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母校 | 周定炎:激动之余

学术   2024-10-21 16:30   浙江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71岁生日快乐 

时光如影  祯祯有情

回首  在梦开始的地方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10月26日

学校将迎来71岁生日

一起来读校友笔下

和水院一起

成长的故事

周定炎,水专79-1班校友,曾担任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局长、党委书记,现任政协第十一届杭州市政协经济和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

注:下文摘自《奋进的力量》并在原文基础上略有修改

激动之余

周定炎


2013年6月师生合影,图中为楼玉宇老师,左为周定炎,右为盛中华
尽管从各方面了解到母校升本成功,但当接到楼玉宇老师(这样称呼更亲切)亲自打来电话,告诉我母校升本已获批准的消息时,还是让我兴奋不已。思绪,又回到了当年在母校学习生活的青春岁月。
我们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考生,虽然读的是"扩招戴帽"大专,但在当年也算“尖子生”了。1978年是十年高中生一起考大学,记得我们班招生50名,实际报到49名同学,入学年龄最大的34岁,最小的17岁。母校三年的学习生活,最突出印象是:学习条件差而读书氛围浓。
学习条件的确差。第一学年,我们40多位男生同住由一间教室改成的寝室,第二年才住上8人间的寝室,两盏电灯、两个开关、两个插座是全部的“电气设备”。室外两个泥地面的篮球场和放在教学楼过道旁的几张乒乓桌就是学校的“体育设施”,晨练的同学就在校外的田野路上跑步。那时物资还比较匮乏,大家收入少,物价低,贫富差距小,师生每月15元的伙食费已过得不错了。学校食堂是毛竹加铁丝搭建的临时建筑,学校周边是杭州市的蔬菜基地,后边有一条名叫新开河的黑臭小河。文化设施除了简陋的图书室、阅览室外,还有两台平时放在食堂里仅周末晚上可以观看节目的电视机。教学实验设施除了简易的土工实验外没有像样的实验室,我们的很多实验课是到省水科所去上课的,大多是饱饱眼福,自己动手的机会较少。
读书氛围实在浓。当时的大学生社会上都称为“天之骄子”,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国家承担学费,每月有伙食补贴,加上国家助学金补助,不用向家里要钱也能维持基本生活。不像现在读大学,学杂费伙食费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城乡困难家庭而言实在是很重的负担,而且毕业还要面临就业问题。因此,我们在学校就是一门心思读书。我们的大部分专业课老师是从部、省属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单位的业务骨干抽调来的,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尽管母校教学条件不如人意,但老师们十分敬业,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我们学习更是家常便饭。我们虽然是专科生,但学的全部是本科教材。同学们十分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好学,业余时间基本上是在教室、阅览室或寝室里看书和作业中度过的。有的同学在杭州学习三年,没有看过一场电影,没有爬过西湖的北高峰和保俶塔,我就是其中之一,这样既可以多读些书,又可以少花些钱。
“学习条件差”练就了我们不畏艰难、敢干、愿干的思想品质,”读书氛围浓”成就了我们奋发有为、会干、善干的工作本领。正是师生教学相得益彰,极大地弥补了条件差的缺憾,我们的同学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了各方面较好的评价。
祝我的母校健康发展!祝我的老师同学幸福生活!祝我的师弟师妹快乐成长!
1982年1月水专79-1班的毕业留影

出品 | 宣传部
编辑 | 朱   敏
审核 | 裴新平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欢迎关注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