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至8日,以“科学·全球创新与科学家使命——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将在云南省腾冲市举办。腾冲科学家论坛举办2年以来,论坛上一项项科技知识走下“讲台”,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为腾冲农业现代化发展插上“科技翅膀”,赋能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老农人”变身“土专家”
现代农业发展增智化
走进界头镇天麻种植基地,村民们正熟练地刨开地上的枯枝败叶,慢慢地翻开泥土采收天麻,一幅繁忙而和谐的景象。“今年的好收成离不开云南农业大学团队对天麻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也得益于腾冲科学家论坛的优势,单凭我们的种植经验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需要,而在专业人员精心的指导下,管理更科学,天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也增加了我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天麻种植户张怀陆说道。
“自腾冲金子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云南热带亚热带杂交玉米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推动‘四路糯巧玉米’项目落地荷花镇后,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从土地翻整、起垄、种植、管理到采收,每一个环节我都参与其间,每一个环节都接受了专业的指导和培训。”郭彩旺充满信心地说,对种植技术都非常熟悉的他俨然成了“土专家”。
云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在腾冲康养蔬菜园艺博览园创立“以农带农”模式,通过蔬菜“从种到收”全过程田间学习,培养了一批“农民辅导员”,通过“一带十、十带百”的方式,扩散式培养农民专家能手。在腾冲,伴随着科学家论坛的举办,“科技”“创新”在慢慢融入农业生产中,像张怀陆、郭彩旺这样的“土专家”越来越多,像云南农业大学纪韵祚教授、郝冰副教授及红河学院院长、教授杨生超等拥有丰富的科学理论、实践经验的团队将项目、技术、科研等带到腾冲田间地头,从课堂到田间,农业技术在推广,群众也在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化农民转型。
科技的力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农业发展,为广泛普及农业新技术,腾冲市组建了专家技术指导服务组,逐步形成了市乡两级联动的技术指导服务机制,市、乡镇、村多次组织开展农作物栽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为重点的技术培训,共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968场次,培训农民25168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4503份,把科技的触角延伸到最末梢,让农民转变传统种植方式,提高规模化种植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农民在田地间实现好收益。
“科技范”沾上“泥土气”
现代农业发展科学化
在腾冲市中和镇的数字现代化蓝莓产业示范园里,3000余亩数字水肥一体化设施大棚已经建成,整齐排列的蓝莓植株在先进科技的呵护下茁壮生长。“以前全凭经验,现在靠科技。数字蓝莓园的智能灌溉系统,在生长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植株生长状态、气象数据等因素设置不同系统参数,全流程实现低浓度高频率自动化水肥灌溉,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让农田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技术人员周家孝笑着说。伴随着科学家论坛的推动,越来越多的科技化、现代化管理方法融入农业生产中,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让传统农业得以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同样,腾冲市借论坛之势,依托独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以云南润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为引,依托云南农业大学科研技术力量,开展“二菌一麻”选育工作,选育适宜腾冲本地生长的萌发菌、蜜环菌等菌种。天麻种源基地、菌种厂、天麻种植示范基地陆续在腾冲界头、西源、曲石、明光等地发展,从种源、菌种、栽种等环节都实现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发展实现现代化。
走进腾冲市各乡镇山间地头,随处可见现代化农业机械在使用,机械化能够完成耕种、播种、收割、灌溉、施肥等一系列农业生产任务,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自动化程度高、精准作业能力强的农机装备已成为当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全市有播种成套设备、田间管理机、收获后处理机械、植保无人机等农业机械83176台(套),能完成农机作业总面积285.9万亩次,农作物机械化率58.49%,逐步实现藏粮于技,从“无机可用”到“有好机用”,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低效益”实现“高收入”
现代农业发展惠民化
在腾冲市界头镇,“粮烟协同”高效种植模式正在有序推进,1万亩烟后套种玉米项目实施,推动了产业深度整合,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发展,烟后4万多亩的玉米种植青贮量达12.6万吨,占全年总量的40%左右,丰富了饲料资源,加快了全市肉牛养殖发展规模速度,烟后大豆、玉米收获后再种植油菜,种植规模达4万亩,又保障了油料生产,带动了菜籽油加工,实现烟、粮、油多丰收。“以前一年三季不够、两季有余的短板得到突破,高效种植模式让农作物‘轮番上阵’,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牢牢地守住了‘粮袋子’,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腾冲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子龙感慨道。
秋收时节,走进腾冲和顺古镇,闲逛至亭畔田间,笑声与机械声交织,人们正挥汗如雨,忙碌于收割、打谷、装袋和测产的工作,一边用割稻机熟练作业,一边谈论着好收成,“多年生稻”又迎来一季收获。这是2023年腾冲科学家论坛期间,专家们在和顺播下的一场“希望实验”,如今,这片田地已成为腾冲农业现代化的示范田。“多年生稻”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多年,免去了传统水稻每年翻耕、插秧的繁重劳动。
这些高效种植模式的背后,离不开腾冲科学家论坛的推动。腾冲科学家论坛不仅汇聚了一批农林科技专家,更打通了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成为科学技术的最大受益者。
腾冲科学家论坛举办以来,多项涉及农业领域的项目已落地实施,这些项目既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科技成果与地方实践深度融合的缩影,从传统技术到科技赋能,从低效益到高收入,腾冲用鲜活的实践证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农业化,现代农业化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农业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未来,腾冲将进一步做好科学家论坛成果转化,充分挖掘、激发各方潜能,让更多“纸上蓝图”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景画卷”。
文 | 尹晓芸、杨昆
图 | 李盛中、综合
编排 | 段艳华
值班编辑 | 赵雄
初审 | 杨焱淼、李梓冉、武晓露
复审 | 黄荣华 终审 | 杨先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