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滨 摄
厦门市同安区吕厝社区和厦门市同安区吕厝华藏庵分别是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送王船”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社区和宫庙之一。
夏海滨 摄
“厦门送王船习俗”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送王船”被列入厦门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厦门市申报的“闽台送王船”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报送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简称“送王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同安吕厝华藏庵的“送王船”活动逢农历鼠、龙、猴年举行,每四年一届,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活动内容由“迎王”、造“王船”、“王船”吉安、送“王船”等环节组成,从当年的农历正月初四开始举行“迎王”活动,共历时十个月。
夏海滨 摄
活动流程
踩街路线路
夏海滨 摄
2024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四),吕厝华藏庵甲辰年第154届迎王祈福文化节在厦门市同安区举行,活动吸引了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以及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福建闽南各地140多个村的四万余名市民游客前来参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夏海滨 摄
海面上,旗帜迎风招展、炮声隆隆,多艘船只来回不停地穿梭;海岸边,早已人山人海,“迎王”辇队、旗牌队、鼓乐队及腰鼓队等队伍依次排列……在同安区西柯街道迎王文化广场上,舞龙队、非遗蜈蚣阁、非遗宋江阵等来自各地民俗表演逐一上演。
表演结束后,海上自发参与的船只搏抢迎载新“王爷”上岸,在由本境宫庙主事人组织广大信众,在表演队伍的有序簇拥下,将新“王爷”请回华藏庵登殿就任。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我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送王船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逐步从我国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
送王船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送王船承载的观察气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识和航海技术,是人们长期海上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清代送王船信俗获得空前发展,香火鼎盛,信众众多,一跃成为闽台地区与妈祖并列的两大海洋神明。
同安吕厝华藏庵的“送王船”文化保留得较为完整,已成为促进海洋文化、海丝文化、民俗文化等交流的有效平台。
在今年的同安吕厝华藏庵送王船活动中,或许就藏着这些答案。
来源:福建日报
同安区融媒体中心 出品
编审:叶薇薇、叶冬梅、刘志民、吴佳佳
终审:王英瑞、叶志展、刘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