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男孩考上大学后,在父母给他举办的庆功宴上,他分享了这样的经历:
从他上小学开始,每天爸爸都让他抽出一个小时来读书,不限制读书的内容,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一开始他特别高兴,每天晚上都认真阅读,时间久了课业越来越重,他开始厌倦读书,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后来在爸爸的鼓励下,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有时读的是名人传记,有时读的是感兴趣的小说,实在不知道该读什么了,就读最近的报纸和杂志。慢慢地,他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越来越高,典故金句信手拈来,理解能力也得到了突飞猛进地提升。而这些,都得益于爸爸让他养成每天读书一小时的习惯。
很多时候,决定孩子命运的,从来不是大道理,而是一些小习惯。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分享8个关键习惯,请助孩子早日养成。
阅读,它不仅能改变孩子的气质、拓宽孩子的眼界,还能够让孩子精神富足、内心丰盈。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家长应积极引导孩子,可以多带孩子前往图书馆或参与各类阅读活动。为此,家长可以为孩子专门购置一个书柜,摆放上各类风格和主题的儿童书籍,确保孩子在家中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心仪的读物。当孩子玩累了或是静下心来时,他们便能轻松地从书架上取一本喜爱的书籍,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久而久之,自然就能培养起对阅读的浓厚兴趣,爱上阅读了。早睡早起看似是一件小事,实则却能让孩子全天精神饱满,为他们提供更多自我提升与完善的时间。想要帮助孩子养成这一良好习惯,父母要注意以下3点:首先,全家人应共同遵循早睡早起的作息,父母更应以身作则,睡前避免使用手机,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其次,确保孩子在睡前保持愉悦心情,避免对其进行批评,让他们安心入眠。最后,睡前不要让孩子做剧烈运动,可以鼓励孩子阅读书籍、聆听音乐等,以助于平静入睡。
网上曾有一段爆火的视频:画面中,一个三岁小女孩在泪如雨下的同时,仍准确无误地打着乒乓球。这一幕触动了无数网友的心弦,纷纷表示:“真是又心疼又励志。”
“学乒乓球是孩子自己的意愿,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累了、倦了、受批评了……都会想到退缩,我认为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并且陪伴孩子去坚持。”
诚然,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意志力相对薄弱,如果想要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父母适时地给予一定的鞭策、鼓励是必要的。学习之路虽常伴重复与枯燥,但只有那些懂得坚持的孩子才能摘取到知识的硕果;练字的过程虽略有乏味,但只有坚持不懈的孩子才能迎来他人的赞许;练琴的艰辛不言而喻,但只有持之以恒的孩子才能赢得雷鸣般的掌声。
培养出一个时间管理能力出众的孩子,使他们能够轻松学习、快乐玩耍,这可能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培养出做事有条不紊、生活有明确目标的孩子,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引导孩子制定“每日必做事项清单”,以此规划时间,每完成一项任务便标注“已完成”;同时,设立以周或月为单位的长远目标和任务,并在孩子达成重要里程碑时给予奖励。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授和引导,更需要家长持之以恒的耐心陪伴与积极鼓励。
竞技场上,胜者欢呼雀跃、笑容灿烂;负者垂头丧气、神情落寞,体育带给人们的情感冲击直接而强烈,这一点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适量的运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学习成绩,都大有益处。孩子的未来,短期来看拼的是学习能力,可是往往走到最后,拼的却是体力。未来走得最稳走得最远的人,一定是那些坚持运动的孩子。因此,无论生活多么繁忙,家长都应确保每天为孩子预留至少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家长还要有陪伴孩子运动的意识,舍得花时间亲自带孩子动起来,这样运动的重要性才能深深植根于孩子的心中。坚持运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提升意志力,还能让孩子的智力和反应能力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孩子们舒缓压力,愉悦心情。如果一味地给孩子施加压力,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还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相比之下,采用劳逸结合的学习生活方式,其效果远胜于单一地增加学习负担。孩子的成长世界不应仅局限于学习,父母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培养孩子的多样化兴趣爱好,如弹琴、跳舞、绘画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孩子形成劳逸结合的良好习惯。通过这些方式,孩子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来释放压力、舒缓身心,达到更好的整体发展状态。
让孩子从简单的日常小事做起,比如学会自理,清洗并妥善存放自己的衣物,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玩具等,这些都可以让孩子很快参与到家务劳动中。经常参与家务劳动的孩子,不仅能显著提升动手能力,还更容易养成专注与自律的好习惯。引领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锻炼的过程中,孩子们并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学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劳动的更大价值还在于让孩子能够在芜杂的生活中,轻松地找到头绪,从劳动中感受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父母可以带孩子参观自己的工作场所,让他切实感受到父母上班的辛劳;鼓励孩子每天向家人说一句感谢的话,睡前和孩子共同回顾一天中的温馨与美好;家人生日时,引导、鼓励孩子送上祝福和礼物表达感激之情。而是为了让孩子明白生活的真相,自己正享受着别人的付出,自己的生活因为别人的付出而幸福,知道自己的价值以及每天努力的意义。学会感恩与珍惜,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它们将成为孩子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没有捷径可走,家长需细心观察、积极引导,并持之以恒地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充分享受到好习惯带来的种种益处与滋养。
本文来源:德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