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并改,软件工程专业何去何从?

教育   教育培训   2024-11-09 10:04   广西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组计算机学院与软件学院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8年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工程学院合并入计算机学院
2019年中南大学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学科与原软件学院合并成立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
2019年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合并入计算机学院
2019年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等专业被划入电子信息专业
2021年复旦大学不再招收软件工程学硕
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不再招收软件工程学硕
2024年9月公布的2023 年度经动态调整撤销的学位授权点名单,

撤销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肥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的软件工程学硕硕士点

与之相对的是新增了一大批智能科学与技术,密码专业硕士点

新增三批次卓越工程师学院

……
我们似乎不需要那么多的“软件工程科学家”了,更迫切需要的是“软件工程工程师”

 经过24年软件学院考研的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刚刚被录取,还没有开学,就发现竟然自己变成了最后一届学生
【比如华东交通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简称“信工学院”)由原信息工程学院(2002年成立)和原软件学院(2002年成立)于2024年6月合并成立

软件学院在全国范围内撤并早在2017年的新一轮教改中初见端倪。近几年来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带动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考研,造成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涌入,但是与此同时大多数学生所不知道的是,与计算机科学不同,软件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只有不到20年发展历史的试点学位。

    2001年以当时的教育部985高校为首的35所高校首先开始试点招收本科生,起初对于这个学院的定位就是就业导向型的学院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66/moe_343/moe_272/tnull_2711.html),从2002年开始了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软件工程学院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填补当时计算机领域的人员空缺,两千年的中国正在经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百业待兴,设立软件工程这个专业的初衷,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向社会和企业输送相关领域的人才。

    从接下来的十几年的效果看,确实达到了这样的要求,十几年的时间里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移动支付,互联网通讯等产业的发展也使我国避免了这些行业被以美国为首的科技大国垄断。然而现在我国面临的是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软件学院原有的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目前的社会需求,低端码农供大于求,而我们的企业还没有办法通过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技术垄断的利益,因此现在计算机行业对研发人员的需求超过了对普通码农的需求。将软件学院整改撤并到其它学院,定制更高的培养目标向社会输送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的人才,是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需要,也是所谓的“双一流”高校建设的目的。

目前不少学校的软件专硕开始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培养,比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该校通过与企业、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金牛湖校区的这一模式,有效缩短了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距离,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影响力。

两千年,这一时间节点无疑成为了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1995年,中国正式迈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关键步伐,这一决策不仅标志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也为后续的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如今的世界电商巨头亚马逊公司也应运而生。尽管现在的亚马逊以“Earth's Biggest Selection”(地球最大选择)而著称,但在其创立之初,却并未将遥远的中国视为目标市场。相反,它选择在美国本土稳扎稳打,通过开辟图书市场这一独特的经营模式,逐步积累起初期的发展资本。


正是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本土的互联网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也相继萌芽,它们如同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展现出勃勃生机。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它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也必然会造成资本的垄断和财富的聚集。面对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中国深知,要想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不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就必须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牢牢掌握国家经济的命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在2001年做出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协调教育部直属高校开展大批量的人才输送工作。这一政策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拂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沃土,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正是得益于这一成功政策的实施,十年后的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公司,它们紧紧把握住了发展新产业的机遇,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当时的那个浪潮中,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还刚刚出生不久,对于这一切的变化和机遇,我们既看不懂也感受不到。年幼的新一代身在其中,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却浑然不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们逐渐长大成人,开始步入社会时,我们也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截至2024年的秋天,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依然被普遍看好。这十几年里,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便捷的通讯和购物方式不仅催生了一批批“网红”和电商新贵,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随着相关行业的收入增长,金钱成为了计算机行业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薪酬而涌入这个行业。

然而,行业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危机。2018年的冬天,互联网产业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寒冬,许多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导致大量从业者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在就业形势的严峻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考研这条道路,以期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来应对未来的挑战。2019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数据,290万考生共同竞争着有限的录取名额。而到了2022年,这一数字更是攀升至惊人的462万,充分反映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我们说,任何现象的爆发背后都隐藏着长时间量变的积累。在互联网产业中,大量低端从业者从事着重复性的工作,这不仅造成了行业的内卷化现象,也限制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的驱动,而缺乏核心技术则意味着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成本来维持增长。从个人角度来看,这往往意味着超长的工作时长和巨大的身心压力。而资本竞争则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利润的减少和资金的断裂都可能成为企业消亡的导火索,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失业问题。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全行业得到高端人才的供应。通过技术手段的改进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从而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也是美国暂时领先于我们的原因之一。然而,高端人才并不仅仅意味着更高的学历或更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那些具有长远眼光和更高追求的人。他们敢于挑战传统思维,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仅仅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并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端人才。这需要更高的科研素质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以及更长的时间精力投入。而这样的需求和大多数人想要混学历找工作的初衷又相互矛盾。因此,如何在培养高端人才和满足社会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低端劳动力已经不再是社会所需要的了。这是客观条件下的变化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是密不可分的。政策往往比我们普通人对于未来需求的变化有更敏锐的探知,这也需要个人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期望。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以软件学院的撤并为例,这一变革预示着新一轮残酷的竞争即将拉开序幕。在过去,软件学院作为计算机学科的分支,对于资源的要求相对较低。导师的科研能力并非决定性因素,甚至可以选择无导师制。学生们在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实习,这种普遍的专业硕士培养方式更注重与企业的需求对接。然而,这种就业导向的培养方式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一方面,大量的科研资源被浪费。由于导师的科研能力不强,或者缺乏明确的科研方向,导致很多有价值的科研项目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学生导师之间的利益关系变得日益分离。学生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快速找到工作,而导师则更关注自己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这种利益关系的分离,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削弱了学院的科研实力。


随着软件学院的撤并,这种就业导向的培养方式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低端岗位已经过饱和,而高端岗位则更加注重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随着竞争的加剧,应届生的起薪也被不断压低。这使得很多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不得不选择继续深造或者转行。


面对这种形势,个人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期望和职业规划。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变化。另一方面,要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的导向,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和领域进行深造或者就业。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和人生价值。





我国的科研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国家科研资金的大力投放带动了计算机科研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吸收了一大批优秀的海外知识分子回归建设祖国,因此一旦产生科研需求,就会有细分的领域和在此领域前沿的探索,打破原有的认知范围,将会有产生更高经济价值的可能,国家也会因此有更多经费的支持更强的学者做科研,因为对于现在的我们,可能性的存在可能产生的潜在价值将是民族的崛起的希望。

以近年来各个学校新建的人工智能学院为例,AI是计算机和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多方向交叉的结果,技术工人的堆积不可能带动这个学科内部革新发展。从企业中学习的技术建立在现有的需求上,这样的局限性导致普通从业者少有未知领域的探索。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已经储备了足够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却少有计算机科学家,这样的变革将给每一个研究生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同时,近几年,多所学校新增卓越工程师学院

    2022年10所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2023年9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本次新增14所卓越工程师学院【6所985+7所211+1所新型研究型高校】

    24年9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高校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着力点。此次教育部将10所985高校作为首批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主要依托这些高校优势学科专业,实施特色人才培养专项,使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建立教学团队、开展课题研究等。

    2022年9月,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推进会,首批18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于当天授牌。
    首批试点建设单位包括10所大学和8家央企。目前,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以及西北工业大学都已官宣位列首批试点。

    在招生专业方面,卓越工程师培养面临支撑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突破的国家需求,多学科、多领域融合加速演进的产业需求、知识传播社会化与智能赋能的培养需求等重大转变,传统基于学科的育人模式、依托院系的管理机制和同质学术的培养标准已面临挑战。

计算机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专业之一,与众多学科的交叉发展预示着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在未来的研究生考试和选拔的过程中,和现在的情况不同,更需要的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更少的功利心,降低个人功利心和对结果的期望值,做出扎实而优秀的科研工作可能是将来计算机研究生最重要的能力。这种转变令人期待。

【皮皮灰咨询】

灰灰考研
最全的【计算机考研】【软件考研】考研信息! 最丰富的共享资料! 最大程度上帮助学渣狗登上研究生大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