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鼎浇铸竟发生渗漏!究竟是何原因?

文摘   2024-12-14 09:13   湖北  

他们是否借着那一场大雨,回来看了一眼如今的盛世中华?当2014年在浇铸国家公祭鼎时,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国家公祭鼎,正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而铸造,然而在浇铸当天,竟然发生了渗漏现象。难道这为了纪念那些逝去的生命的公祭鼎,竟然要出现瑕疵吗?工人们没有气馁,在第二次浇铸时,他们采取了我国传统的敬天告英灵的仪式,将30张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遗像,以及三本记录着1万多个遇难者姓名的名录,一同放入了浇筑的鼎中。

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历史的尊重与铭记。就在这时,天空突然变脸,雷声隆隆,暴雨如注,仿佛天地也为之动容,也仿佛是那逝去的生命遇难时凄厉的控诉,这场突如其来的雨,虽然短暂,但它为浇筑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湿度,使得公祭鼎能够一次性浇筑成功,而且完美成型。这不是天意又是什么呢?或许,这场雨正是那30万同胞的眼泪,他们仿佛超越时空再次回到故土。

12月13日,你可曾听过那鸣36秒、停24秒,再三重复的警报声?还有那明6秒、停6秒,连绵15遍的鸣响?若是心有灵犀,恐怕你已眼眶湿润。这不仅仅是一串串数字与声音的组合,它们代表着防空警报中的预先警报与空袭警报,是历史深处,一段血与泪的呼唤。回想起85年前的那个冬天,一场浩劫笼罩了南京城。日军铁蹄踏入,六朝古都的繁华在刹那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长达六周的屠杀与掠夺。

30万生命,就这样在冰冷的刀枪下逝去,其中不乏老人、妇女和儿童。那是我国史册上,最为黑暗与惨烈的一页。今天,当我们再次提及这段历史,心中的伤痛依旧难以平息。为什么三代以上无南京人?有位南京的朋友曾分享过这样的故事:在一节课堂上,老师询问谁是南京人,请起立。同学们纷纷站起,但当问及父母是否也是南京人时,半数同学默默坐下。再问及祖辈,已无人站立。这道巨龙的伤疤,会让所有人记住,什么叫勿忘国耻!

有人说今天的南京应该会很挤,因为30万同胞要回家,但是大家经常陷入一个无心无意的误区,那就是12月13日并不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而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需要纪念和缅怀那些被侵华日军残忍杀害的死难同胞,南京大屠杀本身需要纪念吗?还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全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平时很多人为了省事说的都是简称,而这些名词的简称却曲解了这个事件。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在日本街头,一名男子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此时,有位中国的女士挺身而出,尽管被保安死死拦住,但她依然毫不畏惧地怒斥那名男子。因为她的身后,是30多万冤魂的悲愤呐喊。我国自2005年首次提案,至2014年正式立法,将12月13日确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不仅仅是为了祭奠那30多万无辜逝去的生命,更是为了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

小韩馆长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