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2024年,津南法院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意见》《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法庭建设的实施方案》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法庭建设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有效推进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社会支持联动机制建设,累计受理未成年人案件221件,结案200件,调撤率43%,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成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团队,培育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热爱少年审判工作的专业化审判队伍。践行未成年人“三审合一”审判机制,与刑庭、行政庭、立案庭配合成立专门合议庭审理未成年人案件,进一步规范未成年人审判工作职责任务,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治宣传教育、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机制制度。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调研,及时总结梳理,推动形成富有津南特色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经验。
加强多元解纷,提升司法保障水平
依法妥善审理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全年累计发出《关爱未成年子女提示函》3份、家庭教育令2份、家庭教育指导令1份、涉未成年人人身安全保护令1份,全面构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发布《津南法院涉妇女儿童权益司法审判白皮书(2021—2023)》,其中高小某与刘某抚养费纠纷作为典型案例入选天津高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凝聚司法合力,建立未保联动机制
延伸司法触角,加强诉源治理工作
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司法建议工作,就案件审理中发现的未成年人保护薄弱环节,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并跟踪督办落实情况,确保司法建议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2024年7月,津南法院分别从加强普法教育、加强预防化解纠纷能力、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向相关教育部门发出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1份,被建议单位现已采取相应措施圆满完成司法建议相关工作的落实。
多元普法宣传,用心做好司法服务
持续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宣传,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原创微电影《落羽焕生》获得第十届“金法槌奖”微电影类优秀奖。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演绎的情景剧《冲动的代价》,于6月1日儿童节在海河教育园区南开学校演出,为学生及家长送上别样的法治课堂,实现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来源:民一庭 刘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