谈是在愉悦的氛围下进行,达到更好的收集信息效果。小王天生口吃,业绩却常年排名前列,他维护客户关系的诀窍就是倾听。 有个客户,曾三番四次前来考察办公区挑毛病、伺机讲价,却迟迟不订下租赁合同。面对客户的抱怨、不满、烦躁,小王没有生气,而是点头肯定周边设施确实存在不便。就算客户一时失言,透露租赁的真实意图,他也若无其事说道:“在大城市做生意,确实得考虑交通。”正因为小王用心,听到客户话外之音,最终赢得客户的一致好评,当场签订合同。与人来往,能言善辩固然好,但不一定处处有用,有可能你赢了,却把前路堵死,让所过之处皆是墙壁。只有认真竖起耳朵,不过多插嘴打岔,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对方想要的是什么,感同身受地为他人排忧解惑。如此,以对方为中心的关注,才会润物细无声地入人心扉,提高在他人心中的印象分,达到以柔克刚、一力降十会的效果,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游刃有余。成年人最高级的谈商,是保持适当沉默,不动声色照顾他人感受,达成心与心之间的共振、共鸣。看过一句话:“真正的欣赏,不是生搬硬套的话语,而是发自内心的赞美,是心口如一的夸奖,是对别人优点的肯定与认可。”但虚无缥缈、空洞的奉承讨好,终会让关系止步于表面的礼貌中。只有真情实意的称赞,落到实处的夸奖,才能真正拉近双方的距离。书里,张超的同事克服层层困难,出色地完成一项重大工作。为了更好增加沟通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张超通过剖析项目难度,侧面表达对同事能力的肯定,由内到外地拉满情绪价值:“任务有诸多难点、痛点,时间紧、任务重”,“从同事战胜困难的过程中,能看到他对公司具有一腔热血,不畏惧挫折”……一般来说,夸别人“你真棒”“你真厉害”,很容易就讲出结论,结束话题,没法继续往下聊,双方只能客套遗憾离场。但换一种夸奖的方式,自然而然表达欣赏,既让对方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关心,又让人觉得受到尊重,所付出的努力、辛苦都被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真正成熟的中年人,与人相处时,会用具现化、接地气的语言,自然而然地表达欣赏,真诚又不刻意, 给他人提供舒服的谈话体验。面对拒绝,他们并没有进行自我否定,脑补自己无能,而是把拒绝当作下一阶段的邀请,兴致勃勃地准备下次见面。邀约他人参会被婉拒,脑子里想对方是心情不好,还是不了解公司行业地位,根据不同情况梳理手头资料,准备多个策略,再次上门邀请。销售产品被婉拒,猜测客户到底是没有购买需求,还是讲解不到位,存在顾虑,因此根据不同年龄段,结合心理特点、关注要点,专门定制讲解版本。如果说能力是通往成功道路的一大利器,那么如何看待回绝,则是逆风翻盘的基石、拾级而上的续力剂。把拒绝当成参加成功盛宴的敲门砖,以积极的姿势去面对,能避开一败再败的糟糕局面,也不会陷入未战先败的尴尬境界。其实,一个好的结果,可能最开始的时候都有过被拒绝的境遇,只是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逢凶化吉,化敌为友,签订协议,互帮互助。智者可从推却的细节里,挖掘出对方不满意的原因,一步步完善修改,从而满足他人的需求,达成下一步合作的目的。转变心态,变通思维,接受不完美,把别人的回绝当作温馨提醒,堵塞漏洞,这样在沟通中,你才能如鱼得水。 《掌握聊天》书中有句话写道:“在沟通提建议时,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对方自由的空间去做决定,而不是替对方决定。”现实中,有很多喜欢好为人师的人,他们自持年龄长,经历事情多,见识广,对他人的事指手画脚。报怎样的兴趣班,读什么专业,选哪家学校,毕业后读研还是工作,考公还是创业,先买车还是先买房……小至行为言行,大至未来规划,都能看到这些人“谆谆教导”的身影。或许,年长者说的确实有一定道理,能避开很多暗坑,但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所追求的生活方式。经验不能变为经历,你自以为权衡利弊作出的答案,不一定是他人的最优解。就像你最看重的东西,可能对方弃之如敝屣,你所不以为然的小事,可能是对方眼里的大事。别人的人生问卷,只有本人才有资格进行答题,你好心帮忙,未必全是正确的。把各项选择的好坏得失罗列出来,引导他人一步步思考自身更想要什么,独立排除不合心意的选项,让他人自己做决定,是成年人最大的清醒。保持边界感,不要过度介入他人的因果,人与人之间才会相处不累,久处不厌,相谈甚欢。写在最后《掌控聊天》有句话让人感慨万千:聊天是掌控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置身于信息社会,没有谁会是一座孤岛,人人都会与他人建立沟通联结,进行资源互换。随意调侃、吹牛,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嘴巴在前面说,脑子在后面追的行为,通常是交谈大忌。巧妙抛出话题,全身心地去聆听,听全、听懂对方提供的信息,中途适当肯定,不怕被拒绝,提建议坦然而不强迫。当你懂得这些规律,才会真正将人数变为人脉,人脉演化为人利、生产力,在人际困境中破局而出,一飞冲天。点个「在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逢山开海,成为会聊天、懂聊天的高手,经营好生命中的每一段关系。
作者简介:
陆陆:愿手捧一抹阳光,从文字中汲取力量,不急不躁地前行。文章来源于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上帆书,听懂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