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们大家好,我是树洞清仓电商创始人男姐。
今天我已经带两个孩子去泰国啦,之前一直想买去年泰国溯源的乳胶床垫枕头等产品的,还有泰国祈福类小饰品的可以让男闺蜜拉入群,暗号“泰国”:
因为学过医,两个孩子的身高管理做的也不错,经常有男友咨询我身高管理的问题。
这几天好几个男友发这个新闻给我,拳击冠军邹市明的爱人冉莹颖给儿子打生长激素,说现在矮小症边缘,打了以后理想情况能到180CM,是不是真的?
仅凭目前披露的消息,我觉得是不太妥的。
首先,矮小症边缘是什么概念?
就是生长曲线在3%左右,未来身高仅161CM。
但是按照他们家11岁136.6的身高,其实数据在10%左右,并不是矮小症边缘。要是按照这个都算边缘,那我们家以前3%更是妥妥的要打针了。
如果按照妈妈说的骨龄小一岁,则曲线在25%左右,更不是矮小症的边缘,如果没有生长激素的缺乏,根本就不是生长激素的适应症。
而且,爸爸的身高只有162, 妈妈是164,孩子的遗传身高本来就不高,如果能按照25%未来孩子身高在168左右也是符合遗传的。
而想要达到成年后180的身高曲线是多少?
是90%。
也就是冉莹颖希望孩子从目前10%曲线(按照骨龄25%)追赶到90%,这中间的差距有多远,追了五年从3%追到50%的我还是有发言权的。不过我们是通过营养追高,没用生长激素,因为不缺乏生长激素的,生长激素并不是适应症。
之所以冉莹颖接受不了老二符合遗传身高,是因为大儿子长的很高,这有可能是老大遗传了父母的“高+高”基因。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不能以某个孩子的身高作为理想身高的标准。
但是老二其实也符合遗传身高,加强营养说不定也能长到170,已经属于超越遗传了,而且并不缺乏生长激素,如此已经算是滥用了。
而这个新闻的爆火,引导了很多家庭以为只要对身高不满意就可以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甚至曲线在25%都选择注射生长激素而不管孩子是否缺乏。
这是很可怕的!
其一是不管矮小的原因是什么,很多甚至是因为挑食厌食营养问题和抗生素破坏了菌群的问题,并不是生长激素问题,却寄希望于打生长激素,忽略了日常营养。
然后就是生长激素并非万能的解决方案,前些天我还遇到一个咨询案例,孩子打了生长激素第一年长了十几公分,结果骨折了,因为长太快骨质疏松,孩子骨折后影响了一段时间运动,后面再打生长激素就不敏感了,不长了,后来身高也依然没有突破165(男孩)就骨垢闭合了。
也就是孩子虽然第一年长了很多,但是只是把后面几年要长的余力消耗了,最终钱花了,罪受了,孩子依然没长高。
生长激素打了确实长高的是因为缺乏生长激素。
而生长曲线在10-25%符合遗传曲线甚至已经超越遗传的也为了不切实际的目标而打生长激素,我觉得是滥用的!这将给其他父母一个不好的示范,会以为只要打生长激素就有可能让孩子从“矮小症边缘”变成理想身高180,甚至哪怕170了只要没到理想身高都去打,觉得明星都是这么做的。
如果缺乏生长激素注射是没有问题的,收益大于风险。
但如果不缺乏却注射,则有可能出现:
- 甲状腺功能减退:如乏力、嗜睡、怕冷、记忆力减退、体重增加等。
- 糖代谢异常:可能引起血糖升高,甚至发展为糖尿病。这是因为生长激素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影响血糖的正常代谢。
- 骨骼生长异常:过度使用生长激素可能导致骨骼生长加速,但这种生长可能不均衡,增加了骨骼发育畸形的风险,如脊柱侧弯、肢体不等长、甚至骨折、股骨头坏死等。
- 关节疼痛:导致关节周围的压力和负荷增加,孩子关节疼痛,影响运动。
- 肿瘤风险增加:尤其是对于有肿瘤家族史的孩子。
-免疫系统异常:引发机体免于反应和炎症状态的改变,长期的炎症反应会导致大脑神经炎症,损害神经元,影响神经突触的可塑性。
重视身高管理是对的,明星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但是希望宣传的时候一定要多了解一件事的底层逻辑,不要误导家长,也对自己孩子负责。
推荐大家读蒋博士的这本书,也许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本周树洞BL-11直播间也会有送:
今天树洞也有一场小金盒长高粉的直播,如果是因为营养问题导致身高受限的也可以听一下,毕竟如果是缺营养导致的矮小,打激素又贵又受罪还未必有用:
怕错过直播的可以加男闺蜜微信申请建立个人VIP群,直播信息会发在群里。
更多身高管理文章:
两个娃5年血泪追高史:一个早长,一个矮小却不是晚长,操碎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