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凯紫 作者:凯紫
你好,我是凯紫。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
总是一头栽进感情里,满心欢喜地付出全部,可一转眼又投入下一段恋爱。
看似痴情专一,实则朝三暮四。
让人不禁疑惑:这到底是真爱还是假情?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给予型人格"。
听着像是形容善良慷慨的老好人,实际上却道出了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感模式。
这类人表面上似乎总是陷入"恋爱脑",但骨子里却是"谁陪在身边就喜欢谁"。
他们在感情中极度渴望关注和偏爱,像是永远填不满的情感黑洞。
"给予"背后,是无尽的索取
给予型人格的人,看似大方慷慨,实则内心极度缺爱。
他们热衷于付出,不遗余力地讨好对方。
送礼物、做家务、无微不至的关心…样样都来。
但别被表象迷惑了。
这不是什么无私奉献,而是变相的索取。
他们渴望通过不断付出来获得回报,希望对方能给予同等甚至更多的爱。
一旦得不到预期的反馈,就会感到失望和受伤。
这种付出,带着浓浓的目的性。
像是在玩"以德报德"的游戏,可惜对方往往并不买账。
有句话说得好:
"爱,是给予不求回报。而索取,是披着爱的外衣。"
给予型人格的人,正是把索取伪装成了爱的模样。
"恋爱脑"背后,是病态的依恋
给予型人格的人,总是急切地投入一段又一段感情,像是离不开爱情的瘾君子。
他们害怕孤独,渴望被爱和关注。
一旦有人对他们稍加亲近,就会立刻产生强烈的依恋感。
这种依恋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
当新鲜感消退,或者遇到更有吸引力的对象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转移目标。
在他们的世界里,爱情就像是即插即用的充电宝,只要能给自己"充电",谁都行。
这哪里是什么真挚的感情?
分明是一种病态的依恋模式。
心理学家鲍比所说:
"健康的依恋是安全的港湾,而不是困住你的牢笼。"
给予型人格的人,正是把自己囚禁在了一个个虚幻的"爱情牢笼"里。
"讨好"背后,是扭曲的自我价值
给予型人格的人,总是迫切地想要取悦他人。
仿佛自己的价值全系于别人的评价之上。
他们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需求,努力成为对方心目中的"完美伴侣"。
可是,越是刻意讨好,越容易失去自我。
这种人际关系模式,往往源于童年的创伤或者长期的自卑感。
他们通过不断地付出和讨好,来获得存在感和价值感。
可悲的是,这种努力往往适得其反。
过度讨好只会让人觉得廉价,反而失去了尊重。
有句话说:"自爱是一切爱的基础。"
缺乏自爱的人,如何能真正地爱别人呢?
给予型人格的人,正是在扭曲的自我价值认知中迷失了方向。
如何走出"给予型"的怪圈
认识到这一点,也许很多人会有些沮丧。
其实,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可能。
1)首先,要学会爱自己
设定界限,尊重自己的需求。
记住,你的价值不需要别人来定义。
2)其次,培养健康的依恋模式
学会独处,享受自己的陪伴。
真正的爱情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饥不择食。
3)再者,提升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的情感模式,探索内心真实的需求。
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4)最后,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发现自己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不妨考虑咨询心理医生。
专业的指导能帮你更快地走出困境。
爱,首先是爱己,其次才是爱人。
当我们学会了真正的自爱,才能建立健康的情感关系。
不再是盲目地付出,而是懂得珍惜自己也尊重他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的爱情是一帆风顺的。
我们都在学习如何去爱,如何被爱。
给予型人格"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个需要修正的成长课题。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就已经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
别着急,慢慢来。
每一次觉察,每一次改变,都是向着更好的自己靠近。
//end