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公布了2024年度出版资助项目名单,成都时代出版社《绣谱》一书成功入选。
入选项目介绍
传统刺绣艺术的针法、纹样、图案,以及所蕴含的寓意是当时文化、社会、民俗的最佳体现,浸染我国人民无数智慧,是文明与艺术的结晶。现今,人们仍可以看到不少老刺绣实物,却罕有“花样”“墨样”存世,盖因纸本易碎不易传世,故人们只见绣,不见绘,只知绣,不知有绣谱。
作者张书林用近二十年时间,跑遍云、贵、川、湘、晋、秦、冀等多个省、市、自治区,搜寻、汇聚并追溯我国民间四大著名绣种“蜀绣”“湘绣”“苏绣”“粤绣”的花样绣谱源头,收集了宋、明、清、民国等时期的大量珍贵图样,整理并修订,形成《绣谱》。
书中收纳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老绣图谱约1700幅。
项目意义
01
一部中国绣谱史,亦是中华文化历史变迁的写照。
02
首次披露大量古代绣谱原稿,包括宋代刻本、明清时期古绣谱、民国初年绣谱、民国十字绣、民国花鸟绣谱手稿等实物原图,包括珍贵孤本、残章等。
03
论述了绣谱在民间的现状、绣谱纹样在各个朝代的起源与发展,概述历代传统绣谱中的图案、纹样的寓意与背后的故事,为当代刺绣文化研究人士、刺绣爱好者提供了第一手翔实史料。
04
首次系统性出版,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可填补民间刺绣文化研究领域空白,及出版空白。
05
该书不仅是珍贵的文献资料,更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学艺术,为确保该书品质,使其不仅具备文化传承作用,更具备美学欣赏及收藏价值
项目背景
中国的刺绣历史悠久,技法精湛,风格多样,题材丰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地域特色。刺绣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中国的刺绣不仅是日常生活的装饰品,也是礼仪、宗教、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载体,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民族特性等,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内在精神。
绣必先有绘,“绘”是刺绣的前置条件,必要的起稿、定形的手段,民间又称“花样”“墨样”。现今,人们仍可以看到不少老刺绣实物,却罕有“花样”“墨样”存世,盖因纸本易碎不易传世,故人们只见绣,不见绘,只知绣,不知有绣谱。
清末刺绣大师沈寿口述著作《雪宦绣谱》中详尽生平所学,堪称为对我国传统刺绣的最佳总结,但其侧重点只强调刺绣“技艺”本身,对绣之前的绘谱并无涉及。近代,我国市面上更是从未有过与绣谱相关的书籍出现,大众并不熟悉绣谱是什么。
《绣谱》是目前我国首次全面整理汇编传统刺绣花样的尝试,可填补这一领域的学术及出版空白,有极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于作者
张书林,女,1978年生,湖北孝感人,汉族,老绣收藏家,服装、配饰设计师,老绣应用于当代艺术设计的实践者,作家。出版长篇小说《白日梦》《疯狂的老绣》、散文《寻绣记》。常住北京、柏林。
本书预计2025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