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的软件工程学硕硕士点
与之相对的是新增了一大批智能科学与技术,密码专业硕士点
新增三批次卓越工程师学院
两千年,这一时间节点无疑成为了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1995年,中国正式迈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关键步伐,这一决策不仅标志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也为后续的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如今的世界电商巨头亚马逊公司也应运而生。尽管现在的亚马逊以“Earth's Biggest Selection”(地球最大选择)而著称,但在其创立之初,却并未将遥远的中国视为目标市场。相反,它选择在美国本土稳扎稳打,通过开辟图书市场这一独特的经营模式,逐步积累起初期的发展资本。
正是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也相继萌芽,它们如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展现出勃勃生机。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它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也必然会造成资本的垄断和财富的聚集。面对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中国深知,要想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不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就必须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牢牢掌握国家经济的命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在2001年做出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协调教育部直属高校开展大批量的人才输送工作。这一政策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拂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沃土,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正是得益于这一成功政策的实施,十年后的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公司,它们紧紧把握住了发展新产业的机遇,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当时的那个浪潮中,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还刚刚出生不久,对于这一切的变化和机遇,我们既看不懂也感受不到。年幼的新一代身在其中,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却浑然不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们逐渐长大成人,开始步入社会时,我们也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截至2024年的秋天,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依然被普遍看好。这十几年里,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便捷的通讯和购物方式不仅催生了一批批“网红”和电商新贵,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随着相关行业的收入增长,金钱成为了计算机行业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薪酬而涌入这个行业。
然而,行业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危机。2018年的冬天,互联网产业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寒冬,许多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导致大量从业者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在就业形势的严峻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考研这条道路,以期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来应对未来的挑战。2019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数据,290万考生共同竞争着有限的录取名额。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更是攀升至惊人的462万,充分反映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我们说,任何现象的爆发背后都隐藏着长时间量变的积累。在互联网产业中,大量低端从业者从事着重复性的工作,这不仅造成了行业的内卷化现象,也限制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的驱动,而缺乏核心技术则意味着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成本来维持增长。从个人角度来看,这往往意味着超长的工作时长和巨大的身心压力。而资本竞争则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利润的减少和资金的断裂都可能成为企业消亡的导火索,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失业问题。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全行业得到高端人才的供应。通过技术手段的改进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从而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也是美国暂时领先于我们的原因之一。然而,高端人才并不仅仅意味着更高的学历或更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那些具有长远眼光和更高追求的人。他们敢于挑战传统思维,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仅仅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并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端人才。这需要更高的科研素质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更长的时间精力投入。而这样的需求和大多数人想要混学历找工作的初衷又相互矛盾。因此,如何在培养高端人才和满足社会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低端劳动力已经不再是社会所需要的了。这是客观条件下的变化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以软件学院的撤并为例,这一变革预示着新一轮残酷的竞争即将拉开序幕。在过去,软件学院作为计算机学科的分支,对于资源的要求相对较低。导师的科研能力并非决定性因素,甚至可以选择无导师制。学生们在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实习,这种普遍的专业硕士培养方式更注重与企业的需求对接。然而,这种就业导向的培养方式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一方面,大量的科研资源被浪费。由于导师的科研能力不强,或者缺乏明确的科研方向,导致很多有价值的科研项目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学生导师之间的利益关系变得日益分离。学生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快速找到工作,而导师则更关注自己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这种利益关系的分离,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削弱了学院的科研实力。
随着软件学院的撤并,这种就业导向的培养方式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低端岗位已经过饱和,而高端岗位则更加注重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随着竞争的加剧,应届生的起薪也被不断压低。这使得很多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不得不选择继续深造或者转行。
面对这种形势,个人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期望和职业规划。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变化。另一方面,要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的导向,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和领域进行深造或者就业。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和人生价值。
2022年10所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2023年9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本次新增14所卓越工程师学院【6所985+7所211+1所新型研究型高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高校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着力点。此次教育部将10所985高校作为首批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主要依托这些高校优势学科专业,实施特色人才培养专项,使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建立教学团队、开展课题研究等。
在招生专业方面,卓越工程师培养面临支撑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突破的国家需求,多学科、多领域融合加速演进的产业需求、知识传播社会化与智能赋能的培养需求等重大转变,传统基于学科的育人模式、依托院系的管理机制和同质学术的培养标准已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