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激发户外产业新活力

体娱   2025-02-05 21:32   陕西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户外运动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增强人民体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户外运动发展的政策文件,成为推动我国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的“增效器”。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我国户外运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行动纲领。立足新发展阶段,《指导意见》的发布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优质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加强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户外运动与相关产业融合以及提升户外运动安全防控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01

《指导意见》锚定新方向,明确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路径

户外运动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全民健身与体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户外运动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户外运动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参与户外运动人次数超过4亿,户外运动爱好者年均消费达到2000—5000元。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户外运动产业规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2025年中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户外运动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指导意见》以更好满足群众运动健康需求、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从合理利用优质的户外运动资源、加强户外运动设施建设、推动户外运动产品及服务升级、健全户外运动赛事活动体系、深化户外运动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户外运动安全治理水平和强化要素保障等8个方面,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从全方位、全要素和全周期视角出发,旨在促进户外运动参与人数的不断增长,服务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并为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行动框架。
02

《指导意见》勾勒新蓝图,刻画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指南

一是推动优质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优质户外运动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基础条件。《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入发掘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多项目融合的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从空间特征来看,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气候条件丰富,为户外运动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提出构建“五区三带”的户外运动空间布局。从时间维度来看,我国以冰雪运动为代表,通过将冰雪资源转变为户外运动资源,有效延展了户外运动的参与时间。《中国冰雪产业发展报告2024》数据表明,2023-2024冰雪季,我国参与冰雪运动参与总规模达2.64亿人次。从生态资源利用来看,《指导意见》强调,支持在部分有条件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内依法依规开展户外运动,鼓励与特色生态旅游相结合。截至目前,我国已设立5个国家公园,拥有47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其中,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是中华大地的瑰宝。因地制宜地在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可以让参与者更好地认识生态环境、更好地体验生态保护成果、更好地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因此,进一步撬动优质资源转化,推动户外运动项目全空间、全季节、全时段覆盖,有利于实现户外运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是加强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的配套服务设施和优质的户外运动体验是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核心条件。《指导意见》提出,在积极完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提升配套服务设施水平的同时也要丰富户外运动产品体验和服务消费环境。这就要求目的地要围绕人们的运动健康需求和户外运动项目特征,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的科学布局和规划,建立“点、线、面”立体、多元的户外运动设施体系,提高配套服务设施水平。浙江省环浙步道基础设施建设是探索将户外运动资源串珠成链的生动实践,环浙步道将省内的山地古道、景区游步道、骑行绿道、健身步道以及林道等资源相整合,构建了一个覆盖全省的网状步道系统。其中遂昌县通过开发环浙步道激活了7条网红越野线路,带动了沿线11个村的住宿、餐饮、农特产品销售,总销售额达到7730万元。同时,目的地要积极搭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平台,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AR和VR等数字技术在户外运动场景中的应用。目前数字技术在冰雪运动中的应用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涵盖VR模拟滑雪机、智能穿戴设备、智慧场馆和运动健身APP等多个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参与者冰雪运动的体验性和安全性,推动了冰雪运动产业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
三是深化户外运动与相关产业融合。推动以户外运动为载体的产业融合和打造知名户外运动赛事品牌是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重要抓手。《指导意见》详细指出,要促进户外运动与旅游、文化、康养、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户外运动项目作为产业链条整合的重要载体,在多年实践发展中充分体现了其在推动产业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户外垂钓为例,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和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据统计,2023年中国大约有1.4亿钓鱼人群,户外垂钓产值达到659.32亿元,其中钓具用品制造业产值为318亿元,并有效带动了休闲渔业、旅游和赛事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此外,多个地区充分利用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打造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户外运动赛事,以“跟着赛事去旅行”为重点,推动了体文旅商的深度融合。据有关机构统计,2023年上海马拉松直接经济影响达到7.01亿元,产出效应达到20.12亿元,对旅游产业的拉动效应达到7.69亿元。
四是提升户外运动安全防控体系。建立健全户外运动的安全防控救援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关键支撑。户外运动的很多项目是在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和不可预测的风险因素中进行,具有较高的危险性。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等7部门发布的《关于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目录(第一批)的公告》中将潜水、航空运动、登山、攀岩、滑雪登山、汽车与摩托车等六类赛事活动纳入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目录。因此,《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户外运动项目安全属地监管和分级监控,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和救援志愿者队伍等多主体、多部门协同紧密合作的户外运动救援体系,推动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立政府主导的户外运动安全体系。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在户外运动安全管理方面先后印发了《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服务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危险性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管理的通知》《体育行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3版)》等制度文件,从户外运动安全防控体系、救援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旨在兼顾户外运动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目的地积极完善政策和监督体系,制定户外运动一体化综合监管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户外运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系统,确保用户在参与户外运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同时,目的地还需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户外运动安全普及活动,开发户外运动安全知识手册等方式,加强对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增强参与者的安全意识,保障户外运动健康发展。
03

《指导意见》筑牢新保障,夯实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根基

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必须有扎实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指导意见》提出要引导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保障,依法依规以划拨使用等方式保障非经营性公共营地用地,优化户外运动土地供应。同时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降低户外运动企业的融资成本,夯实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一方面,目前我国户外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土地供应不足等现实制约。特别是以冰雪运动为主的特定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涉及用林用草、用河用海等多领域的资源使用。因此,户外运动项目要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以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基础上,积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土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城市“金角银边”,探索点状供应的用地方式,借助体育公园建设等相关政策与措施,为户外运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供应保障。另一方面,目的地在资金支持方面可以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机构和地方财政预算支持等多种方式为户外运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浙江省在建设“环浙步道”时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按照分级负担、各有侧重的原则,统筹各级资金渠道,在争取相关部门支持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驿站、露营基地等步道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中,拓宽了资金投入渠道。
来源:中国体育报

转发扩散 点亮在看

七星体育News
这里是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体育休闲中心,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体育资讯,让生活动起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